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

“在苦难中间,奋发起来做自己能做、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世界观。”减少孤独感和社会疏离感,《孤独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生之中有各种各样负面的情绪,孤独好像是最为负面的一种。什么叫孤独呢?孤独其实是一种最为纠结,难以挣脱的困境。当你彻底陷入其中,近乎无情无感,那是一种麻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哲学流派叫做“存在主义”,它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孤独不仅仅作为一种负面消极的情绪,而是反过来,作为真正激活思想的哲学起点。

孤独可以不仅仅是一种击垮你的力量,而反过来变成你自己有勇气去面对去承担的一种力量。反问式的孤独,有可能成为反思的起点。近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有一个很有名的命题,也非常具有杀伤力,叫做“自我就是一束知觉”。

当你感到孤独,其实你正在知觉着自我。什么叫“自我感”,为什么“自我感”所确证的孤独就能够作为反思生命的真正起点呢?当你发现“自我感”,你便开始探问自己,开始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开始把自己和身边的人和物分离开来。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发现孤独、体验孤独的能力,从这个体验出发,才能关切自己的生命,思索存在的难题。

生命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吗?人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特价值吗?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总发现,本该由自己赋予的价值,却总是在被别人定义——活下去,就必须要在别人都接受的人生轨道里拼命跑下去。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只想做这样一个赛跑者,有没有“自我”也无所谓了,因为你只是一颗棋子,你可以去跑,别人也可以去跑,只不过是谁先到终点而已。那怎样从他人掌控的人生轨道里脱离,真正为自己而活,真正关切着自己、反思着自己而活呢?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定义了人的两种状态,一种是“本真状态”就是真实的自我,一种是“沉沦状态”就是迷失的自我。

从“沉沦”的状态里一点点跳跃出来,就能一点点获得对生命真相的洞察与领悟。海德格尔所谓时间也需要“展开”,是说在日常生活里面的那种时间,本身是处于压缩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想尽办法,用哲学的方式把它展开、摊开,释放出来里面藏着的、包着的内容。而时间的“展开状态”就是“领会”。那“领会”是怎样一种状态呢?"领会"等于说:有所筹划地向此在向来为其故而生存的一种能在存在。”“能在”的这个能力是培养不出来的。它不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而是一个瞬间爆发出来的跳跃的过程。

在这个能力展现出来之前和之后,你的人生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之前你一直“沉沦”着,但你领会了以后,就突然变成了你自己。对于常人来说,筹划是一种“某种确定的掌握住的”的方式。

但是你想想,一种明确了的,掌握住的,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筹划还是真的“能在”吗?还有朝向未来的可能性吗?

日常生活里面,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筹划这个筹划那个,筹划换工作,筹划结婚生子,筹划出去旅游,甚至简简单单地筹划一下晚上的火锅,但这些筹划里面哪里有能在呢?你跳来跳去都是在那个被碾平的时间线上面,都是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你真正“能在”了吗?你其实都没有真正开始筹划,而只是时时刻刻等着被筹划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