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第二堂课

这堂课其实早就看完,却一直没有动手记录下感受。这学期老张放松了节奏,要求一周一章一感。时间更宽裕自由了,我也放慢了速度,没有着急写下感受。没事的时候总想把书往后看,又怕自己忘了前面的文字给我的第一感受,现在我重新翻开第二课打算开始记录(每次开始写都会想到,原来我班写作文困难的学生是这样的感觉,嘻嘻)。

这一课分成了四个大点:品尝、叙事的对话、叙事的聆听、从聆听到回应。

1、品尝

黄老师用印度电影《美味不设限》里男主角的故事来说明——“前来叙说自身困难的人们,常只愿把内心的话交给懂得品尝的人”,“叙事治疗相信跟随他前来的不会只有困境与问题,里头必然还放着美丽的生命与灵魂”。这里让我想到了第一课里提到的“多元真实”,困境中也蕴含了生命之美在里面。

2、叙事的对话

这部分开端举例了黄老师和一位母亲的对话,分析对话,包含了:当事人叙说+助人者聆听+助人者回应+助人者访问。这四个元素间不断循环进行,构成不断开展的对话。在昨天和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回应是不容易的,它关乎你有没有发现“好故事”的能力,这也是我需要锻炼的地方。

3、叙事的聆听

“聆听的第一个心法:静默”。助人者的静默分为:“不带成见的静默”和“回到安静中心”。

在“不带成见的静默”部分,黄老师讲了他在新疆赛里木湖旅行时,和一位包车师傅的沟通经历。在这段实例的描述里,我被一个莫名其妙的点感动一刹——“我看师傅用着一种投入的眼神在听我说话……”让别人认真投入的听你说,仿佛是一种魔力,或许我是感动于这种力量,当然,也或许是因为司机师傅的真诚。黄老师看见了那个说自己会做坏事的司机师傅的善良。“我没有用你人生最困难的这一段来当作你人生的代表,我知道你在这里有困难,但是我也知道你在那里有美丽”。是只关于认识,无关乎判断。

“回到安静的中心”这部分,有个小练习,让我想到共同体初期,老张会在周五的聚会上带领我们做类似的放松练习。也很像瑜伽里的冥想过程,确实能让人静下来。内心的安静更利于聆听和连接的建立。

“聆听的第二个心法:打开生命的共鸣箱”。这部分有黄老师的另一段旅行——内蒙古的呼伦湖(发现黄老师很喜欢旅行呀,旅途是不是也是黄老师疗愈自己,让自己“回到安静中心”的过程)。这段旅程中和一个女孩的对话,让我感受到黄老师共情能力的力量。以前我会以为自己不缺共情的能力,但读了这段文字发现自己只是做到表面信息的共感。共情应该更深入的感受对方的生命故事,与对方展开对话。而共情后的聆听和回应也很重要。

4、从聆听到回应

这部分分为:“不只是听到”和“两段式的共鸣回应练习”。

“不只是听到”里,“重要的是在对方说过的话语里试着去‘剪接’他在意、他有震动的段落”。我感到善于剪接是好重要呀。在回应的时候,重复剪接出的话“我听到……”再加上“我感受到你……”。也如文中所说,咨询是不可能公式化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拥有不同经历的人。

“两段式的共鸣回应练习:从听到→感受到”。这部分是用于练习的内容,我尝试了一下,发现自己在说出我的感受时比较吃力,但这又恰好是继续对话循环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第二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