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5岁老人亲身经历,晚年最大的不幸,是失去这4张“底牌”

01

有人总结过人生的三大悲剧。

悲剧一:爱而不得,遗憾终身。年轻的时候,你总想与之相伴一生,最后还是有缘无分,天涯海角,永不相见。

悲剧二:勤而无用,终为贫穷。人到中年,我们终究明白了一个道理,勤奋这种事儿,只是安慰自己的行为罢了,许多人奋斗一生还是贫苦到老。

悲剧三:老无所养,被人抛弃。人活到了一定的岁数,自然就希望晚年安好,余生无忧。可实际上,老无所养是常态,养儿防老是奢望。

对于这三大悲剧,其实最让人感觉到痛苦的,应该是“悲剧三”。

为什么“老无所养,被人抛弃”的经历最让人感觉到痛苦呢?有这么两点原因。

首先,人老了之后,都希望儿女陪伴在自己的身边,自己也能享受一番“天伦之乐”。可一旦事与愿违,又有谁会不绝望呢?

其次,人活到了一定的年纪,早已没有了选择重来的机会。这个时候,只要走错了一步,就会遗憾余生。

也许,人到晚年的不幸,一直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02

王大伯:历经沧桑才明白,晚年的不幸,从做了这些事儿后开始。

王大伯是一个极其传统的人。他60岁退休那年,就有了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把“钱财家产”分给四个孩子,以求家庭能够更加和睦。

儿女们听到了父亲的提议之后,也都特别兴奋。在他们看来,有了这一笔家产之后,家庭生活绝对能改善不少。

不过,王大伯的老伴张阿姨却说:“你是不是老糊涂了,那么早就把钱给了他们。如果他们未来不养我们,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王大伯也没有说什么,在他眼中,儿女们绝对会“孝顺”父母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夫妻俩都是孝顺的人,那自己的后代也绝对不会坏到哪里去。

刚分了家产那三年,王大伯和儿女的关系特别好。不是昨天小女儿回家探望,就是今天大儿子夫妇回家孝敬父母,反正给人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

不过,在王大伯64岁那年,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女都变了脸色,已然没有了以往的孝顺和热情,总是板着脸对着父母,或者跟父母闹矛盾。

那个时候,他想跟儿女沟通,可儿女却不再理会他,甚至也不再回家探望他。因此,王大伯夫妻俩人活成了“孤寡老人”的模样。

03

65岁那年,王大伯突然患病住院了。由于手中的存款不够,所以夫妻两人只能寻求儿女们的帮助。

儿女们听到父亲住院的消息后,首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就没有了“回应”。因为这四位儿女都在观望,看看谁先出钱,谁先把“大头”负责了。

最后,这些人还是没有出钱。在毫无办法之下,王大伯夫妻俩只能向工友借钱。而工友们知道了这件事后,也找到了这四个孩子,说了他们一顿。

直到今时今日,王大伯夫妇和孩子们的关系一直搞不好。在孩子们眼中,父母已经把家产分完了,再孝顺也都没有意义了。

其实,这样的事儿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尤其是那些提前分了家产的老人家,最容易遭到儿女的背叛,落得不幸的下场。

人到晚年,如果缺失了这4张底牌,一切都会往坏的方面发展。

首先,人不能缺乏钱财。不论你有多少钱,都不能完全给了儿女,而是要留一部分给自己。因为钱财是你后半生的保命符。

儿女也许会对你特别孝顺,但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变心。因为钱财是不会变心的,而人心却是善变的。

04

其次,人不能有“依赖”的想法,而要有“独立”生活的观念。养儿防老这件事,终究是不可靠的。因为儿女的心思终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人心险如山。你依赖了孩子,孩子可能会嫌弃你,甚至对你产生厌恶的想法。这个时候,矛盾就会频繁地出现。

第三,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身体好,家庭才会和谐。心理好,人才能越活越年轻。儿女再好,也不如自己能蹦能跳。

要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别认为这种“无孝子”的事儿只会发生在电视上,它其实经常发生在生活当中。

最后,人要懂得“平衡”生活中的一切关系。做人,要明白何为轻,何为重,要懂得平衡,更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就拿钱财和子女来说,我们可以适当帮助他们,但不能完全把钱财交给他们。因为翻脸不认人的事儿,貌似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把握好这4张底牌,我们才能尽量避免晚年的不幸。一旦底牌消失,那我们的幸福生活也会离我们而去。

晚年的美好,并不是儿女为父母创造出来的,而是我们自食其力的结果。这,才是真相。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65岁老人亲身经历,晚年最大的不幸,是失去这4张“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