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承》观后感,结合个人练习感受,希望图书和瑜伽的智慧对大家有所帮助。)
瑜伽不同于简单的身体活动。在瑜伽练习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关注呼吸和控制呼吸,关注身体和控制身体,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心智和意识就会在无形中被净化。所以,瑜伽是一门哲学,还挺博大精深的。
Chuck Miller于1971年开始练习瑜伽,并与1980年Pattabhi Jois访美时第一次与他相遇,1983年前往Mysore学习。他住在洛杉矶,在当地教学十六年,和好友Maty Ezraty共同创办大型瑜伽学校YogaWorks。2004年,他们将YogaWorks的所有权售出,两人搬到夏威夷的大岛。他目前仍持续在世界各地教学。
Chuck在《传承》中描述了阿斯汤加瑜伽练习中的根基。
“我深信这套练习的设计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哲学理论。我们从山式开始,笔直而平静地站着,集中注意力,让心智安静下来,献上敬意,恳求指引,感谢练习中所蕴含的教导——这大致上就是我们在每堂课开始前所做的事情。然后我们会做拜日式以及基础的站姿,开始外在的身体练习。这些基础的身体动作相较之下还是安全的,我们用脚站稳在地面上,学习用脚掌扎根,学习使用腿部的力量,这正是整个练习中很重要的基础。这些基础练习会教导你一些事情:这个练习从身体的层面教导你如何循序渐进地进步,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同样存在于呼吸法和往后的冥想练习中。我们可以从身体练习中,学习如何善待自己;如果你往后想要做更精微的能量练习,学习善待自己很重要。
你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个性,面对你使用身体的方式,才能更精细地练习呼吸。学生会越来越成熟,会慢慢体会到练习要告诉我们什么。这套身体练习会不断地挑战练习者,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挑战才能努力找寻出路,努力排除障碍,了解我们到底是谁;当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是谁之后,我们才能好好做自己,并忠于自己。这个练习会不断地挑战我们,让我们越挫越勇。它用各种方式折磨我们,要我们在困难的动作中保持冷静。它不断训练我们,让我们在暴风雨中保持沉着、客观、平静。我觉得一切尽在练习里。”
经过一段时间规律地练习瑜伽,我的意志力增强了,对瑜伽体式的认识也发生了不同层面的转变。尽管我们知道瑜伽体式只是瑜伽八支中的一支,但若能理解地更为深入,也算是一种知识的积淀。
最初接触瑜伽时,我是为了强身健体,虽然并不清楚其中的原理,但对这个功效深信不疑。后来在练习中,我发现做各种体式很像凹造型,无论是展现柔韧性的体式,还是体现力量美的体式。我也曾经因为解锁了某个体式,高兴半天,拍个朋友圈晒晒成就感。现在想想,有点可笑,不过这也代表了我当时对瑜伽的一种认知。
再后来,认真练习拜日式A和B,竟然发现肌肉可以涨力量,虽然不是健身房里练出的大块头,但整个身体都很有劲。可别小看三角式、三角扭转式,要做对,很难。大腿要收紧,身体的平衡要找好,注意力要集中,对身体觉知的意识要不断提升。
练瑜伽强健肌肉的优势,是肌肉线条会好看,而非一块疙瘩肉。在做站立手抓大脚趾式时,每次都很痛苦,大腿很酸。后来,我学到这样练腿的体式,能刺激骨骼的强健,增强人的免疫力。自此之后,我好像爱上了这个体式,再累再酸,也不成问题。
如果仔细观察,在一节瑜伽课上,会包含五个方向的练习,有伸展、前屈、后弯、扭转、侧弯。有些人会说,干嘛要这么折腾自己的身体?其实,这些所谓的折腾都别有内涵。
伸展,很常见,比如手臂上举或侧平举。看起来挺容易,但要做对,实属不易。手臂上举时,我们的肩膀后侧会不自觉地被带起,这时就要有意识地向下沉肩,尽管有点累,但只有做对了,才能有效果。不然,越练习,肩膀的肌肉会越发达。事实上,练习瑜伽久了,人的肩膀会变窄,看起来就更瘦。
前屈,也很常见,但有多少人能做对呢?我们有时太容易被自己看到的东西所牵绊,看到别人一下子手摸到地,以为只要手碰到地,前屈就做对了,其实不然。前屈时,最重要的是转动骨盆,从髋关节向前折叠,腰椎是没有拉伸或挤压感的,让腹部始终贴在大腿面上。如果大腿后侧韧性好,再慢慢蹬直膝盖,还要注意重心放在双脚掌中间。前屈时,我们要更多地延长脊柱,这样大脑才能放松下来。
后弯,听起来怕怕的,像骆驼式、轮式都是后弯的经典体式,其实眼镜蛇式也是后弯。后弯,应该是打开胸腔,而非折腰椎。我很喜欢Cherry老师的引导词,后弯时,感受脊柱前侧向前延伸,肩膀向下沉,肩胛骨内夹,把心打开。在身体层面,把胸腔打开,有利于让心脏和肺部更好地工作;在心理层面,把心打开,我们会更快乐。
扭转,看着有点变态,把身体拧成了奇怪的样子,其实是为了按摩我们的内脏。当然,在做扭转时,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做到某个体式,就牺牲掉自己的关节,要始终记得关节不应受力。
侧弯,听起来就轻松很多,但要做对也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被蒙蔽了双眼,以为侧弯只是为了让身体侧着弯下去,手碰到脚就是胜利,但可能做得毫无功效。侧弯时,整个后背要在一个平面上,还要检查拉伸的那一侧,胸腔是否打开,还是呈内陷的状态。其实,弯下去多少真不重要,用正确的方式找到拉伸感才是关键。
这些都是体式练习中的表象,内里其实暗藏着能量的流动,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了。我努力在体式练习中,寻找身体轻盈的感觉,任何体式,都不能让身体重重地向下坠,而是找朝天空方向的伸展感。我猜,这就是瑜伽与物理学相通的地方,充分利用力与反作用力。
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对体式还会有新的认知。几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也许忍不住笑话自己此时的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