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先贤”,却被老师批为“朽木”,真相到底怎样?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品质低劣,成不了才的时候,经常会引用“朽木不可雕也”来评价。

这句话出自《论语》第五章第十句。

全文如下: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意思是,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啊,责备还有什么用呢。

看上去,孔子挺不待见宰予这个人的。在《论语》一书中,这是孔子为数不多的激烈的言语。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对“八佾舞于庭”这件事,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

“八佾舞于庭”是一种僭越行为,是不符合礼的,所以孔子很气愤。

那对宰予呢,为什么言语也是激越呢?

宰予又是何许人也?

宰予,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三贤”之一。

贤,即贤能、贤德。能列为“孔门十三贤”,可见宰予不是那么不堪,不是地痞无赖。

那孔子是不是认人不清,还是我们对这句话有什么误解呢?

在这句话后,孔子还有一段: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孔子)一开始评价人,是听他说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一个人,是不仅要听他说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为什么有这个改变呢?是因为宰予的启发。

宰予能说会道,有时也会对孔子的学说提出异议。

比如,他提出孔子的三年守丧制度不可取。他认为守丧一年就可以了,三年什么都不干,太浪费时间了。他的这个言论引起了孔子的反感,孔子很生气,直接就说他“不仁”。

这个评价是非常严重的。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儒家十分看重的一点。

被批评“不仁”,就是说这个人道德败坏到极点。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就因为被诬陷,做了“不仁不义”的事,被逐出华山派。

那么宰予“不仁”,有没有被孔子驱逐呢?

当然没有。

因为宰予后来的表现改变了他“听其言而信其行”。宰予的一年守丧,并不代表他会行“不仁”之事,所以孔子才会说“于予与改是”。

宰予是一个能让圣人改正错误的人,足见宰予肯定不是“朽木”和“粪土”。

那“朽木不可雕也”我们可能是理解错了。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宰予昼寝”。

大白天睡觉,即睡午觉或睡懒觉。古代文人再累再困,是不能再白天睡觉的。因为前有孔老夫子的训斥,会被人讥笑为“朽木”“粪土”。

那么宰予为什么在白天睡觉呢?

因为他身体不好,如同朽木一般,就不能强行往上面雕刻花纹,对他不能强求,只好让他多休息一会,多睡一会。

就好比现在老师对学生,这个学生很努力,资质又好,就是身体不好。那你就不能再硬要求他拼命学,会把身体搞垮的。

孔子对宰予是疼惜的。对于身体不好的宰予,我们就不能苛求他了。

孔子是一个宽容、和蔼的人。

古人把孔子描写得过于刻板、迂腐,其实孔子是通情达理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被称为“先贤”,却被老师批为“朽木”,真相到底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