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这天,我吃上了一碗馄饨

4月8日凌晨,我突然醒了,透过窗边微微发白的光束,看到时钟指向5:20,这一天是武汉开城的日子。在经历了76天的封城后,武汉终于解封了。朋友圈里各种关于解封的信息,让我鼻头不禁一酸。

武汉,终于回来了!

疫情还在控制中,我着戴口罩出了门,开着车没有目的地沿着熟悉的街道闲逛。看到江边的钟楼,回想4月8日凌晨一群人守候她的情形,便把车停了下来,开始步行。

走在街上,零距离听到了钻进心窝子的声声汉腔。春风拂面,阳光正好,我的脚步随着心情一般轻舞飞扬。街上的人群自觉保持着距离,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大家愉悦的心情,偶尔的眼神对视,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微笑…。

很多店还没开门,我踱着小细步,左看看右看看,生怕错过了这些熟悉的陌生店。脑子里的GPS自觉启动导航模式,不断搜索着这条街上的美食,生煎包、糊汤粉、热干面…

看到一家老字号馄饨店开门了,我迅速观察了一下:人群分别扫码付款、各自散开、远远瞅着、等着叫号,我如此这般效仿。估计这些人和我一样,面对当下的美食与未来的死亡,我们会选择当下。

我的号到了,端着这碗馄饨像供着上帝一般离开,快速找到车,关上车门,吹了吹碗边的汤,小心给自己喂了一口,虾皮、榨菜丁、葱花裹着黑胡椒一起,打开了我对美食的记忆。

武汉的馄饨,我们称之为“水饺”,薄薄的皮儿包裹着新鲜的瘦肉,现包现下,在滚烫的水里稍做停留就起锅,倒入已经加了胡椒的大碗里,再尧一勺骨头汤,撒上葱花、虾皮、紫菜、榨菜丁。拿一个瓷勺,就着温度将这些作料、汤、馄饨搅和在一起,趁势儿打捞起一个,放到嘴边使劲儿吹吹送到口中,肉的鲜嫩、皮的薄软顺溜,和着骨头汤,还有胡椒的冲劲儿一股脑地袭来,结束一段完美的味觉旅程。

接着,第二口、第三口……末了,把那最后一口汤也全部收纳入“囊”中——“噗咻!”(美食剧《和歌子的酒》女主在吃完美食后发出的象声词,意“特别美味!”)

上幼儿园时,每天早上妈妈都会带我到一家馄饨店过早,那时候我的身高不及收银台一半,视线范围只有黑黑的、凹凸不平的、已经被踩得发亮的地面和大人们的腿。每次进店后,妈妈先找到一个空位,把我抱到高高的板凳上,让我坐好等她去买馄饨。视线升高后,我看到包馄饨的奶奶用一根扁平的木头棒挑起一小撮肉,摊到一张馄饨皮上,然后手掌一合把肉和皮儿攒到一起,一个馄饨就包好了。

我有些挑食,相比馄饨里的肉我更喜欢吃馄饨皮,有一次,我买了一份馄饨皮,价格便宜一些,但吃到口中,才感觉没有有肉的香。如今网红款的馄饨,“皮厚肉厚”口感也没有皮薄肉薄的馄饨好。

妈妈会每隔一个月左右给我包皮薄肉薄的馄饨,让我带回家过早。每一次都会叮嘱我“回家就冷冻、下馄饨时要注意点水……”听得我有些不耐烦,“都煮了这么多次了,还要说吗!”

疫情期间,又想起了妈妈包的馄饨,问家里有没有存货。“哪还有哟,都是你说要吃才包,这东西不好放的。”等了2个多月,前天妈妈专程打电话嘱咐我,“现在情况还是不太好哇,你莫出去啊,我也不能出去。菜场里的人都还没有来,买不到馄饨皮。”

好吧,亲爱的妈妈,我保证吃完这顿馄饨,继续老老实实宅着,期待您包的馄饨,相信这一天就不远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城这天,我吃上了一碗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