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阅读的方法》13

        我能否将他人极致的行动视为旅行目的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意义
            SIGNIFICANCE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意义想象
                    历史先例
                    人格模板

        经常有人激励我们:要过有意义的生活。
        这句话其实把“意义”的价值看小了。追求意义是所有人的本能,而不是什么灵魂高尚的人的专利。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就说:“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众神击中了人类的终极软肋,但他们封不死人类靠意义想象来治愈自己的路。
      人们总会一次又一次地找回自己的负担。西西弗斯告诫我们,还有更高的忠实,它可以否定神灵,举起巨石。他最终也发现,一切安好。从此,这个没有主人的宇宙在他看来,既不贫瘠,也非无用。那块石头的每一颗微粒,那座夜色笼罩的山上的每一片矿石,本身都是一个世界。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法〕阿尔贝·加缪:《西西弗斯神话》
        意义,没有那么玄虚,不过是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大的东西,“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然后把自己放进去。
        最为丰沛的意义之源,当然就是阅读。
        找到比自己更大的东西,不是指找那些“大词儿”,而是重新定义自己生活的舞台。
        我们生活在何处?是这幢房子?这片街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这个文明?还是这个蓝色星球?答案不同,人的意义感也就不同。
        但问题是:舞台越大,我们的肉身就越不能抵达。这时候,只能靠阅读来填补想象。
        一个典型的中国士大夫,每次登高,都会感觉五百里奔来眼底,数千年注到心头,这就是中国文化薪尽火传、绵绵不绝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是把那些往圣先贤的事迹放在书里供人展读,就会自动起作用的。
        它们有两种作用机制:一种是“历史先例”,一种是“人格模板”。
        所谓“先例”,就是先人做成过一件事,后人读到了,知道自己在类似的条件下也能做到。所谓“模板”,就是有人这么活过,活得还不错,后人知道自己也可以这么活。
        汉武帝就为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宝贵的“先例”。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北方蛮族的威胁,其实一直也没能彻底解决。此外,汉武帝这十几年战争,打光了汉初以来国家的积蓄,搞得民穷财尽。所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成为帝王穷兵黩武、不恤民生的象征。
        但是,这场反击匈奴的战争其实自有价值。
        汉武帝发起战争的真正价值,是为后来的中华子孙创立了一个“历史先例”:无论实力看起来多么悬殊,农耕民族总是有机会彻底击败入侵的蛮族。
        一旦这个先例立在这里,后人得到的信息就是:因为我们赢过,所以不存在能不能赢的问题,只存在用什么方法、花多长时间去赢的问题。
      从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到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支撑中原人死磕精神的,其实都包括汉武帝那场胜利带来的底气。即使到了国破家亡的境地,也没有关系,中原人自信总有机会东山再起。朱元璋反抗元朝的口号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几百年后,它居然只改了一个字就成了革命党人反抗满清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937年清明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国共两党祭黄帝陵时,共产党的祭文还是在引用霍去病的那句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历史先例像种子一样埋藏在地下,一旦时机合适,就会破土而出,萌发勃勃生机。
      文明,是通过“历史先例”获得意义;个人,则是通过“人格模板”获得意义。
        一个人格模板,就是一套行为和处世的模式,也是一个由志同道合者组成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没有时间、空间的约束。加入了它,我们脆弱、短促的生命就加入了一个无穷增值的进程,不论我们的生命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可以在那里收获意义,汲取力量。
        王志纲老师早年是新华社记者,1994年下海,给城市和企业做了很多精彩的战略策划。有一次,我跟他聊起在贵州龙场悟道的王阳明。龙场,在贵州修文县。而王志纲的老家就在隔壁的县。
        王志纲说,王阳明对我的影响,其实不仅在于他的“心学”理论,更在于三个字:够得着。
        “够得着”这三个字太奇妙了。
        在我们中国,那么长的历史里,哪县哪乡没有出过几位历史名人?只要肯阅读,谁都不缺自己“够得着”的人格模板。
        很多人自小生活在一个地方,听过闹市里的人声,看过街上的店铺,但如果没有翻过地方志,没有找过书本里乡贤的遗迹,那就错过了太多宝藏。
        文化传播,不只是一份知识从这里拷贝到那里的过程,还是一根根人格火炬彼此点燃、薪尽火传的过程。这样的人走到哪里,就点化哪里,那里的人就“够得着”那架登天之梯。即使只是让当地人做了一个虚幻的梦,梦醒之后,他们也永远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一个爱阅读的人,有两种方式从书籍中获益。
        一种是学习书中的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现实世界的竞争力;另一种是通过感知历史先例和人格模板,获取意义资源,把自己融入更大的共同体中,找到同盟军,从而获得力量。
                      书单
                  BOOKLIST
        你可以在这些书中挖掘丰沛的意义之源:
        《中年的意义》〔英〕大卫·班布里基,周沛郁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最好的告别》〔美〕阿图·葛文德,彭小华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经典里的中国》(全十册)杨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侯文凯,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年版
        《老子的帮助》王蒙,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胖《阅读的方法》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