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世界文字传奇史话|旅程6

第一篇  寻找文字传奇的旅程

6. 古文字寻踪(下)

古文字寻踪的第三站和第四站必须迅速跳过。

与印度人自称为“不可思议的国度”一样,4500年前的古代印度文明与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后创造的近代文明毫无关联。印度河文明遗址其实在今天的“巴铁”,即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和哈拉帕古城,至今没有开放旅游。

大约在3600年前的某一天,位于印度河中央岛屿上的摩亨佐·达罗古城里的居民几乎在同一时刻全部死去,古城也随之突然毁灭。同一时期,整个印度河的其他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印度河文明到此结束,仅仅持续了800多年。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会结束,但有几种说法,如河水泛滥、瘟疫、国内秩序崩溃、被雅利安人所取代等等。

印度河文明也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称为印章文字。迄今为止,仅发现这种文字400-500个,一般由直线条组成,基本符号22个。世界各地的学者对于印章文字的释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并未获得学术界公认,所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印度河文明存世时间短,不可能抵达遗址现场,文字没有被成功破译。即使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解说词把印章文字与其他文字并列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我们还是按学术界的共识把它“删除”。

至于前面提到过的线形文字,古希腊克里克迈锡尼爱琴文明已被史书确认,但以文字角度看,若从克里克文明的线形文字A算起,文字并没有被成功解读;若从已被释读的线形文字B算起,迈锡尼文明自公元前1150年多利亚人南侵后,国家、宫殿和文字相继消失,史上存留时间同样仅有800年,在历史长河中也属“昙花一现”。所以,线形文字也不得不从我们的考察对象中“删除”。

文字寻踪的第五站必然会聚焦回到中国。

寻找中国甲骨文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于,我们是中国人。

作者摄于河南安阳小屯村

我们来到安阳洹水河畔的小屯村,商朝晚期最稳定最长久的都城遗址殷墟,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出土地。

我们站在1936年考古发掘时挖出的宝藏——甲骨筶穴,殷商留下的皇家档案库前。这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甲骨最多的一坑,共17096片。殷墟遗址出土甲骨数量目前已达到15万片以上,出土的甲骨文单字共约4500个。

甲骨筶穴:作者摄于安阳殷墟博物馆

古文字学者陈梦家先生写过一篇《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整理了甲骨文中所有看起来像是氏族名称的145个字,最常出现的是妇氏。我们在这里,与中国历史上有据(甲骨文)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合影”,妇好就是妇氏族人。文字“妇好”虽已被认出,但甲骨文依然有3000个左右的单字未获识别。2016年12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公告说,若有人再认出一个单字将获得10万元重奖,可谓“一字十万金”。

妇好:作者摄于安阳殷墟博物馆

此外,我们分别在不同的博物馆,亲眼目睹了诸多刻有甲骨文字的龟甲和牛骨,包括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安阳的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台湾的故宫博物院,甚至还看到了流失在大洋彼岸大英博物馆的甲骨残片。

驻足细看,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汉字,是用刀刻在坚硬的龟甲或牛骨上的,正所谓“刻骨铭心”。它的外貌是一个个类似图画的方块象形字,许多字都能够直接猜出它的意义,完全符合索老师讲的“因义构形”原理。特别是一些独体字,如甲骨文表达十二属相的牛、羊、虎、猪等等,一看就能“观形达义”。所以,甲骨文,或者说自古到今的中国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表意文字。当然,它同时也含有大量表音的成分(如形声字),属于音形兼顾的意音文字。

甲骨文独体字示例

寻踪至此,自美索不达米亚文字以降,能够进入《文字传奇史话》视野的,只剩下两河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中国汉字三大世界古文字。

洪荒创世之初,世界各民族大都有关于大洪水泛滥灾祸的神话或传说。中国的《诗经》就唱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神话或者传说中,环地中海(包括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先祖们乘着“诺亚方舟”大逃亡却扔下了自己的文字,唯独中国的大禹战胜了洪水,保住了民族的文字基业。如果人类文化史上真的有什么“诺亚方舟”,那么也只有汉字登上了此舟。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都死亡于外族入侵、湮灭在国家战乱中。纵观中国古代史,我们的人民,也曾受到过蒙古帝国的蹂躏;我们的国家,也曾经历过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分裂。但汉字都能够以它强大的生命力,用其文化传统同化外来的民族,用其内聚力粘合断裂的创痕。它就像银杏和水衫树,以得天独厚的优势,避免了因冰川期造成的绝种悲剧。我们边寻找、边思索边发问:同为人类最古老的发明,历史为什么会给文字导演出如此不同的结局呢?

古文字寻踪的最后(第六站),需要为最年轻的字母文字在《文字传奇史话》内容里留下一席之地,虽然它已经不属于“古文字”,但它却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除中国之外)目前都在使用的文字。

目前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字母。腓尼基是希腊人对那一地域的称谓,意思是“紫色之国”,因该地盛产紫色染料而得名,罗马人则称他们为“布匿”。它的地理位置大约相当于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沿海一带,与创造楔形文字的苏美尔人为“近邻”。腓尼基人属于闪族的一支,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为“远亲”。

腓尼基字母石碑

最早的腓尼基字母据说存在于意大利萨丁尼亚岛。岛上发现的一块石碑刻有公元前800年左右的腓尼基字母文字,但是我们实在没有这个能力去实地考证碑文,只能找来一张萨丁尼亚石碑图片,留在此处作个凭证。

返回>目录&序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平:世界文字传奇史话|旅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