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许孩子普通,他就一定优秀吗?

在学校待久了,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出现青春期情绪障碍、考试焦虑、抑郁等。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不会这样,而现在的孩子会呢?是他们比较脆弱、矫情吗?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线性的看问题,但是越是这样反而越增长学生们患心理疾病的趋势,甚至每个遇到困难心情不好的学生都说自己抑郁了。

慢慢的,我开始以系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才发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孩子一方造成的,更多的是一个家庭的系统环境导致的。而最能导致问题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普通!

现在的家长已经是比较有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家长,他们不是更应该懂得教育吗?为什么反而不能教好自己的孩子呢?

原因在于,这一代的家长都太焦虑了,他们有的直接把对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以前会听到各种专家说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没有达成的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这样的目标只是家长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

一开始我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是:如果你原本自己很想做钢琴家没达成就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做钢琴家,又或者说以前爸爸不懂事没有读到书所以现在工作很辛苦,我希望你不要走爸爸的老路好好读书。

但久而久之,我发现其实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再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了,但孩子还是感觉压力很大,无论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不会满意甚至觉得自己一直被父母控制着。

这一度让我很困惑,慢慢的我想明白了,原来虽然父母没有强加一些未完成的理想在孩子身上,但是父母无形中有强加了其他的要求。

例如,妈妈自己想做一个守时、上进的人,就会比孩子还着急他上课是否迟到,生怕别人会说:你看她儿子老是迟到肯定是受父母影响的!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

因此我才明白,现在的家长更多的是让自己想成为的样子都强加在孩子身上了。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父母做老师的孩子却更容易出现问题,那是因为做老师的父母本身就有一个焦虑:我是做老师的我的孩子肯定要比别人好,不然别人可能会说只会一味地教别人怎么教孩子自己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甚至怕别人会怀疑你说的方法是否有用、质疑你的能力!

所以,每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比他还紧张,孩子记不住单词的时候你比他还着急,每天准时给他播放录音或者视频学单词,生怕因为自己没做到位而影响到孩子的成绩!

因此,焦虑的家长就会给孩子安排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每天制定计划,监督孩子按照计划做,好像这样做就能达到目标似的,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已经慢慢地开始厌恶各种安排(因为由始至终他们都感觉学习好像是父母的事)。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家长的焦虑,那是因为,我们人类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倾向于选择简单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就好比“1+1=2”一样。

家长们喜欢简单化问题,如果有人说你按照这样的步骤去操作,你就能培养好你的孩子,那你也肯定会倾向于选择这个方法。但是育儿并不是简单的一道加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会看到,几乎所有的新手爸妈的人生都逃不开一个关键词——迷茫。

迷茫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孩子。尤其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越是所有人都告诉他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越是无助。

没有经验的父母生怕哪里就会不小心犯错,尤其是在整个社会都没有给他们试错的可能性的时候。再加上现在的教育环境不比20年前,在接收信息渠道很少的年代,所有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按自己的方式把孩子培养大。如今家长的迷茫更多基于的,反而是所有人都在告诉你一套“培养优秀孩子的正确方法”。

“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认字说英文,我家孩子就会成天瞎玩怎么办?”赶紧报个英语班吧。

“小学的钢琴比赛,我儿子只得了第四名怎么办?”赶紧报个加强班吧。

......

也有家长说,我也不想给他报这么多啊,但是现在学校里各个孩子都有特长,都能在学校拿各个奖项。

如果我的孩子一点突出的特长都没有,他在学校将不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孩子就会感觉自己比别人差,慢慢地变得自卑,变得普通平庸。

往往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会很难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家长想要的样子的,因为他们已经忘了学习特长的初心,剩下的只是功利。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阿德勒也曾说过,自信的前提是自尊,只有自尊的孩子才会渐渐建立自信即使他没有很多特长。

愿不愿意优秀从来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长不允许普通就会优秀的!

要想孩子优秀,家长自己也要优秀

其实家长不允许孩子普通潜意识里面就是不允许自己普通!

对自己要求高,这原本是很好的事,但家长们搞错了方向,不允许自己普通其实应该从自身做起而不是揪着孩子不放。

例如,你想孩子守时,你可以做一个时间计划表来规划自己的时间,让孩子也能模仿你的守时方法。要想孩子喜欢阅读,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也阅读。

所以,这么说,每个孩子的起跑线其实就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并不是物质的不一样,而是他们拥有有学习能力和没学习能力的父母之间的差别。

家庭教育的重点不在方法,而在状态。

父母有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愉悦的生命状态很重要,活出自己绽放的状态去感染我们的孩子带动孩子这才是做父母的使命。

现代家长最难能可贵的精神就是:允许自己的孩子普通!

家长们,当你一旦接受了“妈妈/爸爸只是个不完美的普通人,孩子也只是个孩子”的想法,给予彼此足够的自我探索和成长空间后,焦虑便会减少一大半,孩子也会轻松不少。

最近看到马伯庸的一篇文章就说到,人有三个自我接受的阶段,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是接受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一个是接受自己是普通人;而最难的那个,是接受子的孩子是个普通人。

我们担心孩子不是尖子生,无论我们自己曾经是怎样的人,曾经的学霸,担心辉煌不能延续;曾经不是学霸的,更担心孩子也成绩平平。

我们担心孩子不能进入名校,无论我们自己曾经毕业于哪里。

名校毕业的,担心辉煌不再;自己无缘名校的,更担心孩子也无缘名校,从此阶层上升的通道再次关闭。

我在网上查到部分家长关于“为什么你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普通?”的答案。

很多家长都表示,就因为我自己是普通的,即使我也知道孩子是普通的,但是我就是不甘心,我觉得应该无论如何都争取一下,实在不行再放弃。

赞同这种想法的家长是最多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的逻辑是不通的,孩子是孩子,你是你,TA并不是你的附属品,这是你的不甘心不是孩子的不甘心。

当然你如果实在做不到接受这点,你也可以试着真诚地向孩子表达你的不甘心,但绝对不是把你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养育之路就是家长的成长之路,接纳自己,接纳孩子,你会发现你所遇见的都是为你而准备的“礼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允许孩子普通,他就一定优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