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2

摘抄

【原文】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题解】

本章孔子的这段言论表明,他的教育思想和目的是致力于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使所育之才能够治理国家,让天下归仁。学习《诗经》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弟子们增加多方面的知识,成为有用之才,而不是成为纯粹的文人或书呆子。

《诗经》中有很多议论施政得失的篇章,因此对执政者有警醒、借鉴作用。读《诗经》而不知民心之所向、政事之所趋,不能活学活用,那么读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由此可见,孔子是倡导学以致用的。

【注释】

①授:交给。

②不达:办不好。

③使:出使。

④不能专对:不能随机应变,独立应对。古代使节出使,遇到问题要随机应变,独立地进行外事活动。

⑤以:用。

【译文】

孔子说:“熟读了《诗》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我的感想//

“子曰诵诗”,延伸到我们现在学论语呢?再延伸到阅读其它书籍呢?

学以致用,学了有用,学了能用,用了之后会怎样呢?又怎样能够做到学了之后的应用呢?

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目标方向。

《华杉讲透论语》中“…那(某种)'好学'也是一种'贪玩'…”,惊到了自己诶,读书读不好的诟病还真是蛮“强大”的。这个要注意再注意了。

“读书”是一项“技术工种”啊。

而要做到读书有用,刚刚自己提到的“目标”就是重要的“牵引”哈。

我在这儿学论语分享论语的目的是什么呢?自己有了怎样的改变呢?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