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道经一章•众眇之门篇

道经一章•众眇之门篇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二、译文:

 “道”字,若是固化了“道”字的含义,就不会有长久流传的“道”字。文字,若是固化了文字的含义,就不会有长久流传的文字。

 “无”,称谓兴起万物的宗祖。“有”,称谓成就万物的根源。所以永远用抽象思维,去观察万物的本质。永远用形象思维,去观察万物的本质所显示的可见状态。

这个“无”与“有”,皆是对万物的描述但所用文字不同,统称为变化。变化中又有变化,是万物衍生的关键。


三、字义:

[说文注]:道,所行道也。

[说文注]:恒,常也。常当作长。古长久字只作长。“从心从舟,在二之闲上下。”上下犹往复也。“心㠯舟施,恒也。”谓往复遥远,而心以舟运旋,历久不变,恒之意也。

[广韵]:名,文字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于方。[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

[玉篇]:名,号也。人或事物的称谓。

[说文]: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众多,动以万计。

[玉篇]:物,凡生天地之闲,皆谓物也。

[韵会]:始,初也。[礼记]:君子念始之者也。[郑玄注]:始,犹生也。

[说文注]:母,牧也。牧者,养牛人也。引伸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

[说文注]:有,不宜有也。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偁,引伸遂为凡有之偁。[玉篇]:不无也。

[说文注]:无,亡也。 凡所失者,所未有者皆如逃亡然也。[玉篇]:不有也。

[增韵]:欲,爱也。又物欲。[礼•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正韵]:以,为也。又因也。又用也。

[博雅]:观,视也。[正字通]:观,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

[说文注]:眇,小目也。[方言]曰:眇,小也。引伸为凡小之偁,又引伸为微妙之义。[说文]无妙字,眇卽妙也。

所,指物之辞。

[说文]:噭,吼也。一曰噭呼也。[礼•曲礼]:毋噭应。[注]:噭号,呼之声也。[疏]:噭谓声响高急,如叫之号呼也。

[广韵]:同,齐也。

[增韵]:出,生也。

[说文注]:异,分也,分之则有彼此之异。

[说文注]: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

[玉篇]:门,人所出入也。[正字通]:又凡物关键处,皆谓之门。


四、说明:

文字的含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变化的结果是,文字被赋予新的含义。所以老子曰:“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老子此章中,指出自已对“道”、“无”、“有”三个文字,分别赋予新的含义。而这三个单字的新含义,是构成老子的理论基础。此章首先给出的是“有”与“无”的新含义。所以老子曰:“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在老子那个时代,合成词很少,而在道德经中,老子要表达很多抽象的东西。所以老子对道德经中的一些文字,赋予了新的含义,如“道”、“无”、“有”、“明”、“检”、“静”等等。那么,我们在读道德经时,对于老子重新定义的文字,就不要再用其原先的含义来解释,而是尊重老子,用老子赋予的新含义来解释。

宇宙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自已本身与我们所能接触的一切,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道德经就是讲“变化”的。“道”就是宇宙“变化”的根源与推动者,所以老子称之为“众眇之门”。

“道”赋予了万物运动的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于推动万物发展变化的运动,老子称之为“无”。另一个是用于显示发展变化运动结果的运动,老子称之为“有”。

对于人类如何去观察“道”的运动,老子基于“无”与“有”的运动方式不同,给出了两个建议:用抽象思维去观察万物发展变化的运动“无”,用形象思维去观察万物发展变化运动结果的运动“有”。也就是说,在头脑中去除“物象”,你才能形成对万物的抽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物象”,你才能形成对万物的形象思维。

对于“无”与“有”两者的关系,要用辩证的态度来掌握。因为两者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统一体。所以,在想到“无”时,要能推想出“无”的结果“有”是什么样的。在想到“有”时,也要能推想出造成这样结果的“无”是什么。所以道德经对“道”的描述是“一有一无之谓道”,周易对“道”的描述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一有一无之谓道”的“有无观”,我还会单独写文来探讨。

需要强调的是,“无”与“有”运动带来的“变化”不是单维度的,是多维度的。“变化”不会是顺序的一个接着一个,是并发的,同时有多个的。并且各个“变化”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对于“无”与“有”运动所带来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变化联系,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

最后,老子强调“无”与“有”,是万物衍生的关键,掌握了“无”与“有”,就可以把握万物的命运了。所以老子说“道”是“众眇之门”。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原成•道经一章•众眇之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