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不仅要学“高效省时36计“表面的术,更要学好其背后之道

【高效省时36计·第2.5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2月15日“崔律精时力之高效省时36计”系列第2.5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回顾本周内容。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如何区分之打分思维

丹燕在实践日志中说从前自己只是执行者,对事的意识只有做或不做,完成或者是不完成,没有思考如何更高效?自己也如此,看待事物的量尺单一,只有对错,是否,因此没有形成区分事物或事件的思维。如何练习区分思维呢?

①2.4节里提到如果效果提升10分,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对此,我称之为打分思维,用分数作为区分做到什么程度的方法。

②2.5为高效做某件事情,砍掉的一些细枝末节(基于问题“假如有一半的时间如何完成这个任务”)。为了有更好的效果去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基于问题“如果提升10分,该怎么做?”)。如何区分这两个细节有助于理解效果和效率的关系。同样,假如我有一半的时间,我该如何完成?问题的作用在于一可以帮助思考,从0到1。或者说是开脑。二可以帮助打开思路,从1到N。或者说是开脑洞。从0到1,从1到N用具体数字来区分做到什么程度。

如何区分之区分授权

对授权为什么会理解有偏差?我头脑里的授权与崔律头脑中的授权是不一样的。

1)崔律课程中的授权是指法律上的授权,他的结果由本人承担,被授权人只是按照本人的意思在做事。关系是从内向外。

2)日常安排事情所涉及的授权,是普通意义上的授权。关系是内部。比如对内的指令型授权(告诉对方怎么做,结果由我来承担)和责任型授权(对方可以自由选择的做法,但要为其结果负责)。责任型授权相当于2.4节中的委派分派。

3)区分点在于上下平行对内或对外关系如何分开;结果谁来承担如何分清。

2.我在本周内的收获与进步:

通过崔律的课程语言主动理解“语言体现思维”。

跟崔律的课也有5个月左右,虽然还没有被熏陶到掌握某种思维。但已经对一些底层思维比如积极主动(主动思考给自己多选题)、区分思维(从单选题到多选题,区分概念间的边界,区分关系的边界,从0到1到N以及打分区分程度)有了更细致的认识,认知深了也就内化深了,有助于自己实践。比如能从心底更加认同言灵这件事,是主动认知而不是被动接受。这就是崔律课程语言提现的背后思维对我的影响。

在课程实践中练习“语言影响思维”

高效省时36计这两周的课有很多具体的语言工具(比如主题周的文件命名,分区分类等,本周的“假如有一半的时间,我该怎么做?”“如果效果提升10分,我该怎么做?”),在实践的过程中,刻意的使用这些语言工具,一是能更好的帮助自己高效省时,二是帮助自己有意识的思考,从过去的零(不思考,不会思考)到现在的1(有意识的思考,用语言工具来思考)。比如对外说不这个节课的知识点,边实践边思考过程中,理解到“说不”也是给自己提供多一个选项去选择,更有主动权地做事,而不是浑然不知被动接受。

从0到1培养时刻最求更高效的习惯

从表面到内里层层有序(电脑桌面手机桌面工作台桌面甚至茶几桌面,电视柜桌面的摆放,电脑文件夹,手机文件夹,云笔记文件夹,甚至物品的收纳箱的分区分类整理),为的是高效省时,然后呢?反过来想,时刻思考如何高效省时?如何让效率更高?如何让效果更好?是为了有意识的培养时刻追求更高效的习惯(从0到1到2是崔律的课程作用,从2到N就是修行在个人的长期实践)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感恩崔律和学霸同学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2.5 不仅要学“高效省时36计“表面的术,更要学好其背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