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如何将“被动攻击”转化为有效的沟通,突破关系的僵局?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如何将“被动攻击”转化为有效的沟通,突破关系的僵局?

前几天办公室的同事跟我们诉苦,说自己报名考驾照的那个时间快要到期了,再不去学车,就要浪费当初交的报名费。于是,硬着头皮去学,第一天去迟到了几分钟,结果那个女教练愣是劈头盖脸说了她半个小时,最后已经上升到人身攻击了。我同事在这一个小时里,一直在道歉,但是那个女教练根本不听。

同事当时忍了,回来后越想越难受。第二天一早来上班,就跟我们吐槽了这件事。

结果我们全办公室的人都没有站在她这一边。我们都说:你活该,你为什么不反抗,这个世界就是欺负你这种老实人,你花钱去学,你还这么卑微,凭什么呢?

对啊,你生气,你愤怒,你当初为什么不明说,你把这口气带回家,第二天还带到办公室,这个只会更加让你火上浇油。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因为我在想我到底是不是这类人?

生闷气、摆臭脸、说反话,这些事我好像经常这么干。那没错,我就是属于这类人了。

再环视一下身边人,好像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比如立马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就是我妈,其次就是我的一个朋友C,她也属于这类人。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这本书的作者安德烈娅·勃兰特,她指出愤怒本身是一种不见容于社会的禁忌,被动攻击则是源自这种禁忌的文化困境。勃兰特将会通过本书教大家将被动攻击如何化为有效的沟通和坚定的自信?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一学。

01 要敢于正视愤怒,让愤怒成为你的朋友

在书中高频率出现一个词,贯穿全文的始终,叫“被动攻击”,又被称为消极抵抗,或者隐形攻击,是以看似没有敌意的方式来表达愤怒的一种手段。

举个例子:我上学的时候,特别爱看电视,但是我爸爸每次都催着我去做作业,我敢怒不敢言,只有乖乖关上电视去写作业,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玩玩笔,翻翻书,仍旧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我心中的怒火,来反抗、激怒我爸爸。

这就是“被动攻击”中的一种行为手段。

我猜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相似的经历,要么是自己,要么是自己的孩子这样干过。

典型的被动攻击者心里不愿意、嘴巴上却说好,他们把自己的愤怒深深隐藏了起来。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愤怒的表现普遍不被接受。

多数人在小时候都被告知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我现在也经常对自己的小孩说:不许哭、不许发脾气,在我小的时候,也曾这样被自己的父母告诫过。

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就鼓励“以和为贵”,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我们经常会把愤怒的情绪和失控、暴力、罪恶等联想在一起,就仿佛愤怒的感觉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多数人怀着对愤怒或冲突的恐惧长大成人。

而我们纯粹就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愤怒,但是愤怒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我们要对愤怒有一个重新的认识,那就是:愤怒是一种健康、正常的情绪。我们要挣脱有关愤怒的迷思。

比如你觉得自己应该有一副好脾气,否则大家就不会喜欢你了。

而实际上呢?

如果你总是一团和气,大家就会开始怀疑你真正的想法,也可能因此不信任你。

再比如,你觉得生气有害而无一利。

实际上呢?一旦明白自己为什么生气,我们就能了解自己的需求,如此一来,对于接下来要怎么说和怎么做,我们才能做出抉择。

作者在书中强调:没有天生的坏胚子、坏小孩、坏人。做出被动攻击的行为不代表你是坏人,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愤怒也不代表你的心很坏。

当我们允许自己感受内心的愤怒、解读它所蕴含的讯息,我们就能从中得知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感觉幸福与被爱。

对于解决问题而言,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一步,有时甚至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要试着培养自己觉察愤怒的能力,学习与愤怒共处。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正视愤怒是直探人际冲突根源并予以有效处理最好的办法。

所以,愤怒也可以是我们的朋友,它让我们亲近自己的感受,它为我们未获满足的需求和遭到侵犯的界限发出警告。


02不要畏惧冲突,让冲突成为你的盟友

我们很多人害怕起冲突,就深怕有一点意见不合就会导致关系破裂,所以一心想避免冲突。

倘若把冲突化解成有效沟通,不仅能解决争端,还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那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是人,都会有需求,这些需求有时会互相抵触。要大家都和睦相处是不切实际的,但除了和谐共处之外,有效的冲突也能获得更深的了解,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在生活中,冲突也随时可见,和伴侣之间,婆媳之间,同事之间,都有可能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况,那么怎么样有效地解决冲突呢?

作者勃兰特给我们介绍了方法,她说:可以果决的沟通,富有同理心地去倾听。

果决的自我表达是受害情节的终结者。这种沟通风格让我们觉得有力量为自己作主,而我们的力量也会传递给对方。

我们要表达出:“我相信我的想法和需求是合理的,我也相信你乐意听听我要说的话。”

怀着同理心倾听能让我们走出自我中心的世界,超越言语听到另一个人试图传达的想法和需求。

我们要表达出:“我明白你的想法和需求是合理的,我尊重也在乎你的感受。”

在解决冲突这个问题时,同理心果决型沟通法是不可或缺的法宝。

此外还有一些技巧策略来解决冲突。

第一种方法,就是轮流发言对谈法。

这种方法是指第一个人先发言,就针对一个主题发表他简短的意见。倾听者接着阐述一遍他刚刚听到的内容,不加进任何个人意见。

如果第一位发言者说的意思不是很清楚,那么倾听者可以试着阐述看看,然后再请对方解释一下。

两人的谈话就要按照这种方式,以第一位发言者为焦点,你来我往地继续下去。

第一位发言者享有10-15分钟的发言权。说清楚观点后,第二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轮流发言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安心探讨目前的问题。

第二种方法,就是双赢方案头脑风暴法。

这种方法可以紧接在轮流发言对谈后进行,也可以后续再安排时间。

参与双赢方案头脑风暴时,我们要谨记以下五个准则:

1、团队合作;

2、对每个人的意见都抱持开放态度;

3、一次针对一个问题;

4、设下时限,大概20-30分钟。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策略,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表达真实的感受,并能够冷静、理性地互相讨论自己的感受。

因此,愤怒和争执也并不一定会危及人际关系,相反的,恰当地表达并好好处理愤怒和冲突,还能为我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03理清自己的界线,打通沟通的管道

界线的问题在被动攻击行为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要洞察内心的感受,才能捍卫自己的界线。

书中列出三种界限:身体的界限、小我的界限以及自我形象的界限。

身体的界限包括更广泛的个人空间,像是我们的办公室和卧室、我们的私人物品,以及我们对肢体接触的开放程度。

小我的界限也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心情不好时会向闺蜜倾诉,但是却不会跑去跟邻居诉说,换一句话就是说,健康的情绪界限依我们所面对的人和双方的关系而定。

而多数人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形象,重点在自我价值的体现上,也反映出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在家庭、职场或社会上的角色。举个简单的例子:重视母亲角色的人,你能说她在职场上的不成功,但是你不能说她孩子的不是。

良好、清楚的界限是降火的法宝。

界限的存在不仅能减少压力、焦虑与冲突,还能增进相处上的契合度与舒适度。

一旦知道自己和对方的界限在哪里,我就能培养对这些界限的敏锐度,并养成尊重这些界限的意愿。

在清楚彼此界限的基础上,接着我们要采用果决型沟通法打破僵局。

果决型沟通法是双赢的有效办法,它让你在表达个人意见的同时,又能得知别人对同一件事的感想。一旦双方达成果决的沟通,双方将对结果都很满意。

那怎样进行果决的沟通呢?

首先,我们要以同理心为彼此着想。也就是说,将心比心,去感受别人的感受,从别人的眼光来看你自己和这个世界。

我身边就有朋友跟我抱怨男友根本就不懂她,她想要的并不是化妆品、名牌包包,而是能放下手机,少玩游戏,多陪陪她,跟她聊聊天而已。

少了同理心,你会以为别人的需求跟你想的一样,这样容易造成误解。

其次,在把“我”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时,不去指控对方造成的问题,也不要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需要人帮忙分担点家务,今天上班有点累了。而不是这样说:你从来不帮助我做家务,只顾自己玩游戏。

第三,学习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很多被动攻击者就是在童年时期不被倾听,导致他们没有安全感。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倾听对方,才能培养同理心。

最后,要肯定并接纳对方的感受。而不是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沟通时,我们可以先回想对方说了什么,复述对方的说法,可以不用加进个人意见,以便确认自己清楚地了解了对方。


写在最后

无论我们自己是被动攻击者,还是身边的人是被动攻击者,遇到问题时,都会生气、愤怒,不知道如何解决,从而陷入人际关系的僵局中。

因此,想要打破这种模式,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把愤怒和冲突化为有效地果决型沟通,表达内心真正的感受,为自己的需求提出要求,让自己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满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如何将“被动攻击”转化为有效的沟通,突破关系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