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上来讲,发生过非常多的大事,但是从诗史的角度上来讲,也有过无数的高峰。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杜甫。杜甫被我们称作诗圣,那为什么我们把它称为诗圣呢?
杜甫的一生被我们评为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第二个阶段是: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第三个阶段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最后一个阶段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我们就先来说,他在第1个阶段: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轻狂。这个阶段是在他的35岁之前,这个阶段中,他是一个读书并且漫游的时期。
我们都会说:男儿应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而在这个阶段中,杜甫的形象就是这样。他是胸怀大志并且很放荡很轻狂。但是人家的放荡轻狂可不同于我们人家是有真正的本事去放荡轻狂。
就比如说他在诗中写到的这样:
壮游(节选)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从这一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真的是一个身怀绝技,并且有才华的人。可能从他青年来看他有一点像李白。李白的一生也都是放荡轻狂的,而从这一方面来看,杜甫的青年和李白的青年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从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了。其实当时他是非常想要当官的,而他的志向就是: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
所以想要当官,唯一的路径就是考试和被人举荐。而在杜甫的青年时期,他有过科举考试,但是很不幸咯,宝宝你可能会以为他从此就消沉下来,但他并没有反而是仍然志向满满,好像并不看重这一次的失败。而从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是:终有一日我会站在最高的山峰,俯瞰下面的众山。
但是这个时期杜甫这样的表现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他是这样的一个表现总不能说他天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性格,他总归是要有一个外界给他的一些介入或者是启发。
其实他这样表现跟家风,世风,禀赋都有关系。
杜甫的家风其实是很好的。首先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而杜审言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诗人,在当时的唐代也是一个影响非常深的诗人。而且他们家的家训就是: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也就是说他们家从上至下都是和诗歌有关系的。而且还有一个人对杜甫的启发是非常大的。这个人就是杜预。你可能会问杜预是谁?他是历史上的双向人,又有文才,又有武略。而他是杜甫的精神偶像。所以这几点再加上杜甫本身的天赋很好,就共同铸造了年轻时的杜甫。
而这个轻狂的少年也慢慢走入了他的第2个阶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这个时期是35岁到44岁时的他。
这个时间段杜甫想要去实行自己的志向,但是却发现不太顺利。但是他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
这个时间段他写下了一首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这个体现已经和家庭基本上没有关系了,但是可能和时代背景还有些许的关系。因为那时候是盛唐,但是杜甫却看到了盛唐背后下的腐败。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盛唐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预示着即将要从一个顶峰走向衰败。
接下来,杜甫就到了第三个阶段:穷年忧黎元,叹息场内热。这是他四十五岁至四十八岁。
这个时期杜甫大多都是在忧的,忧国家,忧人民。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杜甫在忧国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这是杜甫在忧民
这个时期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了,are唐朝也依旧是处在一个战乱的时期。而在这首诗中,杜甫以一个战士的视角传达了他的想法,也传达出了当时的情况。
当杜甫说出“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的时候,其实杜甫心中对于他的志向已经在打鼓了。
而在这个时期,家风对于杜甫已经说是毫无影响,而在乱世中杜甫决定把自己所有的禀赋都化成诗歌。
最后,杜甫到了第四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他四十九至五十八岁。
其实这个时间段杜甫体现出的并不只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感觉,其实还有忧国忧民的感觉。他是有两者结合的感觉。
这个时期杜甫清中的志向可算是完全破灭了。而他把自己和国家都融为了一体,忧自己就是在忧国家。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为什么最后的时间说它像一个沙鸥一样,是因为这个时间段,他带着他的家人不断的在逃命。
直到最后,他与他的家人已经是一个穷的阶段了。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穷,更是杜甫精神方面的穷。
后世有一句话叫: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瞥就是半个乱世。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李白的诗中,我们很少看到盛唐背后的腐败,但是杜甫却写出了人们看不见的另一面。
所以为什么叫他诗圣?就是因为他所写到的那一面往往都是跟国家跟人民有关的。越往后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诗歌中,往往都是在忧国忧民,而这样的一个情怀被我们称为圣人。
那为什么我们仅仅把它称为诗圣,而并不是称为圣人呢?
因为儒家圣人的标准是立功,立德,立言,而杜甫所做到的是立德。
他的德并没有体现在行政上,而全部体现在了他的诗歌中。所以我们只能说他是诗圣,但是并不能说他是儒家中的圣人。
这就是我的理解杜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