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我效应:“镜中我”与“真的我”

“镜中我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他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镜中我效应”的内涵是,就像我们只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长相,“我” 对自我的认知也都是来源于别人对我的看法。“镜中我效应” 指出,每个人的“自我观”,都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就像小说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无恶不作的人,某天,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机缘巧合下,他做了某件好事,于是,所有人都去赞扬他,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慢慢的,他也真的相信自己就是个好人,然后,他便开始用好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逐渐挖掘出自己人性中的善良,而在小说的最后,他也就真的成为了一个好人。

这就是一个“镜中我”塑造“真的我”的过程,故事虽然俗套,可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学依据却非常充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碰到类似的场景:

有一位女人抱着孩子坐火车,车厢中早就坐满了人。有一个年轻人正躺在两个座位上睡觉。小孩哭着要坐,但是年轻人假装没有听到,依旧躺着睡觉。这时候,孩子的妈妈说:“这位叔叔太累了,让他睡会,等到他醒了他就会腾出座位来”。几分钟后,年轻人睁开了眼,然后坐直了身子,把另一个座位让给了那个抱孩子的女人。

小孩子哭闹着要坐,年轻人不理不睬,妈妈的一句安慰之语却让年轻人客气的让座,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年轻人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变了。

可想而知,一开始,年轻人对自己的认知是“我占着两个座位,你们能拿我怎样”的无赖心理。但是,当他听到那位女子对自己的评价后,他对自己的认知也悄然变成了:“我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只是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

他的“自我观”变化了,随即,其相应的行为也就跟着变化了。可见,个体与社会如此相关,个体往往需要通过社会中其他人的评判,才能完成对自我的认知。

这一点告诉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是由社会反馈决定的,别人认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镜中我效应:“镜中我”与“真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