今天你幸福了吗

来自公众号:“冷板凳的成长”

有人认为一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幸福,而实现幸福之前,我们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学习过《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们是可以时刻感受到幸福的。

那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幸福”。

1

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作者通过研究两组数据,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会幸福呢?可以想象一下,是有很多钱的时候?还是有好看的容颜或者有健康的身体的时候?


当一个人没有幸福的能力的时候,给他什么也改变不了,为什么明星会自杀?富人会自杀?

不是因为不够富有,而是因为,没有了幸福的能力。

记得小时候每天上学,拿着老爸给的一角钱去学校小卖铺买一片辣条,或者一颗泡泡糖,边吃边跑进教室,会感到非常满足,非常开心。

如果换到现在,给我们一角钱,再去买一片辣条或者一个泡泡糖,可能再也体会不到这种幸福了。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容易感到幸福呢?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太容易得到一些东西了,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是麻木,就是对一件事情没有感觉了。

所以要知道,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赚很多钱,或者实现多少梦想,而在于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时候,也能随时感受到过程的喜悦。


2

那什么幸福的能力?沙哈尔教授说:幸福的能力就是对快乐的感知力。

孔子很喜欢的一个弟子叫颜回,孔子评价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意思是:拿一破叶子吃饭,用破瓢舀水喝,住在很破很脏的地方,邻居都为颜回担忧以后怎么生活,可颜回不以为然,活的很快乐,颜回可以称得上贤人了。

孔子说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是:每天吃点饭,喝点水,用胳膊当枕头,就是很有乐趣的生活。用不正当手段过上有钱的生活,我认为它就是浮云而已。

《孔子传》里有这样一幕场景,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没有人赏识时,饿了几天的弟子有的都站不起来了,而孔子还在弹琴,面不改色。

对于孔子和颜回来讲,就算是贫穷的生活,也依然过的潇洒,活的快乐。因为他们有幸福的感知力。

当一个人拥有幸福的感知力,外在环境是改变不了其淡定从容的来自内心的喜悦的。


3

在这本书中幸福被分为四种类型:

一:享乐主义型

这种类型的人的特点就是享受现在,不管未来,宁可用未来做代价。

比如整容的人,整容确实会带来外貌的改变,但整容的人也知道还会留下后遗症,未来很麻烦,但还是选择整容;再比如犯罪分子,他明知道抢劫会违反法律被抓住就要坐牢,他还是去抢劫,因为能过的暂时的享受。

这类人只顾眼前的快乐,是不能够长久幸福的。

二:无助型

无助型的人感觉现在不幸福,未来也不可能幸福。就像生活在一个黑洞中看不见希望。

这里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其意思是:一个人容易接受现状止步不前。

即使这个人有能力有机会改变,他也认为自己永远无能为力。

比如一头大象看到驯兽师拿一根棍子按在地上就不动了。原因是一头大象刚生下来后就被这样训练,它使劲挣扎反抗后发现没有用,它就认为自己反抗不了,于是就这样屈服了。

生活中很多人也会陷入无助感,觉得做什么都没劲,看不到生活的乐趣。但事实上只要愿意学习改变一些东西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三:忍辱负重型

忍辱负重型的人认为我现在不幸福,未来一定能幸福。

这一类型人的思考方式是:要是我出身在富裕家庭就好了,要是我能考上北大研究生就好了,要是我能环游世界就好了…

总是抱有'要是改变什么什么就好了'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是永远不能幸福的。因为任何渴望改变外在环境来改变内在的幸福的状态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四:一直幸福型

就是我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

有些人喜欢怀念过去,憧憬未来,体会不到当下的快乐,这样是不能够幸福的,如果抓不住这一刻,其实又是在人生的轨道上留下了痛苦的印记。

既能憧憬着未来的事物到来,又能享受此时此刻的快乐,这样才是幸福。

比如我现在为了输出学到的知识已经静坐了两个小时,但我认为输出知识不仅能加深我的理解,又能分享知识给他人,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此刻我是幸福的。我同时也期待着完成以后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未来当然也是幸福的。

显而易见,如果这四种类型让我们选择,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一直幸福型,因为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愿景。

不是说不属于幸福型的人不好,我们要知道,通过学习锻炼我们有机会转变为幸福型的人的。

能够增加生活幸福度,何乐而不为呢。


4

那如何来做呢?

这里有两种思维模型,我给它们起了个名字沉沦型和攀登型。

第一种沉沦型思维模式:

拥有沉沦型思维的人喜欢选择一条路走到黑,把所有的希望美好愿景都寄托其中,不去想万一是绝路怎么办。

这种思维模式是:要是我考上研究生就好了、要是我找到月薪上万的工作就好了、要是我能买一座房子就好了…

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外在环境的改变,虽然也会做出努力,但看重的是结果带来的快乐和愉悦。但这种思维模式是行不通的。

第二种攀登型思维模式:

比如一群学生报名学校一年一度的攀登活动,活动开始前几天一起体育锻炼,欣喜地和朋友一起购买出行必备的工具和衣服,准备过程是愉悦的,就算堵车等待的过程也是开心的。爬山的过程也开心,到达山顶更是开心。这才是幸福。

也许他们的目标是山顶,但在准备和爬山过程都能感受到快乐,到达山顶后更是愉悦。做一件事从头到尾始终是开心的。

生活也一样,我们的目标是远方,能够在去远方的路途中体会到快乐,到达远方也能更加喜悦,只有这样,才能在生命的相册上留下张张快乐的印记。

痛苦是什么?痛苦是做着一件事,在这件事实现之前,又怀念这另一件事,这会陷入纠结,痛苦就是纠结,如果纠结这个疙瘩解不开,就不会幸福。


敲黑板: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是麻木,是对一件事情没有了感觉。

幸福的能力是对事物的感知力。

任何渴望通过外在环境的改变来改变内心的状态都是不切实际的。

幸福是能怀念着过去,憧憬着未来,也能体会到当下的快乐。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你幸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