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谈】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背后的故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个人主页:【个人主页】
系列专栏:【❤️周末闲谈】
热爱编程,热爱生活


文章目录

  • 前言
  • 艾伦·麦席森·图灵
  • 《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
  • 图灵机
  • 图灵测试[^1]


前言

在人工智能爆火的过去我们曾推荐过许多智能产品也讲解过许多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点,我们也曾预过AI的未来,现在时候让我们来了解一下AI的过去了,今天我们来谈谈AI巨头之一的艾伦·麦席森·图灵。
【周末闲谈】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背后的故事_第1张图片


艾伦·麦席森·图灵

艾伦·麦席森·图灵(英语: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52年,英国政府对图灵的同性恋取向定罪,随后图灵接受化学阉割(雌激素注射)。1954年6月7日,图灵吃下含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享年42岁。
2013年12月24日,在英国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灵的要求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

【周末闲谈】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背后的故事_第2张图片

《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

1936年5月,图灵向伦敦的数学杂志投了一篇论文,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该文于1937年在《伦敦数学会文集》第42期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广泛的注意。在论文的附录里他描述了一种可以辅助数学研究的机器,后来被人称为“图灵机”,这个设想最有变革意义的地方在于,它第一次在纯数学的符号逻辑和实体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后来他们所熟知的电脑以及还没有实现的“人工智能”,都基于这个设想
这是他人生第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图灵机

图灵机,又称图灵计算机指一个抽象的机器,是,英国数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1954年)于1936年提出的一种抽象的计算模型,即将人们使用纸笔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进行抽象,由一个虚拟的机器替代人类进行数学运算。它有一条无限长的纸带,纸带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方格,每个方格有不同的颜色。有一个机器头在纸带上移来移去。机器头有一组内部状态,还有一些固定的程序。在每个时刻,机器头都要从当前纸带上读入一个方格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内部状态查找程序表,根据程序输出信息到纸带方格上,并转换自己的内部状态,然后进行移动。
【周末闲谈】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背后的故事_第3张图片

图灵测试1

图灵试验由计算机被测试的人主持试验人组成。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房间里。测试过程由主持人提问,由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做出回答。观测者能通过电传打字机与机器和人联系(避免要求机器模拟人外貌和声音)。被测人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计算机也将尽可能逼真的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如果试验主持人听取他们各自的答案后,分辨不清哪个是人回答的,哪个是机器回答的,则可以认为该计算机具有了智能。这个试验可能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但是却不能使所有的哲学家感到满意。图灵试验虽然形象描绘了计算机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模拟关系,但是图灵试验还是片面性的试验。通过试验的机器当然可以认为具有智能,但是没有通过试验的机器因为对人类了解的不充分而不能模拟人类仍然可以认为具有智能。图灵试验还有几个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试验主持人提出问题的标准,在试验中没有明确给出;被测人本身所具有的智力水平,图灵试验也疏忽了;而且图灵试验仅强调试验结果,而没有反映智能所具有的思维过程。所以,图灵试验还是不能完全解决机器智能的问题。
【周末闲谈】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背后的故事_第4张图片


  1. 1952年,图灵写了一个国际象棋程序。可是,当时没有一台计算机有足够的运算能力去执行这个程序,他就模仿计算机,每走一步要用半小时。他与一位同事下了一盘,结果程序输了。后来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群根据图灵的理论,在MANIAC上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程序的象棋。 ↩︎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末闲谈,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