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诗歌的发端 看古今诗家细细道来

前言

读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一书,看到他解读古人诗歌几种发端(开头)形式,令人感觉清晰了许多。

本文简单转述一下,和诗友们共勉。

一、王士禛谈诗歌的发端

王士禛《渔洋诗话》中谈诗的发端,提到了谢朓、王维、杜甫的几首诗:

或问诗工于发端,如何?应之曰:“如谢宣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杜工部'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王右丞'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高常侍'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老杜'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是也。” 《渔洋诗话》

有人问,作诗善于写开头部分,是什么样子呢? 答案中举了几个例子,有谢朓、王维、高适、杜甫的几首诗的开头部分。

周振甫先生评价高适《送浑将军出塞》时,说开头这两句“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之所以好,是因为“大气包举,笼罩全篇”: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高适这首诗前两句说了浑将军的特点:族贵兵强,后面全篇都围绕这两句去写。

杜甫的“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也类似,开篇写曹将军的高贵。杜甫这两句和高适的第一句的“族贵”是一个意思。但是高适第一句中的“兵强”在杜甫诗中出现在第四句:文采风流今尚存。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相对而言,岑参的开头无疑更加简练、精警。

谢宣城即南北朝时著名的诗人谢朓,他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出自《《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这首诗的前两句为什么好呢?

王士禛(1634年 -1711年 )没有作详细的解释,比他小了几十岁的沈德潜(1673年 —1769年 )作出了解释,请继续往下看。

二、 沈德潜赞曹植谢朓 高唱与苍莽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提到曹植诗的发端,都是“高唱也”;又说谢朓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这两句有“极苍苍莽莽”的特点:

陈思极工起调,如“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皆高唱也。後谢玄晖“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极苍苍莽莽之致。《说诗晬语》

陈思王是三国枭雄曹操的儿子曹植,谢玄晖就是谢朓,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解读时说:

高唱”,调子高,不平庸。 “极苍苍莽莽之致”,即意境深远阔大;说“高唱”是从声调说的,说“苍苍莽莽”,是从境界说的,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的。《诗词例话》

”高唱“和”极苍莽“并不矛盾。

高唱是一种咏读时声音上的表现,似乎是从听觉的角度来看问题,但更是从格调上拔高。通过宏大的意象描写和气氛的营造,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

”苍莽“,是从境界上来分析,意境的深远阔大,是视觉上的感受,同时也开拓了想象的空间。这时谢朓这首诗的妙处。

三、什么是高山坠石、起手突兀

沈德潜又赞扬王维和岑参、杜甫另外几首诗的发端,有高山坠石一般,有起手突兀之感。

起手贵突兀。王右丞“风劲角弓鸣”,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送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说诗晬语》

高山坠石,必然“突兀”。说书先生的醒木啪地一声拍到桌子上,马上会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 对于醒木,观众们还比较适应,但是路上行走时,忽然从高山上坠下来一个石头,就不仅仅引起注意了,恐怕要刺激肾上腺素的反应。

王维的“风劲角弓鸣”出自《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杜甫“莽莽万重山”出自《秦州杂诗》: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杜甫“带甲满天地”出自《送远》: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岑参“送客飞鸟外”出自《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这三首诗的起句,的确很意外和突兀。好像武侠剧中的人物出场,不是从门中走出来,而是直接从酒楼上冲破窗户跳了下来。如同京剧名角出场,一亮相就是高潮,满堂喝彩。

又如高山坠石,夹带着听觉与视觉的冲击,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扑面而来的后果如何。不由得令人对于后面的内容产生联想,吸引大家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寻找答案。

结束语

总结一下上面几位古人的诗歌发端,有一个类型最有效果:起句要“突兀”,用出人意料的出场方式提高读者的注意力。

前几年听高晓松的《晓说》,他曾经说过电视剧与电影的区别,电视剧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抓住人心,否则观众就换台了。电影可以慢一点,因为你买了票既不会随意跑出去了。

当然,仅仅有好的开头不行,还要科学地计算出多长时间内必须出现一个小高潮,这样才能牢牢地抓住观众。让他们在剧中,也不会换台。

作诗不也是如此吗?作诗不能虎头蛇尾,有个好的发端,还必须有合适的内容承接下来。有始有终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

@老街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写好诗歌的发端 看古今诗家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