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张京是翻译界的天花板,但“他”是最强基底

最近,因为中美高层的一次战略对话,相信千千万万的同胞们都同时被激起了爱国热情,满怀对中国的骄傲和期待,也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很有信心。

而在这次事件当中,我发现翻译官张京再次爆红,她的背景和努力的经历也被众多人转载分享,大家都称她为翻译界的天花板。

确实,张京的故事告诉我们,明确目标并且一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成果大家都看得见,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代表中方发言的杨洁篪,其实也是外交部翻译官出身。

原本对于此次将近20分钟的发言是临时起意,张京之前是没有任何准备的,杨洁篪觉得这对翻译官来说是一项挑战,可以不用翻译。而张京整个过程都做了记录,觉得还是翻译一下吧,于是杨洁篪表示支持,并且在张京翻译过程中,杨洁篪还帮忙纠正了一些错误,足见杨洁篪自身的功力。

比起一路学习外语,放弃清华北大进入外交院,之后又在外交部工作的张京来说,我觉得杨洁篪的故事也许更值得我们学习。

上海市浦江电表厂有一个小工,这个小工总是在其他小工抽烟喝酒的时候学英语、背单词。
因为不合群他遭到同事们的群嘲:你一个小工,学英语有什么用?学到什么程度一辈子也只能是个电工。对同事们的冷嘲热讽,他无动于衷,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英语。
后来电表厂收到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有一个人能看懂,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个下班后苦学英语的小工。
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那个小工轻轻松松翻译完了所有材料,成为厂里轰动一时的新闻。
过了一段时间,有个政府机关需要一个翻译,就把他调走了。
谁知道小工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了,这个小工的名字是:杨洁篪。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词“功不唐捐”。

张京也许是目标明确地一步步做好了自己的工作,而杨洁篪则是从不可能的环境中,做到了所有人都难以想象的位置。

如果说张京是翻译界的天花板,那么杨洁篪就是这支外交团队的最强基底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许张京是翻译界的天花板,但“他”是最强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