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海拾贝(五)

再说说我妈。

我妈和我爸是一个村的,比我爸大两岁。我舅奶家条件不太好,舅爷很早就过世了,我从来没见过。舅奶在我七岁时也不在了,虽然小时候妈妈也经常带我到舅舅家去,但是因为没有年龄相当脾气相投的小朋友和我玩,我不太喜欢去,因此对舅舅家的印象比较淡。

我妈也是被文革耽误了学业,结婚后国家恢复高考,我爸去考了,可是我妈没去。原因一个是自觉底子差考上的希望不大,另一个也是我爸和我妈商量后做的决定,如果两个人都去上大学了,家里老老小小谁照顾呢?因此妈妈自愿牺牲自己,承担起照顾家里的任务,好让我爸能安心上学。

事实上这也是我妈一辈子的行为的缩影,总是为别人牺牲自己,虽然心里不可能没有埋怨,但是我妈从来没表现出来。

我妈运气还算不错,本来也是在家务农的,当时村里小学没老师,就找了一批有文化基础的,到一个师范学校培训了一段时间,就到村里小学当了老师,我妈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妈和我爸也是在学校里当老师时认识的。

我上小学也是在我们村里,我妈是我四,五,六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和数学,有时候也客串音乐课老师,因为她看得懂简谱,唱歌也很好听。

我妈属于那种非常典型的传统妇女,善良贤惠,孝敬公婆,和左邻右舍的关系都处的非常好。我还没出生奶奶就开始生病,据说严重时同时有十几种病在身,医院住过无数次。奶奶在我上三年级时去世了,但是在奶奶还没去世时,我爷爷也病了,所以我们家有一段时间是有两个病人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顾的。我上高一时爷爷去世,前后总共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家主要的负担就是照顾病人。

我爸是理所当然的主力,即使在上大学时,只要老人病情有变需要去医院他就得赶回来,那时候从交大到我家要二十几公里路,都是骑自行车,非常辛苦。可是在我爸背后,我妈的辛苦比我爸尤甚,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爸在学校的时候,家里都是我妈在撑着,既要上班,还要照顾公婆,还要顾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只有我爸周末回家了,我妈才能稍微轻松一下。

但我妈是那种天生乐观的人,从来没抱怨过什么,也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我一直觉得我妈这样挺好的,直到和老婆说起这些事,她结合自己的感受给我做了很多分析,我才知道我妈心里其实非常苦。

我妈被我爸压制了一辈子。我爸正规大学毕业,我妈只是个师专培训出身,我爸工作后挣钱也比我妈多很多。我爸因为好胜,在每件事上都要压别人一头,理所当然也包括我妈。因此在我家我爸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我妈做好饭要端到我爸手上,我爸吃完了碗随便一放,我妈去收拾。家里的钱都是我爸管,我妈平时买菜买啥的钱都是问我爸要。

其实我妈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也很自爱的人,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才满意。虽然只是一名村里的小学教师,每次考试评比她带的班都是名列前茅。如果哪次不是第一,她拼命也要在下次把第一争回来。每年开学时我们村都有很多熟人来我家,求把孩子放到我妈的班上。那是我妈觉得最荣耀的时刻。

我爸这个人比较自我,对于我妈为他、为这个家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他肯定是看得到,心里也明白的。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很少顾及我妈的感受,总觉得高我妈一头,还老是在别人面前炫耀这一点。我相信最初我妈肯定是有过反感和反抗,只是由于条件相差太远,我爸又太过强势,最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我爸比她强的论断,在别人面前也直白的承认的确不如我爸。

也许是从小看惯了,我从来没把这当做一回事,也觉得承认没人家强是理所当然的,哪怕是当着别人的面承认也是很正常,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但是后来我结婚后,我老婆的个性和我妈很不一样,哪怕在她还在上学,家里都是靠我工作挣钱的时候,也不接受我对她的任何忽视和小看,为此也不知道吵过多少架。

其实我不是有意忽视和小看她,只是从小受我爸的影响,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

后来我也逐渐接受了老婆的观点,尤其是我妈去世以后(我妈69岁去世,在现在这个社会绝对不算是年纪大的。我妈去世早的主要原因,我和老婆归结于一辈子过得太憋屈),我更深刻理解到,人和人之间最需要的是相互的承认和尊重,哪怕这个人能力没你强,贡献没你多,也不能认为你就高人一等。

在我家,我爸为家里所做的贡献的确很大,但是这些贡献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我妈对他的支持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我爸用我妈牺牲自己成全他而取得的成就去取笑我妈,我老婆是极端鄙视的,我也持和老婆一样的观点。因此在我自己的小家里,从来不会去比较谁做的贡献大。

事实上我的小家现在过得很幸福,我老婆,还有我女儿所起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无法衡量的,我一直都非常感谢并且尊重她们。

《叶问2》里面叶问打赢拳王之后说过一段话:“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我很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大家可以懂得怎么去互相尊重。” 当时听到这段话时,我不禁热泪盈眶。不是为我,是为我妈。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海拾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