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寂寞的游戏》: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玩一场寂寞的游戏

今天把《寂寞的游戏》看完了,感觉这本书和以前读的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他的基调是疏离的,前篇以主人公的经历表现自我心理状态与变化过程,后几篇以一种旁观的冷静克制的笔触叙述故事,大量的超细节描写,带着一点淡淡的悲伤。有很多比喻很绝妙,一些描写方法奇特而耳目一新,让人惊呼原来可以这样表现出这种感受。

这本书后几篇收录了几篇作者的获奖作品,多为短篇小说,而前几篇写自己经历的内容,突出寂寞与游戏二字。在作者看来,似乎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寂寞的游戏,就像小时候玩的捉迷藏一样,把自己深深地藏起来,让别人找不到,在那瞬间,是否会感觉到一丝寂寞,等待他人来找的漫长的时间中,是否既希望不被找到而胜出或许又有些期待能够被发现呢? 如果长时间不够发现,有点人甚至还会自己站出来哩。

那为什么叫游戏呢,恐怕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整个人类就是由无数游戏构成的。

这似乎是把这一场关乎寂寞的游戏与人生的心境联系起来,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玄妙的感受。我很佩服作者心思如此细腻敏感,把一场习以为常的游戏提升到更高层面的思想,写作手法也很是独特而让人难忘,不由得赞叹其天才的想象与创作力。

我突然想到了陈韵如,她说她觉得自己是一颗宇宙中渺小的星体,拼命地发着光,想要别人看见,却没有人在乎。她想要被人记住真实的她,她也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直很寂寞。

她是不是也处在这场寂寞的游戏中呢?我们所有人,是不是都处在这场寂寞的游戏中呢?

你找我藏,你追我躲,我们既希望自己被发现,但其实又不想被发现。我们有时候厌倦了寂寞,有时候还挺享受寂寞,周而复始,反复无常,最终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寂寞与孤独不同。孤独只是孤独而已,褒贬由人而定。在不同人看来,不同情境下,不同时间,又有不一样的含义。因为孤独仅仅是某种情况下,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里。但寂寞与孤独不同,可以说寂寞是永恒的,无法避免的,是人类的共性,是比较深层次的意识。

就如范闲穿越到庆国,表面上权势在手,前途无量,但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要寂寞。他心中有很多话不知跟谁说,也没法说,因为那里的人们无法理解他话中的含义,他们在思想上存在巨大的鸿沟,这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孤独寂寞:唯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们虽然不是一个人在生活,也有着寂寞的底色。有趣的是,我们虽然对于各自的寂寞说不清道不明,但在“寂寞”这两字上却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可饮者也不过是麻痹自己一时的寂寞,无法排解真正的寂寞。这与理解,同情,幸福无关,因为它是一种人生的底色。

每个人都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尽管有众多社会的联系,但终究心灵还是一座荒岛,而有无数的荒岛在无尽的大海上漂浮。

我们很难说真正感同身受地理解别人,悲喜自知,冷暖自尝。在如此漫长无聊的人生中,我们能够始终依赖并陪伴着的只有我们自己。

但寂寞虽然永远是寂寞,也是可以由我们主观意志不同看待的。从逻辑上讲,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淡淡的寂寞笼罩着我们的一生,但极少人因此抑郁不安,我们慢慢学着与寂寞相处,甚至离不开它。心灵中藏着的自己,正乐此不疲地玩着捉迷藏游戏呢。

说实话,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其实,我觉得我并未读懂作者的真实意图,但那又有什么要紧呢,我要的是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这也是我最近学到的: 书的本质是为人服务,作者写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想,怎么做。

这就要摒弃读书时做阅读理解的固定思维,一方面,我们要对别人的作品有基本的理解,明白他是怎么想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就将此奉为圭臬,陷入极端,而应该运用批判性思维,与作者平起平坐,各抒己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倡导我们要独立思考,真正把精神食粮转化为能够被自己消化吸收的营养。

总之,这是本不错的书,或许有了更多人生经历,更高远的见识之后,重读会推翻我今日浅薄的见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寂寞的游戏》: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玩一场寂寞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