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情与思》有感


        九月开学,拿到了一本新书,沙培宁的《情与思:一个媒体人的教育言说》,现在还没读完,但读过里面的部分章节之后,头脑中却浮现了一些画面和一些感想。在《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章节,书中引用的张菊荣校长的一个观点“教师本质上是一个学生研究者”,让我印象深刻。

        细细想来,这句话点明了教育的本质,而引申出来的“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亦是十分有效的教育实践。孩子那纯洁的心灵,充满好奇的探知,如果我们只用“我们以为”去实践教育,则只会演化出太多的主观臆断、本末倒置,太多的一厢情愿、轻重错位。所以也就会出现无论我们多么精心地备课、认真地研究和丰富的课程安排,结果却难言满意。

        而“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就像一把打开儿童新房的钥匙,也正如我们学校观点,站在儿童立场,离儿童近一点。或许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更加有效,我们的教育之路才能平坦宽阔。

        在最近的教学过程中,欣喜地发现李昊泽同学的进步!调皮捣蛋是常态,撒泼打混经常有,周五妈妈陪写作业是常态。这是个个头儿看起来像三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却幼稚的像幼儿园小朋友似的男孩。上周四语文课后半节,同学们都在学习认真记笔记,我发现昊泽在偷偷画画,我内心的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从来都不知道写作业、更不懂纪律为何物,我一定要把他的本子收过来,等他表现好了再还给他。于是,我从他背后去拿那个本,结果坐在凳子上的昊泽顺势压着凳子朝我身上靠过来,这个幅度露出了他的肚皮,我为了转移他手上拿漫画的注意力,朝着他挠痒痒,昊泽竟然“咯咯咯”地笑了。

        我有那么一刻居然愣住了,或许他觉得我是在跟他玩耍,或许从他的眼睛视线角度里,那一刻的老师也不再那么“面目可憎”或者令人害怕吧!我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这个本,昊泽居然没有耍赖,我内心的火似乎也没那么强烈了。当我低头看看脸上正笑的昊泽,突然也不觉得他那么调皮捣蛋了,心情瞬间因为这个灿烂的笑而大好。我灵机一动告诉他:你待会好好写作业,我奖励你,比如这个本子还给你,我很想听听你画的这些都是什么好玩的。也不知道是我刚才挠他痒痒,还是这会没有批评他,反而要分享他的“大作”,昊泽居然答应了。当天我提出给他听写词语居然也爽快应下来!平日里没有小朋友主动跟他玩,此时老师陪在他身边有说有笑的聊画画,吸引了一大群小朋友的围观。我发现以往这孩子不是不会说话,而且想说却没人倾听他,现在好了,昊泽也有倾诉的朋友啦!

        孩子是一部奥妙无穷、美轮美奂的大书,只有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审视我们的教育,而实际上所有的好老师无一不是研读这部大书的高手。班级里、校园里的一张张笑脸,就是我们努力研读下去的原动力!只有从心里有“从孩子的眼睛望出去”的态度,我们老师才能真正放下身段,专注于孩子本身的发展,认真找到孩子更好的接受方式,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渠道,学生也更能理解老师,从而亲近老师,如此良性循环更好的做我们学校有温度的教育。

        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环境,面对几十个孩子,准确、迅速、敏捷地做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想要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站在儿童立场上,用孩子的眼光望出去,值得我们一生用心探索、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情与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