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2021年9月9日,网红“阿健要努力活着”因患直肠癌晚期不幸去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其中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30万例,死亡近1000万例;每5人中就有1人将在其一生中患癌症;每8名男性、每11名女性中就有1人将因癌症而死亡;癌症诊断后5年生存人数约为5060万;预计到2040年,全球新发癌症将达到2840万例。

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过去明显提升,结直肠癌带来的健康威胁日趋严重。我国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已跃升至第二位。

结直肠癌 (CRC) 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根据2020全球肿瘤负担报告,结直肠癌是全球新发病例最多的三种癌症之一,死亡率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结直肠癌越来越年轻化,不再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癌症都是50、60岁以后才会发生的事。

与在50-51岁诊断的结直肠患者相比,年轻患者的生存率更低的原因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当检查出结直肠癌时,大部分都是晚期。

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结肠癌不再是老年人的疾病,如果年轻人可以早点做癌症筛查,在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他们的生存优势将会很大。

在这些数字背后,仍有无数患者、医者、药物研发人员在为赢得生存时间而努力,越来越多的晚期患者能够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癌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致病原因非常的复杂,像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日常的饮食、家族的遗传、工作的接触、身体的免疫、激素水平的异常等等,都有可能致使发病,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听到以及接触到的致癌因素并不少,小到做饭时的烧焦食物,大到医用的电离辐射等等,都有可能是它的发病原因,所以我们想要彻底断了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其实无异于天方夜谭。

什么是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直肠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直肠的腺癌,也就是指发生在距离肛门15㎝以内的直肠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直肠癌是最常见的大肠癌,而且以中、低位直肠癌为多见,部分病人因为直肠癌术后丧失了肛门的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年龄>50岁的人群应该注意大便潜血、直肠指检以及结肠镜的检查,以期早期发现直肠癌并早期治疗。

直肠癌的病因有哪些?

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直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经历增生、腺瘤、癌变各阶段及相应的染色体改变,癌变涉及多基因参与。虽然其病因未明确,但其相关的高危因素逐渐被认识。

直肠癌有哪些诱发因素?

饮食因素

直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包括:低纤维饮食、高脂高蛋白饮食、缺乏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包括缺乏钙、硒、钼、抗氧化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

避免摄入大量加工肉:在所有结直肠癌风险因素中,饮食可能是最容易控制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因素。今年6月18号,发表在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项研究通过对415524参与者随访 11.1 年,发现大量摄入加工肉会使 CRC 风险增加 23%。

少喝含糖饮料:除了加工肉,长期喝含糖饮料也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今年五月份,发表在著名肠道期刊《肠》(Gut)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青春期长期喝含糖饮料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32%。

多摄入膳食纤维:发表在JAMA Netw Open上的研究表明摄入较高的膳食纤维,钙和酸奶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直肠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5%~20%的直肠癌为遗传性直肠癌,包括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黑斑息肉综合征等家族遗传性疾病;有直肠癌家族史者,直系亲属患直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

年龄因素

多数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大于50岁。

化学致癌物质

亚硝胺及其化合物是导致肠癌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油煎、烘烤食品中的甲基芳香胺也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胆汁酸和胆固醇在肠道厌氧菌群的作用下也可形成多种化学致癌物质。

消化道疾病

患有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腺瘤、直肠息肉的患者得直肠癌的几率也会上升。

生活方式

烟草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质,吸烟与直肠肠腺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肥胖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长期的精神压抑也被认为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长期处于极轻体力活动有可能会是直肠癌的诱发因素,因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减少肠道和粪便中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

适度的晒太阳:较低的 UVB 暴露可能会降低维生素 D 的水平。维生素 D 缺乏症以前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今年7月5号,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BMC Public Health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充分暴露于来自太阳的 UVB 光可能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

直肠癌有哪些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

直肠癌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病灶进展影响排便或癌肿破溃出血时才出现症状,包括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前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等。

以下主要介绍各类典型症状的特点。

直肠刺激症状

指因病变部位刺激直肠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包括: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前肛门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晚期有下腹疼痛。

出血症状

肿瘤本身质脆,粪便经过时常导致出血,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若并发严重感染可呈脓血便。

肠腔狭窄症状

肿瘤进展导致肠腔狭窄,初时为大便进行性变细,当造成肠管部分梗阻后,可出现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直肠癌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体重下降及消瘦

体重下降及消瘦是直肠癌常见伴随症状,因长期腹胀腹痛,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影响,引起营养不良,体重明显下降,严重消瘦。

肿瘤局部浸润症状

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可导致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侵犯前列腺、膀胱,可引起血尿、尿频、尿急。

肿瘤转移症状

直肠癌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导致肝功能受损、黄疸、呼吸困难、头晕头痛或骨转移部位的疼痛等。

高危对象

1.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

1.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者,应及时作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任一指标阳性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 

2. 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检查,如阳性,则进一步肠镜检查。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 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时,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筛查。 

4. 45-75岁无症状者,每年1次FOBT检查,每10年1次肠镜检查。 

5. 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有助于筛查。 

预防建议

1.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 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爱在左,恩在右,在坎坷的抗癌道路上,让穿枝拂叶的患者踏着荆棘不觉苦痛是所有白衣天使们的愿望。

每个人都有患癌的可能,罹患癌症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弃,要坚强,更要珍惜眼前人,不管未来如何,当下一定要好好珍惜生活。

许多人成功的抗癌经验值得所有人学习,一旦患癌,最不该放弃的就是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余下的人生,重要的不是和疾病相处,而是要学会和自己相处。

尽管结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适的体重,早期筛查,便可以在很大程度的预防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阳而生,逐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