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省钱” -- 省钱等于不买吗?

前段时间尝试在“省钱”。

原因很简单,实习后有了一定收入,不想再用父母的钱,但数目上也不多,所以应该省。行动也很简单,吃喝住行尽量省,少看购物资讯少逛街。

外卖太多,不知道点哪个?不用想了,太贵就不要再看,直接在公司订饭。

双十二了,买什么?不用想,与我无关,不买
……

似乎很苦的生活——一开始我也会这么认为,但尝试过后却意外地感到自由。

【一】

首先最大的感受就是:远离了消费社会后,与欲望断离的自由。

外面“五彩斑斓”的消费社会,每一天都在希望以更加新奇的形式刺激人们的欲望,活跃人们的小我。是的,这也有好处,人们不再物质匮乏,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GDP,但似乎却使人们越来越空寂。

感到失落?大买一场。心情大好?大买一场。买买买,永不休止。每天都受着各种广告、优惠的刺激,每次去逛街都被导购员劝说买下一大堆以为有用、实际却置之不理的物品。没错,逛街购物的过程使人快乐,但很多时候只是过程罢了。消费主义给人营造的最大谎言正是:让人们以为真正的自由在物质的消费上。很多时候以为买了这件物品,自己就会因此变快乐、变好看,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幻觉。真正的“救赎”不在物品、不在外在。越是往外,内在越是空虚。

所以,
当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
对地铁上五花八门的广告视而不见、
对双十一双十二每天都收到的“红包”视而不见、
对满商场红色的“50% off”牌子视而不见、
对电商每天都弹出来的购物诱惑词视而不见、
对各大店铺的微信推送视而不见时,
自由来了。

不再“留连忘返”于商场,纠结于买不买、买哪个,剩下了很多原本用于纠结犹豫的精力,放在了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二】

且慢!

省钱不等于不买!要买啊!

省钱的定义应该是:买真正要的!

省钱,并不是指什么都省,事实上,省钱状态一般来说会造成不良后果。塞得希尔就在《稀缺》一书中提到:贫穷和忙碌会带来稀缺。而这种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的注意力过分放在当前问题上,而会引起一系列的短视,忽略了其他真正需要关注的事项,“会让你搁置那些真正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稀缺状态的发生,尽量保证有一定的“带宽”。

意识到这个陷阱后,就要在“省钱”这回事上多加注意了。省钱,应该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而把这部分开支尽量投资在真正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从而避免“稀缺”所引起的“管窥”现象。

因此,对于我来说,除了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储蓄外,其余开支就花在了优质的护肤品和衣服、知识认知等真正有长远收益的事上。例如在这段时间里,我还是选择额咬咬牙付了瑜伽mysore课程的定金。这些事情,或许在现在看来有一点“浪费”,但当把这些事情看成投资时,它们带来的收益却往往大于你目前的支出。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省钱”的经历或许会让人想清楚什么消费只是一时冲动,而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值得投资的。资源有限,能做的就是提高“单位资源利用率”,获得最大收益。而对于这些值得投资的,就不应该“省”,该花就花。所以说,省钱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钱花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三】

当然,也并不是鼓励进入省钱状态。实际上在这段时期,由于开支有限,也会偶尔出现物品的选择困难,或是想消费却觉得手头紧不敢下手的情况。所谓的自由其实也是有限的。

所以,更多地其实是想表明:为了避免踏入“稀缺”陷阱,在必要的时候应该有一定的节省措施。当支出大于收入时,很多麻烦就会随之而至。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确保支出小于收入,相信这是理财的重要一步。当支出小于收入时,才有可能为梦想储蓄,才有可能进行理财投资,通往财务自由的必经之路。

只有管理好财富,才有可能规划好人生。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拥有超过一百块钱的时候,你就可以理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省钱” -- 省钱等于不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