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永新老师:我见证了人世间最美的亲情与友情
今天是冯骥才先生80大寿。他中午刚刚和105岁的妈妈吃完面。他告诉我,早晨8:30醒来,正是他80年前来到这个世界的时辰。我说:“这真是天人合一。”周建萍老师告诉我,韩美林先生专门为大冯的生日画了八十匹马。我曾经写过他们俩人友谊的故事《孩童是巨人》。今天同时见证亲情与友情,这是人类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阅读冯骥才先生《炼狱.天堂——韩美林口述史》时让我百感交集。为美林先生的非人遭遇和坎坷人生而伤悲,为他的艺术成就和创造才华而惊叹,为他和妻子周建萍的相遇相知和传奇故事而欣喜,为他与冯骥才先生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情同手足而感佩,为他那如孩童一般纯净的心灵和如巨人一样的情怀而景仰。
冯骥才先生在书中说,许多人都把美林当作孩子,当作一个大小孩,因为他在历尽了命运的很多曲折之后,仍然保持着孩子般的率性与任性,也保持着孩子般那样的真诚,对谁也不设防,整天脑子里全都是幻想。但他更是一个巨人般的艺术家,因为他拥有许多巨大的建筑,在不同的艺术馆里,装满了他万余件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国航飞机的尾翼上,有他设计的朱红色的凤凰;他设计的生肖邮票、奥运会的福娃、城市雕塑,也是布满了神州内外大江南北。
在我看来,这两位先生都是孩童,也都是巨人。
也许,冯骥才与韩美林这两个名字,是命中注定要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们都是丹青高手,都是创造大师,都是文字的魔术师,都是中国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人和守护者。更因为,正如孟子所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他们,都是孩童,因此都是巨人。
二、白岩松:我从没想把孩子培养成“谷爱凌”
作为名嘴,白岩松经常发表关于教育的犀利评论,直戳痛点——
在吐槽有些研究生阅读量不够的时候,他说,“像是高中毕业就直接读了研究生,一聊天就知道了。这样的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是应该的,有学历,没文化;有知识,没智慧,难道不该反思吗?”
看到孩子在电影院踢坏电影屏幕的时候,白岩松评论说,“看似是熊孩子,背后却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在一些家长相信“量子波动速读”,1至5分钟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给孩子交钱报培训班的时候,他吐槽,“不读书的家长,这是在交智商税啊。”
在一位老人刷卡,孙子“逃票”,爷爷让孩子重新刷卡的时候,他说“这就是家长,这就是家教,将来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是个守规矩的人。”
01我从来没想过要培养“谷爱凌”
大家都看到谷爱凌妈妈让她睡10个小时、每天的时间安排都是按分钟计算的。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有这么多的财力和时间做到这一点。
但我们应该借鉴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爱运动、很好的时间管理、跟孩子成为朋友……
我认为借鉴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谷爱凌”,而是为了培养一个更好的孩子。
我喜欢运动,我的孩子自然也喜欢运动,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世界冠军,而是为了让他的人生很好,有更多乐趣和爱好。
02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长的再提升
父母是需要学习的一种岗位,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我也很感谢我的孩子,给我机会不断学习成为更称职的父母,但我觉得出发点要对,从他四五岁开始,你就要学会拿他当一个平等的人去看待。
03体育教会孩子体面且有尊严地输以体育人,关键是育。
04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孩子
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一个标准答案就算结束了,这使得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扼杀了,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如何成为创新人才?数学需要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的诗歌、作文、电影、音乐、美术等为什么也必须使用一种框定的答案呢?
我们不要再以那些所谓正确的答案限制孩子,让他们从此进入一个封闭的箱体。孩子们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们要激活他们的好奇。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思维,在小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止一个答案,哪怕你错了,也是发现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未来的优秀与创造,可能就在最初某个转换了角度的错误答案中。
05阅读可以给生命种下能开花的种子
我觉得我非常感谢阅读,因为阅读在我18岁那一年为我的生命种下了那么多可以生根开花的种子,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让我的今天不是我18岁所厌倦和讨厌的那一个,我觉得这太重要了。我一直一个准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爱看书,不是你让他看什么书。
06人生不是竞技场,不要争第一
“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07讲道理没用,言传身教最管用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体力行带给孩子的梦想。
08孩子的兴趣不用刻意培养
09择校不如择师,选择离家近的学校
10关于“拼爹”,唯一能信的就是自己变得更优秀
三、今年高校毕业生1076万,历年最高!
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多年来最高。高校毕业生1076万,是历年最高。还有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有一些企业生生死死,有些人要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是在增长的,要有新的就业平台。对于新增需就业人员,我们要给他们以培训等多方面支持举措,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比如这些年我们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我们相信普通人有上上智,把他们的特长、聪明才智发挥出来,那就业的大舞台会绚丽多彩。
四、唐江澎校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在谈到孩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时,唐江澎说,孩子应该有所爱好,学会坚持。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放眼人类历史,每一个取得重大突破的杰出人才,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强烈的、突出的、痴迷的、恒久的爱好。
家庭教育应承担四个基本责任
第一,学会生活自理,让孩子参与劳动。让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良好习惯,往小说是使他整洁,往大说是让他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到了高中,知识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密不可分,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注重家风教育,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塑造全家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起床、按时休息、一起运动。在许多优秀学生的家庭里,全家人会一起看书。
第四,在家庭耳濡目染中学习为人处世。
何为“终身运动者”?“终身运动者”或者叫“身心健康者”,谈的是四个基本方面:
第一、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我经常跟孩子们说,生命来自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替父母承担好养护、照护、看护自我生命的责任。
第二、终身运动的习惯。孩子们能够坚持天天运动,甚至还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第三、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生漫长,不在于你一时跑得有多快,关键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节奏。一生如此,就一定能达到你理想中的前方。
第四、积极的心态,对未来抱有美好的预期。
何为“优雅生活者”?所有孩子都应该接受让他们优雅起来的教育。第一、善于发现美。第二、欣赏卓越。能够欣赏他人之美,有包容心。第三、注重生活的品位和细节。这样才能把我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设计,创造得更加美好。第四、能够给生活和他人带来美的感受。
五、给青年教师的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张咏梅)
如何衡量耕得深不深,我喜欢用完成度来表达。许多教师上了一辈子的课,专业却没有太大提升,原因就在于没有深耕的体验,没有追求常态课的完成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未曾体验过对课堂的热爱。
完成度是什么,是想清楚了去做,做不清楚再想,自己想不清楚找人一起想,边做边想,边想边做,做出来了再回过头想,在这样知与行的来回中长出自己的新知新行,成长很慢,功夫长在具体的事上。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呢?
第一步,一学期深耕一节课,知道好课的样子,体验好课的滋味,明白什么是完成度。课,需要磨。抓住机会,主动成为那个被磨的人,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三人教研、五人展示”就是人人都可以做起来的方式。学期初,自己选定一个研究问题,发起一个教研活动,研磨团队至少由三人组成,一定要选一个比你专业能力高的伙伴。最后展示至少有五人观摩,除了两位同伴,可以邀请学校领导、教研员、家长,甚至亲人朋友。这里要给自己预设提升空间,研磨过程中的相互研讨,展示时的评点,自己的记录反思以及最后形成完整的资料结集。自己要讲清楚这个完整的过程,明确完成度是怎样逐步提高的,这样的研究一学期一次,是专业进阶的不二选择。
第二步,把每节课当成作品郑重对待。把做好一个作品的理念和方法迁移到日常教学中,继续领悟和摸索,这是个且思且行的研究过程。我们不能被动等待谁来引导,主动作为、坚持作为,提升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是整个人生的精进状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爱上的不仅仅是一节节高质量的课,还有那个有作为的自己。
六、当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时候,老师可以做什么?
“真的很难很难,所以要竭尽全力!”于洁老师的建议是,当孩子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没有办法达成家校协作的时候,老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学校里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足够的温暖。要欣赏孩子、心疼孩子、引导孩子,当爹当妈当朋友。
于洁说,“抱怨、发牢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是要去行动、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心态还要放平和,不要把希望值放得太高,这样只要获得一点点,孩子成长一点点,都会觉得很惊喜。如果希望值高得不得了,就容易生活在失望中,会很痛苦。”
于洁还送给所有辛苦的老师一句话:“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因为,在教育自己的儿子和教育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于洁都没有过高的期望,只是踏踏实实地好好去教,这样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长都会收获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