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收益何处来:约翰·博格的投资回报公式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已过的世代,现在无人纪念; 

将来的时代,后人也不纪念。

 —— 《旧约·传道书》


这是屠夫的第 227 篇原创,全文 3000 字

阅读时间 8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投资世界,人心浮躁。

大部分人关注的是证券市场那飘忽不定、不可预测的短期表象,却忽视了对规律、周期和模式的洞察。

在这浮躁之风下,约翰·博格说:

在发展一种长期投资策略时,记住过去是必要的。


对过去投资回报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股票和债券的回报来源,更理性地探讨未来投资。

博格在《共同基金常识》中巧妙地运用“奥卡姆剃刀原则”,修剪掉分析方法中的所有旁枝末节,将长期投资回报的来源归于3个核心要素

今天,屠夫带大家看看指数基金之父总结出来的投资回报公式。



01  奥卡姆剃刀


14世纪英国哲学家威廉·奥卡姆爵士 (Sir William of Occam) 曾提出这样的观点:

越简单的解释,越有可能正确。

这个观点又被提炼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原理」。


现实世界总是复杂而混乱,但是当我们运用奥卡姆剃刀,一刀一刀地削去那些不关键的部分时,事物的本质随之浮现。

约翰·博格正是利用了这一原则,破开重重迷雾,一步步地找到本质。

对历史数据分析后,博格对「投资回报」得出了两个关键判断:

第一,单一证券的业绩无法预测

第二,投资组合的短期业绩也无法预测


这两个观点可能令人泄气:既然无法预测,那我们回顾过往数据又有什么意义呢?

博格的回答是:

对过去回报率的细致检验,

有助于投资者探讨预期回报率参数的概率取值。


这为聪明的投资者提供了理性预测未来回报的基础。

这段话可能有点晦涩,咱们直接看看他的研究结果吧。



02  长滚动期的股市回报


和《股市长线法宝》一样,博格选取了近两百年的样本进行研究。

自1802年以来 (截至《共同基金常识》成书前),股市的年实际回报率 (扣除通货膨胀率后) 约为7%。

期间的波动非常巨大:1862年高达 +67% ,而1931年低至 -39% ,差距达到106个百分点。


然而博格并不是为了解释股市回报的波动,所以他进一步调整了观察角度:以25年为滚动期限,将样本转换为172个彼此重叠的时间窗口。

比如,1826年的数据,是以1802~1826的股市回报,按25年计算其年实际回报率 (年化收益率扣除通货膨胀率);1827年的数据,则是基于1803~1827的股市回报计算……以此类推。

经过这样的调整,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年实际回报数据:

25年滚动期的年实际回报率 (1826~1983年)

(来源:约翰·博格,《共同基金常识》)


可以看出,在每一个25年期的时间窗口里,股市的年实际回报率落在 2%~12% 的区间里,没有任何一个25年期的回报率为负—— 这和西格尔教授的“持有17年不会负收益”结论一致。

在3分之2的情况下,年实际回报率落在4.7%~8.7%的范围内,和基准值的偏差不超过2个百分点。


还记得《风险,对错和戒律》吧?

上面的数据印证了同一件事:对和错,是时间的函数。

当时间窗口从1年扩展到25年后,投机行为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力消退了。


既然不是投机决定了投资回报,那么 —— 

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

到底来自于什么呢?



03  回报的本质


不妨后退一步想一想:

为什么股票提供7%的长期收益率?


博格给出了简洁有力的回答:

因为企业的股利和盈利不断增长。


这个回答背后有数据支撑: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1871~1997年股票市场的盈利增长率和实际股息率之和,恰好是6.7%*。

换句话说,股票的投资回报其实与盈利增长率以及股息率密切相关,它们几乎等同于股市本身7%的实际回报率了。

*与西格尔教授的研究结果一致,详见《210年,资产收益率的前世今生》


当然,投资回报是有波动的,博格认为这些波动来自于估值的变化。

所谓估值 —— 以最常见的市盈率 (P/E) 为例 —— 就是投资者愿意为1元盈利所支付的价格。

而估值受投机因素的影响巨大。一个25年期里,市盈率从8倍增加到20倍,会让回报率增加4个百分点;而从20倍降到7倍时的结果正好相反。

我们不妨把由基本面因素产生的「基础回报率」和加上估值因素后的「市场回报率」做个对比:

基础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 (1872~2008年)

(来源:约翰·博格,《共同基金常识》)


上图的两条曲线分分合合,但总体还是纠缠在一起,这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

估值对投资回报有一定影响,

但基本面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04  决定回报的3个变量


使用奥卡姆剃刀剪去旁枝后,博格推导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决定股市长期回报率的3个变量是:

- 初始投资时刻的股息率

- 开始投资后的盈利增长率

- 投资期限内市盈率的变化


这3个因素几乎解释了持有期内所有的回报,而且是可分析的:

- 初始股息率是一个已知量

- 盈利增长率在小范围内可预测

- 市盈率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投机性


在博格的模型里,投资总回报率就是上述三者之和,简单直接:

投资回报 = 初始股息率 +盈利增长率 + 市盈率的变化


假如初始股息率是3%,在随后10年内预计盈利增长率为每年7%,在市盈率保持稳定 (变化为0) 的情况下,年化投资回报将会是10%;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盈率预计会从15倍增加到18倍,那么年化投资回报将达到12%*。

*10年的市盈率增加 18/15-1 = 20%,年均变化约2%


博格用历史数据上面的公式进行了验证:

10年期股市名义回报率 (1927~2009年年中) 单位:%

注:数据基于标准普尔综合股价指数 (S&P Composite Stock Price Index)

a. 平均盈利增长率(营业收入);b. 初始市盈率为:10.9倍;c. 10年期回报率由市盈率变化生成

(来源:约翰·博格,《共同基金常识》)


如上表所示,自1926年至今的6个完整10年期、2个部分10年期内,初始股息率+盈利增长率+市盈率变化,非常精确地接近于股票市场的名义回报率 (未扣除通货膨胀率),差异不到1个百分点。

比如1960年1月~1969年12月,初始股息率为3.1%,10年期平均盈利增长率为5.5%,年平均市盈率变动为-1.0%,三者之和为7.6%,与这10年期股票市场7.8%的年化回报率仅相差0.2%。

博格以一个极简的3因子模型,精确地直击投资回报的本质!



05  投资还是投机?


经济学家凯恩斯定义金融市场回报率有两个来源:投资和投机。

投资是“在假定现在状态将无限期持续下去的基础上,在整个资产生命周期内,预测未来收益的一种活动”;

投机是“一种预测市场心理的活动,希望传统的估值基础发生对自己有利的变化”。


在博格的3因子模型里:

初始股息率和盈利增长率,都是基本面因素,属于「投资」

市盈率的变化,是投资者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属于「投机」


当投资者的预期提高时,他们愿意为公司的盈利支付更高价格,估值被推高;当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时,会支付得少一些,估值会下降。

然而,如果市盈率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股票的总回报率几乎完全依赖于初始股息率和盈利增长率。


博格旗帜鲜明地表示:

投资优于投机


博格补充道:

在足够长的周期里,

投机因素对回报率的影响已经被证明是中性的,

投机不可能永远自我获益。


在某一个时期里,投机或许确实提高了回报,但是在随后的时期里,投机却会降低回报。

如果把这看成是另一种“均值回归”现象,或许就不难理解了 ——

极端的乐观和悲观的不断交错重演,赌周期不再的人只会粉身碎骨。

这和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暗合,投资大师们确实英雄所见略同。



06  写在最后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以严谨的分析,推导出决定股票长期投资回报的3个因子:

 - 初始投资时刻的股息率

 - 开始投资后的盈利增长率

 - 投资期限内市盈率的变化


博格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是:

股利和盈利增长,才是投资的基础;

估值变化这种投机因素难以持久。


盼望投机可以重演的侥幸心理,让许多人误入歧途。

对未来进行思考和预判时,希望你能记住博格的这句话:

投机,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笑问收益何处来:约翰·博格的投资回报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