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

      当孩子在诉说、描述自己的故事时,需要父母放下自己的思考参照架构,放低自己的身体,努力地倾听出什么人、什么事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同时,努力捕捉孩子诉说中有关正向资源、优势、曾经成功的经验。这才是孩子想要的理解,这也往往是孩子不会表达的部分。述说中,孩子的抱怨、愤怒、委屈等负面情绪正好是解决孩子根本问题的重要基石。

例如:如下对话:

1、 孩子说:我很气愤,周末我爸爸不让我去打球,要我读书。

妈妈说:原来你是生气这件事情。

孩子说:他说话不算话。

妈妈说:我理解了你是希望爸爸信守承诺。

2、孩子说:我很气愤,周末我爸爸不让我去打球,要我读书。

妈妈说:我觉得读书对你也很好啊。

孩子说:爸爸说话不算数。

妈妈说:他是关心你的学习啊。

      同一件事情,两位不同的妈妈所说,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孩子真正的心声方面,哪种说法是站在孩子思考的参照框架,哪种说法更能看到孩子的正向资源(信守承诺)?显而易见,是前者。

      倾听孩子说话时,不仅是倾听孩子说话的内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父母的肢体语言:说话时的语调、语速、音量、加重音、微笑、兴趣、疑惑、身体的姿势、眼神的接触,都会被孩子认为父母有无专注倾听孩子说话的表现。而以这些表情、身姿,表现出尊重、温暖、专注的态度时,父母自然就学会放下自己的参照框架解读孩子的述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