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为智》

《不争为智》

今日闲来无事,胡说八道,开罪了一个不认识之人,细思极恐,还是学学古人之智慧,少说话,多做事,好好去工作。

为而不争出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做为人来说,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说,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圣人的法则是为施舍,而不争夺失之道利而不害”,这句话好懂,正如老子说过的"万物作焉而不辞”,那不就是不阻断万物的繁殖生长?不就是“利而不害”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圣人的有为是“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当然是与人不争了。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帛书本作“人之道为而不争”,此从通行本。老子在这方面总的理念和智慧就是:天道是不争的,天道只是有利于万物,从来不和其他东西争。人应该取法于天道,取法于道,取法于圣人;天道不争,圣人不争,那么人们也应当在竞争中学会“不争”。

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心静如水,无欲无求的境界,世俗的羁绊太多,如何能无为,如何能不争?不争,不足以显本事!不争,不足以出头地!

争,不只是为了个人,更为了自己所爱之人。不争,你可以不败,但你就必须抛弃身边的亲人爱人,但即便是你做到了无欲无求,你还是在争,争的不过是心境,求的也是一盏青灯,心中依然有执念,有如何说自己不争。

所以,老子提出的主张,退、守、弱、柔、保全自己,立于不败,我觉得这也是在“争”。锋芒毕露是为刚,刚易断,柔而润物无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为而不争,何尝不是一种争的策略,就好比示敌以弱,避其锋芒,所求的的不争也是“为”。

何况“为而不争”还有前半句“圣人之道”,这都已经标注明白,这事圣人所为,我等凡夫俗子,别一味追求那为而不争,关于理想还是现实点,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不一定要佛陀在心,花开世界,当旭日东升,浩气长存,亦不可为一个大好男儿。

孔子曾就此问道于老子,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闻言悟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这才是高明的“争”,放低姿态,故能与世无争,却又润泽万物,无所不利。所以,我们骨子里要存天地,守本心,高洁明义,外而低下和谦逊。

但“不争”的也是嘴巴,说话是门艺术,闭嘴是门学问。

不争亦就是争,世界万物,息息相关,每个人也都是其他人生命的背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万物生生不息,万物同体共悲。

所以,孤独的老子可能无人能懂,也不需要他人懂。我们只需读圣言书,明是非心,懂情理义,做平常事。

费秉勋教授说:“茶事实被商业强奸,犹女史沦为妓流,百般打扮,煞有介事,装模作态,俗不可耐。我等俗人,不解风雅,愿取大杯泡陕南清茶,大口牛饮,痛快淋漓,何等自在……。”以我之见,泡茶按不同的茶,控制水温及泡茶时间足矣,茶道是供土豪及打发时间的人附庸风雅。品茶与牛饮只是区别在斯文与粗鲁之分而已。

说到"懂茶"二字。我们都轻看了这个茶之道。我们充其量只能是略沾了茶之恩惠而已。洁室,洁具,静心,品茗,个中滋味仅意会而已。用言描述,己落了下风。

红楼梦中,妙玉请宝钗,黛玉喝茶,贾宝玉跟了去,结果都被视为"俗物"。可见"茶可清心""茶禪一味"。平凡人能深意领会吗?且飲且珍惜。

妃子笑于珠海且飲茶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争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