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是个真正了不得的人物。他是那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可是时不我予,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无心也无力重整河山,空留下许多遗憾。

一般是将辛弃疾划到豪放派词人中,这是教材选材之功劳。大家平时读到的和学习的首当其冲便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些都是豪情奔放之作,自然留下了豪放派印象。

不过这是中学课本,咱们作为喜爱诗词的成年人,是不是该多读读他的作品,有自己的判断?本身讲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就是粗略的,彼时的词人,并不知道后世会如何划分他们,而是循着自己的创作习惯挥洒自己的文采。

说两分粗略,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宋词到底有哪些流派,辛弃疾的词风到底如何?

词从唐来,又称“诗余”,晚唐温庭筠和南唐二主将词发展得妖冶艳丽。进入宋朝后,自然有文人继承这一词风,以“诗以言志,词为消遣”的看法为主,这个流派的词人数量也是最多的,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张先都是这派主力,所以称为“晏欧派”。多年以后,李清照走的也是晏欧派的路子。

奉旨填词的柳永开拓了词牌的长调,也开创了悲切婉约的“婉约派”。后来者吸收改造柳三变的词风,继承并发展出其他特色。狭义上的“婉约派”真正的大家只有柳永,当然从广义上来说,除了豪放派,其他的都和婉约沾边。

然后是苏轼的豪放派,这个不用多说。豪放入词是一种开创,但是苏轼的“豪放词”远远少于他创作的“婉约词”,而且他的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是泾渭分明的,类似于其它文人诗风和词风完全不同。苏轼的词要么豪放,要么婉约,并不兼容,看他的一年两首《江城子》就知道,一首《密州出猎》,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豪情奔放似天纵,婉转惆怅百千结。只不过东坡以万事万物入词,当时来讲已经是开天辟地。

南宋的张元干和张孝祥,继承了苏轼的豪放派路线。

而周邦彦,整饬了所有词牌的平仄入去,将整个宋词的规制送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学习柳永,却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所创造的其实是格律派,南宋的姜夔、吴文英——也就是说后来的大词人,包括咱们现在写词牌的人,基本上都是格律派了。

另外北宋还有黄庭坚、秦观,这两人其实原本是晏欧派,但后来受柳永的影响,词作的女性化意识比较强,和李清照倒是契合,这三人,算得上一种流派风格。但总的来说,归入晏欧派是没什么问题的。

为什么要将词风流派讲得这么详细?因为辛弃疾太特殊了。

北宋的词发展到周邦彦,已经在雅化上面走得非常远了,按照文学作品的发展规律,雅化到极致,一般就会失去活力。而在这时,历史拐了个大弯,北宋灭亡,大批文人逃到南方,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清照就是如此,年轻时写词像极了秦观的张元干也是如此,因了这场天大的变故,原来已经雅化到将要凋零的词又蓬勃起来,而且豪放派和婉约派齐头并进。但是到底是豪放,还是婉约?词将来如何发展,词坛互相争论,莫衷一是。

辛弃疾不是南渡的经历者,但他却改变了词的发展。他的词风的形成,是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决定的。

辛弃疾的祖籍在济南的辛家庄,他出生的时候,这个地方是金朝的。也就是说按照今天的美国法律,辛弃疾就是个金人。但咱们中国人不守美国法的,所以他爷爷虽然在金朝当官,却一直教育孙子要爱宋朝。辛弃疾出自官宦之家,文化素养是相当高的,和党怀英是同学,党怀英是金朝大文学家。

辛弃疾的词引经据典,号称用典狂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但他又不是书呆子,从小习武,正宗的文武双全之人。

二十一岁起义,在与南宋联系的时候,老大被叛徒所杀,他带着使团五十个人,硬是闯入金朝万人大军,抓了叛徒去建康交给南宋处理。这份胆识、能力和忠心,得到南宋赏识。后来在南宋出仕,一直是主战派,奈何朝廷已无心作战,加上他本身是北人南归,南宋朝堂对他也是有怀疑的,他在当地方官时又强行摊派,组织飞虎义军,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官运一直不好,欲战不能言的苦闷一直在他心中萦绕。直到六十四岁,韩侂胄北伐,辛弃疾还积极参与,但是北伐很快失败。其后四年,郁郁而终。

词风,无非就是个人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而作为武将,辛词自带豪情,但是却不能言战,那些苟且偷安者,甚至整个南宋官场对主战派的排挤,让辛弃疾绝望。所以他的词豪情中带着绝望,是悲壮、低沉甚至阴郁的,这和苏轼疏狂旷达的豪放大有不同。

他忠心耿耿却被猜忌,所以也不能畅所欲言,这点和陆游又不同,陆游可以大声呼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不行,所以他的词里面的爱国抗金的意思表达是婉转的,含蓄的。

为什么辛弃疾动不动就拍栏杆?心中郁闷啊。所以辛词在思想上既有豪气,又小心谨慎,既豪放,又婉约。两种风格是互相兼容的,再加上他本来就是北人,风俗习惯、文化教育和后来多年在南方生活,各种环境融合,各种文化交流,让他的写作表现方式也是融会贯通,不拘一格,形成了豪放中有细腻,婉约中有旷达的特有风格。

另有一点,苏轼以诗入词,被李清照批评。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在当时是普遍的观点。而辛弃疾不但以诗入词,还做到了以词入诗,自由切换,游刃有余。我们看他的一首绝句:

鹤鸣亭绝句四首之一

饱饭闲游绕小溪,却将往事细寻思。

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阑干人不知。

这绝句中词的味道就很浓了。

便是苏轼,也只是把高端大气的诗往词里面用,以拓宽词的主题和视野,但当时并没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而辛弃疾则用词的方式来写诗,直接促成了诗词合流,其实这也是相当了不得的成就,只是相对于东坡先生的首创,影响没有那么被看重罢了。

所以说,实际上宋词到了辛弃疾这里,是完成了一次大的合流。诗词合流,豪放婉约合流,南风北调合流,甚至可以说是即前面所有词派风格大成。

这种兼容并蓄,以健笔写柔情的风格流派,宋词中可称第一。

在宋词中第一,在中国词史上自然就是第一。

“词中之龙”辛弃疾是宋词中天下第一、独有一人的辛派。

你可能感兴趣的:(词中之龙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