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6课

通过前一节暇满、义大、难得的学习我认识到要用足暇满人身,精进修学,实现暇满人生的巨大价值。我应该如何修学呢?本节课所学的《道次第》建构的三士道的修学道路,就是对我的修学引导,是非常合理的修行次第。

“一种发心、两大利益、三类设教”是对修学引导的概括, “一种发心”,即发菩提心它贯穿整个《道次第》和成佛的修行,发菩提心的目标是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个“发心“是可以获得”两大利益“的即世间的暂时利益和出世间的究竟利益。依两大利益施设“三类教法”即三士道,即不同根机的人的修行途径和方法。根据世间暂时利益安立下士道,根据出世间究竟利益安立中士道和上士道。下士道是念死无常,念恶趣苦,通过修行五戒十善希望未来世获得善趣身份;从自身修行来说,通过持五戒十善获得人天果报,称为正下士道;下士道又是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基础,称为共下士道。中士道是看到轮回苦通过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只求自己涅槃解脱;以获得声闻乘和独觉乘果位为目的称为正中士道;中士道的修行是为上士道服务,导向上士道称为共中士道;上士道是看到众生苦通过修六度四摄成就无上菩提。

经过本课的学习对比自己这两年的修学,我的发心是什么?刚开始进入书院的目标是要系统学习佛法,为什么要系统学习佛法呢?只是因为自己东拼西凑捡来的一些佛法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我本能想要有一个系统学习仅此而已。这对比三士道的发心来看,我连最基础的下士道的发心都不算,因为我还没有意识到三恶道苦、世间无常,也没有升起想要不堕恶道的心,更没有升起为有情众生修五戒十善,修未来身份。第一年修的还算欢喜,靠着小聪明蒙混过关,觉得这些知识(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正见啦)很浅显易懂。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如此往复。直到学到道次第我才觉得自己像是在剖析自己了。现在再次学到发心,对照前面学的皈依里的发心时候,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心境不一样了,也理解了《孙子兵法》中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我们修行又何尝不是呢?

在三级修学中我们一直践行的是两套模式,但是我义工模式做的真不多所以也直接导致我修学有时候会有懈怠,前几天开班项目组找我传帮带,然后小读这里也是,然后呢文宣那里也找,我一下有挺大压力了。自己时间上已经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从早晨8点半到晚上10点一直是这样的节奏,我觉得我自己已经塞不进去什么了,现在这样的稳定的局面还能维持,万一有个什么无常,我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再次重新排列组合。所以我不敢随意答应任何一位师兄,怕接下来后做不好。后来反复闻思这节课的法义,我在内心不断的叩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我有这样的担心甚至有一点点的烦恼了呢?是我的设定,我的执着,因为刚开始自己的发心就是不对的,我的发心是去承担义工做好这件事,而不是在做这个事的时候修这颗心,其实不用想都知道做事肯定会遇到困难矛盾等等,在遇到对境时候如何调整心行,如何用正见让自己想得通,如何在纠结对比的时候清楚地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何找到根连根拔起?想到这里的时候似乎有点豁然了,我就跟小读这里说我愿意尝试,也和开班组说了自己愿意成为学人承担一部分工作。当应承下来后,就要调整工作时间、特别是和家人的时间,在做的过程中,我又发现,我只是为自己修学而去做义工这样的发心真的太狭隘了,因为还有一个利益者我的存在,再怎么修也只是能修个人天果报吧?还在六道轮回中徘徊嘞。

让我为了更多有情众生去发愿做义工,去成就佛菩萨品质。内心觉得自己好伟大,脑袋里又冒出来了一句:佛菩萨就是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这份舍我其谁的担当我对此是否很欢喜呢?对的,因为真正的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内心是法喜满满的,同时自己也是直接受益人。这和我们平时的思维完全相反,但是这才是高明的,智慧的。

       经过这两年的学习,我也深刻认识到轮回之苦,也发起的出离心,但自己对出离心还是不够强有力,菩提心更是还没发起来。我在凡夫心和出离心之间来回打转,在深挖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平时自己的观察修做的不够,也不深入,所以才会被凡夫的黏着拉扯过去,时而遇到不好的事情才会想到出离心,觉得人生好苦轮回好苦,但是一有快乐的事情,出离心又被跑到九霄云外了,这就是平时轮番修没做好啊。这也直接导致出离心的不坚定,所以离出离心的终点菩提心还有好长一段距离。那我接下来要如何去做呢?首先,要发上等愿,其次要按八步三禅好好落实获得正见、秦勤思维、做好观察修,只有这样才能发起勇猛的出离心,只有不断的轮番去加强巩固,才能安住不被拽回来。将整个生命系统全部重改组装就像政府或者公司的改革一样,要大刀阔斧要坚定决心还要不怕惹到利益相关者(也就是我们的就得习惯),过程很坎坷难受,但所有的美好和奇迹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积累而绽放。

       我只有一步一个阶梯的走扎实了,才不会摔倒,才能坚持到终点,修行就是一场马拉松,要有次第,要有方法技巧,也要有每个阶段的指向标,其他不能左右,唯有自己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也就是发心)才能支撑着所有修行的马拉松选手在黑暗中不害怕,在慢慢路上不放弃,在有人落后有人超越有人离开有人加入时还在跟随自己的节奏一直跑,一直跑,这样一定可以到达终点。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而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观澜!

你可能感兴趣的:(《菩提道次第略论》第2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