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窗渐寤 | 我的大学1

逸夫教学楼

来江城的第一天,半夏觉得江城的炎热是名不虚传的。江城位居全国火炉城市之首,是半夏来江城之前就知道的。可是之所以选择华科,主要原因大概还是因为根叔。

说起根叔,他已经不是华科的校长了,可2010年的毕业典礼上根叔的演讲因为中途鼓掌60多次而名震一时。半夏也正是在《高考天地》上看到根叔的演讲,才选择华科的,在此之前他只知道有武大,不知道有华科。

2010年的高考失利,才有2011年的高考,才能看到这2010年的演讲。那句“何为母校?母校就是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她一遍的地方”深深的打动了半夏,半夏便认定华科是一个有情怀的学校。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半夏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农村孩子进入大学,一切都是新鲜的。到校的第一天晚上,半夏耐不住新鲜感的鼓动,拿着一张手绘地图,就在学校里到处走。走到绝望坡的时候,半夏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走出学校了。

华科占地面积据说有7000多亩,沿着珞喻路自西向东,要经过三个公交站。从紫菘(宿舍楼)到韵苑(宿舍楼),中间要经过一条很长很长的坡道,江湖人称“绝望坡”。以“绝望坡”为界,东边是原来的城建学院,西边是原来的华中大。加上位于汉口的原同济医科,于历史上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三家学校合并,成了现在的华科。

军训还没有开始,各个社团就开始招新了。团委、社联、青协、学生会,还有街舞协会、笛箫协会等各种兴趣协会,让半夏看的眼花缭乱。有时候也没搞清楚一个组织是干什么的,就想进去体验一下。

后来因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心的面试错过了学生会笔试,大学生社会实践二次面试的时候又因为不满于面试官的自以为是的态度,而与面试官发生口角,结果一个学生组织都没去成。

在半夏看来,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论你是面试官,还是我是面试者,都一样。可是现实不是这样,半夏所想的是大同社会的为人处事标准,半夏以这样的标准对待现代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由于自己一心追求着大同社会的实现,不愿像世人一样只为名利钱权。有句名言似乎这样说过:“人和人本来就不平等,只有当你成功了,你的尊严才有价值。”如果没有,那就等半夏成了名人,自然也就是名言了。

最终半夏只加入了笛箫协会。

自从加入笛箫协会,半夏觉得自己多少算一个文艺人了,到哪里都想秀一下自己的笛子。有时半夏也能察觉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却又一时不知道为什么。

食堂转角处的钢琴声总让半夏觉得,文艺这种东西一定是需要很强的天赋的,显然半夏并没有多少文艺天赋,但是“装文艺”似乎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于是半夏自称为“一个装文艺的小青年。”

兴趣本来不就是自娱自乐的么?半夏如是想。

笛箫协会组织会员每周三晚上在青年园练习,届时会有学长学姐指点。半夏以为选择青年园是因为对着满湖的荷叶,对着阵阵清风,饶有几分意境。实际上,则是因为笛声太扰民了,必须选一个幽静的地方才行。

从吹响到吹连贯,半夏用了一个月,从吹连贯到吹得动听,半夏用了……哦,半夏至今也没有吹得很动听。

军训开始了。半夏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高竟然站到了队尾,不是最矮,也是数一数二的。这一度让半夏有些自卑,但显然无可奈何,也就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

正当大家筹划着如何在社团里结交新朋友或者发展一下对象的时候,半夏心里想的却是黄芪——一个暗恋了很久高中同学。可惜的是,不在一个城市,而且黄芪已经有男朋友了,半夏也只能默默的叹息了。

半夏想着,还是要以学业为主,要是遇上喜欢的女生,也不要错过。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课后几乎没有什么作业,有的同学会自己去图书馆找练习册;上课的进度也很快,一个知识点也不会反反复复将好几遍,有的同学便自己在课前把第二天要学的东西预习好。半夏第一次跟着室友去图书馆上自习,才发现图书馆的座位早已经被占满了。

半夏还没来得及适应这样的节奏,就迎来了期末考试。微积分和工程制图都是刚刚及格的样子。从学霸到学渣的转变,更让半夏一时无法适应。

第一个学期末,学校里安排了一次转专业。医学类中,临床医学专业不能转,只有中西医专业可以转。半夏认为,这一定是天意,因为他的第一志愿就是中西医,其次才是土木工程。于是也没有去中西医班上打听一下实际情况,就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提交了申请。经过一场不算很难的笔试和面试,半夏成功转到了中西医专业。

时间似乎都很快。住的地方,从西边的紫菘搬到了东边的韵苑。吃饭的地方,从西边的西二食堂,变成东边的学二食堂。上课的地方,也从西边的西十二教学楼变成了东边的东九教学楼。这两栋教学楼建成的时候似乎都有亚洲最大的教学楼之称。更有意思的是,西十二前面的是孔子像,东九前面的是老子像。

男生搬家其实比较简单,所有东西加起来,刚好把借来得三轮车装满。半夏在两个室友的陪同下,一路骑到了韵苑,东操场旁边的树木并没有西操场的那么高大粗壮,但杨花飘起来的样子也一样充满了春天的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窗渐寤 | 我的大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