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土下的哈尔滨东北以北 ——《尘土》贾行家

尘土下的哈尔滨东北以北

——读《尘土》贾行家

                        ——尘土中的路程直到归于尘土

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北岛

“你问我那里如今怎样了,我就讲给你听,这里是许多故事的背景,不只是一片冬日风景,我没资格说它好还是不好,听完了,你就回去,明日还要起早上路…。 ”

我的来历与去处

日光中的哈尔滨

“那时候的哈尔滨缓慢琐碎,马路中间的有轨电车叮叮当当,方石头铺的街道、教堂、洋楼。百十年前,异邦建筑家在这里实践着各自的主张,楼只有三四层,米黄色或青蓝色,风姿绰约。 

民国的老爷子,经历满洲国,修过中东铁路,有过日本邻居,坐穿城而过的有轨摩电,看道外园子里的电影,吃列吧红肠。 

哈尔滨人为人传颂的,是洋人的文化和建筑,既无法传递,又无力保护,南岗是流亡白俄最后的高贵,犹太人的聪慧,道外是这座城市的真正发源和归宿。 

多少年里,时间和这座城,和北面的江水一起慢慢流向下游。

砍树,拆旧居,该写近教科书的教堂和洋楼被放到,管理的人像是和这里有仇,一圈圈商服住宅,遛弯的树林变成塞满汽车的马路。当初索菲亚在一堆垃圾,室外厕所流出的粪便中间后来重修,第一漂亮的教堂早已拆掉。

这座城的“发展”冲垮了一切。

曾是这座城的存在的证据和依傍,如今被剥夺被轻贱被凌辱被无视的缓慢,我来为你招魂。

《白日焰火》取景处处是哈尔滨的软肋,直扑城市精神内核,肮脏街道穷困街区。

哈医大一院的ICU在刚建成的新楼,配备了省内最出名的专家和最先进的设备,修个厕所却非常不堪,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今年刚发生了杀医案。

城里有霾,高速两边的田里正纵情的烧着秸秆,我们苦着脸过穷日子,也还是把一棚人迹罕至的山水过成了地狱。 

有南人以为北方人懒散粗笨,是无教养的劣根,假如在这种天气里生存,过只能耕种一季稻子的农耕或者游牧生活,经历过全年两百来个严寒长夜之后,可能会有新的体会,种族地狱教养那点差别,随时会被寒冷或饥饿抵消。

讲述哈尔滨时只说起它美好的时候,只说你们已经见不到的东西,我小时候,哈尔滨不像今天这么破落和自卑,它那时候感觉良好,目空一切,可怜人有两种习惯,夸耀当年辉煌和梦想日后发迹。”

作者笔下过去的哈尔滨有点日光下的迷人,一如有次看哈尔滨历史老照片展,惊讶于所身处的城市并不了解她的前世今生,照片里有修铁路的工人苦力,街上杂耍的各路艺人,和一些消失的行当。街上各种剧院,文艺场所,不同国家的人纷纷身着华服出入,看起来是繁华和优雅的,怎么今日是那么落寞。现在偶尔还会看见有人拿着相机在哈工大附近拍一些建筑,抬眼才看到建筑的风格是很不一样的。道外一些危房斑驳的痕迹丛生的杂草,讲述着极长的一段历史,博物馆地铁口和松雷大厦之间的一座黄色小楼,据说是当年哪个国家的领事馆,在商圈和被地铁口挡住,显得很是尴尬。

现在哈站投资十几亿重修回以前的原貌。

过去现在未来,怎样连接。

相比较,青岛的老建筑极大的保存了原貌,老城区和新城区分开,有种穿越的感觉。一个城市的过去历经沧桑和现代化的活力,虽然老城的发展缓慢,水电系统不发达,但现在看来一切是值得的。

“黑龙江过去即是,现在又重新开始像块流放之地,年轻人在逃离,老年人在凑钱买海南岛上的房子。

人看家乡如看自己,走出去的都说,只能思念,但不能真回去,也是昔日自己的态度,这是选择,没有对错。”

有在大城市工作的人说,回到家乡,每一天都是单调的,什么都做不了,每天就是吃睡,偶尔见几个因为各种原因还在的老同学,听他讲讲异域的见闻,然后各自散去,依然各自讨生活。

一线城市有着良好的公共资源,有着繁荣的文化活动,博物馆、国际展览、优质教育资源,这一切都吸引着年轻人涌向它,也有人选择回来,都只是一种选择。

“一定要怎么样,不一定要到哪里去,活着就相信活本身。”

被遗忘被抛弃?

“哈尔滨就总给我以颓唐无助之感,看来还要和谁比,这可能也是弥漫整个东北部的一种气质。

一切都是灰的,洗煤厂。

如是我闻:

鹤岗煤矿,矿工吃不上饭,带着全家人吃老鼠药,就发生在2016春节。

四大煤城,厂子破产,工人集体卧轨,空气和水超标。

国家级贫困县头衔是各地争抢的锦标,别墅,四星级宾馆,养不起,必须要建。

镜泊湖木屋别墅,败家,交通不便,贵,哪有人去,要求各县出一千万认购一栋。

计划经济进入的最早,退出的最晚。 

北大荒集团,农垦总局的号召,黑龙江千亿斤粮食产能的台柱。省内一家像样的加工企业都没有,原粮拿出去加工,粮食降等。鸡西到虎林年年丰收,往外发粮一个车皮好处费就给铁路三千。 

佳木斯,那些学生,挺好的,只是有愿望没眼界,起跑线上输得一塌糊涂,早就不是努力能掐齐的。农村孩子,北京孩子出国旅行的时候他们正捡菜叶子烀猪食呢。守着一本教材,只能考到这来,不甘心的年轻人,得趁早走出去,这里的三年只顶外头的三个月。万一出人头地,也基本上终身焦虑,被人背后笑话。凤凰男,甘心的,就这么待着,也挺好的。房子不贵,把外面忘了就是了。

等待灵魂的大庆,城区里到处是橘黄色二层楼高的“磕头机”。一分钟起落几次就可以赚若干元,一昼夜能产生若干万,大庆的油田国家管控,相关数据地方无权过问。但谁都清楚,五十年下来,地下的石油去之大半,油被调拨去了远方,狂妄攫取要这座外表光鲜的城市在不久的将来归还。 

文化只有企业文化和官府文化,人们习惯于等靠“上头精神”。生活上全无情趣和审美,这片苦寒之地,远道而来的人一时还没有找到与之对话的语言,城市要为来者提供一种生活,否则只是过客。 

堵车,应急车道占满了车,几公里都是堵得,见便宜不占,见可破坏的规矩不破坏,是羞耻的,东北人单独时也挺精明,一排上队就干蠢事。

大庆市的财政活活掉下来九成。 

新近的数据,东三省经济下滑,青壮年人口流出严重,生育率极低,没有什么可供乐观的。只好说信心,应该说信念,信念不似信心,不需要数据。

迄今为止,谁也没拿这里当家园,谁逮着谁祸害,见面都问,你家原来是哪的,仿佛总有一天要回去一样。 

官话说,黑龙江是个好地方,这不假,还说,发展潜力巨大,这没看出来。能看出来的是出路不多。 

并非所有人都生来如此不幸,得以体验时运的浩瀚迅疾。”

跟随作者一路寻访这些熟悉却不了解的城市名字,齐齐哈尔、鹤岗、鸡西、伊春、大庆。

感觉笔下的东北爱说大话,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复杂的人情程序,把外地投资商吓跑,经济我一窍不通,和东北经济有关的文章会看几页。看不懂,看个大概,都是一个问题,东北经济堪忧,数据特别不好,增长缓慢,几年前看过一个是倒第二。第一是西藏,挺震惊的,今年看的数据是不如甘肃。 

说多无益,只是了解了一些,看完书还是有些惊心的,作者78年生人,现居哈尔滨。笔触非常冷峻,笔记体写法。

很有名的出版社理想国近期出的书,作者之前我是不知道的,封皮很好看。兔子送我的书,她说这书很特别,写东北的,我是第一次看写东北的书。有些熟悉又陌生,总有些事需要去记录。

尘土飞扬下的东北,有些苍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尘土下的哈尔滨东北以北 ——《尘土》贾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