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各位喜提中国鱼塘。
10月7日,2018支付宝中国锦鲤 @信小呆 诞生后,有这样一个现象:信小呆点赞过的微博基本上都会出现这样的评论:“这是锦鲤点赞过的微博,我也要点赞”。新的一波锦鲤热产生了,自然会有很多蹭热点的营销活动存在。想必很多人的空间已经出现了校园锦鲤刷屏的现象,而我们,莫名其妙的就承包了一片鱼塘。
羊群效应实质上是一种盲目跟风的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一旦有一只领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经思考的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校园锦鲤刷屏就给我这样的印象。
“转发本条说说@三位好友,并关注xxx公众号”
“抽取2位好友送出520元红包”
“抽取1位好友送出1314元红包”
“在双十一当天为两位锦鲤清空购物车”
“同时还设置66名阳光普照奖,每位1元”
想必大家的空(鱼)间(塘)大概都是这样的盛况吧。清一色的文案让这个活动显得毫无创意,甚至给人一种,是同一组织的活动的感觉。这里恶意揣测一下,一开始发出这个活动的校园公众号,奖品资源是支付宝提供的。
恶意揣测的原因如下:类似校园表白墙的公众号,其实是面向校内学生,半公益性质的服务组织。不排除有接推广广告以支撑公众号运营的可能性。但是这个活动,对于校园表白墙来说,似乎有些“大手笔”。而且公众号接的广告理论上也应该是针对本校学生的,例如学校周边的一些服务等。所以校园表白墙即使要提高影响力,也不会选择针对校外人员进行。
一个产品,特别是内容型产品,通常都是从小而精做起的,只有当产品社区内沉淀了一定质量的内容,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有可用的价值后,产品才会去考虑进行大范围的传播推广,引入大批用户。否则,大量涌入的用户会影响原有的生态,反而使得老用户也不愿意使用这个产品了。我觉得这个是很多定位为本校校园公众号盲目跟风做这个活动所没有考虑到的。
以校园表白墙为例,即使这个活动是真实的,校园表白墙的关注度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是校园表白墙发的内容多是本校相关,对于那些被校园锦鲤活动吸引关注公众号的用户,他可能并不了解你这个学校,极大可能是没去过,甚至没有任何了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表白三年二班的李子明同学”,对于这些用户而言,不具有实际价值,他们迟早会离开的。
当然还有别的可能,例如:这些用户开始向表白墙投稿不相关内容,这无疑给表白墙增加了工作难度。处理不好的结果就是失去这部分用户的同时,失去老用户,得不偿失。当然对于那些性质是营销号的公众号而言,只付出这些就可以获得关注数的飙升,是“值得”的。
“转发并@3位好友”这种玩法源自于微博。放到了以熟人社交为定位的QQ空间和朋友圈中,效果显然就不一样了。微博面向的陌生人太多了,转发@爱豆、随便@的人多了去了,显然,爱豆被@的情况和次数太多,他们基本看不到此类消息,更别说继续下一环节的转发和传播了。而被陌生人@的用户,大部分情况下也不会进行动作。
而这样一个面对陌生交友平台的玩法,被照搬到熟人社交领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因为QQ空间朋友圈的定位是熟人社交,用户列表中几乎都是熟人,如此以来,在转发并@3位好友的时候,参与者一定会选择和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好友,而不是三五个月不说一句话的“好友”。而被@到的好友,也有更大的几率相信活动的真实性,以及跟风转发。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更大的裂变传播甚至刷屏的效果。没错,各位的中国鱼塘都是这么诞生的。
可是一个活动的口碑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未转发、但是受到负面影响的鱼塘塘主们,如果在不了解这个平台之前,就带上了“低俗、没创意”的偏见,你还会对这个平台的内容和其他活动抱有期待吗?
而对于那些参与活动,却没有获奖的用户而言。他们一定是“不爽”的。躲儿姐的空间,目前看到的最大转发量为20万人,奖项设置为3人,获奖概率为3/200000,套用 @回忆专用小马甲 的概念,考上清华的概率是1/3000 ,你需要考上22次清华,才能获得1314元的“大奖”。对此,我只想说,有这运气,我留着干点啥不好,我要这1314块钱。
什么样的内容会引发用户的自发传播呢?这就需要运营关注用户心理了。其中一种心理是有利可图。这个锦鲤活动就是利用这样的一个心理。“一夜暴富”“我不想努力了,给我介绍几个富婆吧。”“富婆抱抱我”这样一种亚文化的不断沉淀,也为这种几乎可以不劳而获的玩法提供了大背景。想要“不劳而获”无可厚非,但是空间、朋友圈的动态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你的个人形象,就像转发失物招领,别人会下意识的认可你的善良一样。为了那3/200000的概率,你在别人心中留下了“喜欢不劳而获”的形象,冤不冤呀?QQ空间的那些锦鲤们或许真的该合计合计投资收益率啦!
所以重点来了,腾讯、阿里、万达都已经有自己的人形锦鲤了,其他大佬们是不是该安排一下了?“形象美气质佳,身高一五八”,就我的这个条件,我觉得我的戏路很宽,有需要的话请联系我,我可以出镜演一下锦鲤。不能总演鱼塘,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