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夹山善会
夹山善会禅师是船子德诚禅师唯一的嗣法弟子,他从德诚禅师那里毕业后,并没有像师父那样隐居修行,而是来到湖南常德市石门县之夹山,在此开山授徒大阐宗风,并以其高深的禅法赢得了江湖中人的尊崇,从而在江湖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进而把药山惟俨—船子德诚一系之禅法推向了最高峰。
一、早期经历
善会禅师,湖北襄阳市人,俗家姓廖,生于公元805年。
不知什么原因,善会禅师在九岁的时候,就来到了湖南长沙市的龙牙山出家为僧了。
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善会禅师在寺里受了具足戒,从而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随后善会禅师就来到湖北荆州市的寺庙里学习佛法。在这里,善会禅师对于佛家的经、律、论三学,那是没有不认真研究刻苦学习的。所以通过多年的学习,善会禅师可谓是满腹经纶。
为了精益求精更上层楼,善会禅师还来到禅会法师处参学深造。
不知何年何月,出家多年满腹经纶的善会禅师被信众迎请至江苏镇江市鹤林寺当上了主持。按照众多禅宗典籍之记载,善会禅师在此处碰上了他的师叔道悟圆智禅师,而圆智禅师圆寂于公元835年,由此推论,此时的善会禅师应该不足三十岁。而一个僧人未满三十岁就能当上一个寺院的主持,由此可见善会禅师对于佛家经论那是非常精通的。
善会禅师在鹤林寺当上了主持,一天到晚为四众讲经说法乐此不疲。如果没有道悟圆智为了给他的师兄船子德诚寻找接班人慕名前来的话,善会禅师也许就会在此度过一生的讲经岁月了。
当圆智禅师来到鹤林寺,看到有僧人问善会禅师道:“如何是法身?”
善会禅师道:“法身无相。”
僧人又问道:“如何是法眼?”
善会禅师道:“法眼无瑕。”
圆智禅师便毫不客气的指出善会禅师并没有领悟佛法真意,从而令满腹经纶的善会禅师非常尴尬。
不过万幸的是,善会禅师是个异常谦逊之人,是个能真正的放下外在之一切的人。为了求法,善会禅师毫不在意世俗那点所谓的名声,毫不迟疑的就舍弃了自己主持的位置,从而不辞艰辛来到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的河上找到了船子德诚禅师。
经过和德诚禅师一番切磋交流后,善会禅师在德诚禅师的痛打之下终于领悟了禅宗旨意。
善会禅师悟道后,也在江湖中闯荡了一段时间,并且来到了沩山参访他的师叔灵祐禅师。
此时的灵祐禅师,那可是禅宗江湖中绝对的第一高手。灵祐禅师看到善会禅师不仅是自己的师侄,更是个佛学精湛之人,于是便安排善会禅师当了寺院的典座,专门负责寺院僧众的伙食工作。
这一天,灵祐禅师来到厨房问善会禅师道:“善会啊,今天吃什么菜啊?”
对于灵祐禅师借话勘辩自己,善会禅师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于是善会禅师答道:“二年同一春。”
善会禅师这话非常的含蓄而深刻呢。岁月虽然更替,但是“春天”却是一样的。今天和昨天不同,但是你吃的依旧是那些“饭菜”。过去和现在看似在变,但是“佛性”却是如如不动的呢。
自然,对于善会禅师的回答,灵祐禅师那是很满意的。所以灵祐禅师表扬中带着鼓励道:“好好修事着。”
善会禅师马上应道:“龙宿凤巢。”你叫我好好修事着,没有问题啊,因为你我都是龙凤之才,都能有个很好的“巢”安身的呢。
对于灵祐禅师和善会禅师切磋之公案,北宋智海本逸禅师作偈评唱道:
变生为熟逐时新,好是二年同一春。
龙宿凤巢轻奋意,调和味塞口多人。
北宋投子义青禅师作偈评唱道:
相逢借问众僧麋,莫比庵园香饭施。
紫气夜随丹凤转,金龙晓缠月中枝。
南宋密庵咸杰禅师评唱道:“把柄在手,纵夺临时。敲磕将来,百味具足。其中只欠一味,且道是油是酱?若人检点得出,咸杰功不浪施。”
善会禅师离开沩山后,最终依照师父的遗命,在山中找了一个清静之地隐居修行。
不过,因为善会禅师不仅满腹经纶当过主持,现在更有德诚禅师的石头宗正宗传承,所以江湖中那些参禅悟道之士得知善会禅师的居住地后,一个个不辞辛苦的来到善会禅师居住的草屋里切磋交流。
为了方便自己参学,那些江湖中人就在善会禅师的草屋周围也搭建了很多的草屋,从而使得山中草屋鳞次栉比。而这些江湖中人有了稳定的居住地,自然也是早晚参请,致使山中参学氛围异常的浓厚。
道吾圆智禅师在江湖中听说善会禅师不但悟道了,而且还有很多人追随他学习。为了勘验善会禅师是不是真的继承了师兄的衣钵,于是圆智禅师立即派了一个弟子来到善会禅师这里一探究竟。
这个弟子见到善会禅师后立即问道:“请问如何是法身?”
善会禅师平静的道:“法身无相。”
这个弟子又问道:“如何是法眼?”
善会禅师依旧平静的道:“法眼无瑕。”
这个弟子随即回到了圆智禅师处,向圆智禅师汇报了自己和善会禅师的应对之语。
圆智禅师一听,不由得非常高兴,他马上对着大家道:“善会禅师真正的彻悟了啊。”
善会禅师的这个话语,实在是会疑杀天下人的呢。因为当初善会禅师在有人问如何是法身如何是法眼时,他也是这样回答的,而且一个字都没变。不过先前却受到了圆智禅师的批评,后来却受到了圆智禅师的高度赞扬。哪么关键之处是什么呢?
面对同一个问题,善会禅师在悟前和悟后的回答一字不差,这充分表现了善会禅师悟境之深刻脚跟之稳固。
善会禅师前面回答法身无相法眼无瑕,那完全是依经解义照本宣科之语,看似没错,实则只是鹦鹉学语毫无实意。而在后来善会禅师同样回答法身无相法眼无瑕,此时的话语看似一样,实则有天壤之别。因为这是悟后之语,是在彻悟自己本心后,这个悟处和书本上的内容完全契合后,禅师所作出的共鸣之语。
这种悟前和悟后表面看似完全一致的返璞归真,后来北宋的青原惟信禅师作了一番更为形象的说明:“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对于善会禅师这个公案,育王学禅师评唱道:“三十年前卖牛买马,三十年后卖马买牛。若是出格流,决不向它语脉里转。还见么?法身无相,法眼无瑕。”
北宋慈受怀深禅师作偈评唱道:“法身无相,法眼无瑕。因风吹火,借水献花。丝毫不立,万别千差。但看来年二三月,衔泥燕子入人家。”
南北宋交际间的木庵安永禅师作偈评唱道:
臭口开来经万劫,丝毫才动铁轮随。
云收雨散月明夜,反动江波说向谁。
不过,随着江湖中参学之人越来越多,善会禅师的隐居处已是人满为患,既不能使大家很好的学习交流禅法,也不能满足大家日常吃喝拉撒之需了。
所以,善会禅师就想着重新寻找一处适合的地方建造寺院,一来作为自己的弘法阵地;二来也好安置众多的参学之人。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有跟随善会禅师参学的信众向善会禅师推荐湖南常德市石门县之夹山,认为此处风水极佳,是个可以弘扬佛法的好地方。
于是,善会禅师便带领一些信众来到夹山,并在此创建了夹山寺。
善会禅师在夹山寺大弘石头宗禅法,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夹山境”之风格,从而吸引了众多江湖中人前来交流切磋,进而使得夹山寺在江湖中声誉卓著。
二、夹山禅法
善会禅师九岁出家,并且在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大寺院的主持,其对于佛家经论那是非常精通的。后来更是在德诚禅师的痛打下领悟了禅宗旨意,而且又在当时的天下第一高手灵祐禅师那里深造过,所以善会禅师可以称得上是道眼通明之人,这就使得其禅法常常蕴含极深的佛理和禅机。不但如此,善会禅师之禅语还非常具有文采,常常让听闻之人敬佩不已。
所以,善会禅师在弘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夹山境”之风格,令江湖中人刮目相看。
这一天,有个僧人问善会禅师道:“请问师父,如何是佛?”
善会禅师道:“此位无宾主。”
既然是佛,那自然是没有宾主之分的。而且你问佛,那么就一定有众生与之对待,那么就一定有宾主之分。而佛法,那是不允许你分宾主判高下的。况且纵使你眼里有宾主,我这里却是没有宾主的呢。
这个僧人马上逼拶道:“寻常与甚人对谈?”
你是寺院的主人,来的自然都是客了,莫非你这个主人不和客人交谈不分主客了吗?你是僧人,每天自然少不了要烧香拜佛了,那么佛在上,你岂不在下?你和佛之间也没有宾主吗?
看到这个僧人非要分个宾主出来,善会禅师平静的道:“文殊与吾携水去,普贤犹未折花来。”
善会禅师的这个话语非常的富有诗情画意,更蕴含着极深的佛理。
你问我平时和什么人交流,那么我告诉你,大名鼎鼎的文殊菩萨给我提水去了,普贤菩萨也在忙着给我折花还没有回来。这下你该看到我平时是与哪些人交流了吧。
不但如此,你非要分个宾主,那么文殊菩萨给我提水,普贤菩萨给我折花,谁是宾谁是主,那还不一目了然吗?
禅家强调自己要随处作主,强调要自己作自己的主人公,善会禅师那是深谙此理的啊。
而且善会禅师“文殊与吾携水去,普贤犹未折花来。”之语,比那些赤裸裸的呵佛骂祖之语更为得体更为文雅更为不动声色。由此可见善会禅师之禅语那是非常独特的,是明显有别于以前的众多禅师的。
对于这个公案,唐末五代的报恩怀岳禅师评唱道:“夹山与么答话,可以入佛,不可以入魔。今日有问:‘如何是佛?’便云:‘宾主历然。’更问:‘寻常与什么人对谈?’便云:‘波旬执剑时相卫,那吒奋臂绕阶行。’或有个汉出来云:‘恁么道只可入魔不可入佛。’便轻轻以手擘开眼云:‘猫。’”
北宋枯木法成禅师作偈评唱道:
当头不犯难开口,假借傍来落二三。
卓尔混融无向背,西天佛是老瞿昙。
明末清初的且拙净讷禅师评唱道:“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无主人。花阶柳巷皆空过,嗟怨堂中老令公。且道寻常毕竟与什么人对谈?”良久,净讷禅师云:“命坐孤星,日犯岁君。”
这一天,一个游方僧人来到夹山寺参访善会禅师。他问道:“拨尘见佛时如何?”
拨尘见佛,这个话不对啊。岂不闻烦恼即菩提?如此,尘和佛何有分别对立?况且真有尘的话,佛也是尘啊。既如此,何拨之有?如果可以拨尘见佛的话,拨开尘所见之佛,也必是假佛幻佛,而绝不是真佛。
而且,你就是佛啊。你既不会当下体认自己就是佛,更要拨尘见佛,这个念头就得当下斩断才是啊。
所以善会禅师直奔根本道:“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
虽然善会禅师作了非常精彩而明确的开示,可是这个游僧还是不能挥剑斩断自己的妄求和杂念。所以他离开夹山寺后,又来到了石霜庆诸禅师那里参访。
这个游僧依旧问道:“请问师父,拨尘见佛时如何?”
庆诸禅师回道:“渠无国土,甚处逢渠。”
对于庆诸禅师的开示,这个僧人还是没能弄明白,所以他又回到了夹山寺,把自己和庆诸禅师的对话告诉了善会禅师。
虽然庆诸禅师是道吾圆智的得意门生,是自己的师弟,在江湖中也是非常的有名望。但是对于庆诸禅师的答语,善会禅师却有点不满意,所以他毫不客气的道:“门庭施设不无老僧,入理深谈犹较石霜百步。”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枯木法成禅师作偈评唱道:
不立纤毫已是尘,那堪奔走问他人。
高挥宝剑无踪迹,月里姮娥现半身。
南北宋交际间的护国景元禅师评唱道:“参须实参,见须实见,毫端许言之本末皆为自欺。今夜忽有问景元拨尘见佛时如何?和声便打。为什么?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
南北宋交际间的别峰宝印禅师作偈评唱道:
学佛人人被热谩,拨尘见得几何般。
狂风扫地云吹散,独立栏杆宇宙宽
清初石霜尊禅师评唱道:“夹山为众竭力,祸出私门。石霜觌露全机,遭人邈摸。护国要且只有利人之心,且无出人之眼。若问山僧拨尘见佛时如何?亦与和声便打。待伊拟议,便与掷下拄杖。”
善会禅师对于佛家经典那是自幼从学,深谙佛理三昧的。所以他对于佛教理论是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的。
这一天,善会禅师来到课堂上对学生们讲道:“夫有佛、有法、有祖已来,时人错会。谓言佛边、祖边、法边递代相承,至于今日,须依佛祖法句意与汝为师言方是。因此天下出无眼狂人,却成无智。不然,他只如无法本来是道,无一法当情。没佛可成,没道可修,没法可舍。故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在善会禅师的这段开示中,“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历来为参禅悟道之士交口称赞,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被频频引用。自然,很多的禅师也对这个话语作出了很多精彩的评唱。
北宋长灵守卓禅师作偈评唱道:
九转灵丹难却易,一锤便当易还难。
相逢话尽壶中事,重把仙书仔细看。
南北宋交际间的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夹山老子解开布袋,将馐珍异宝撒向诸人面前了也。正当恁么时又作么生?路不拾遗,君子称美。”
南北宋交际间的江湖第一高手大慧宗杲禅师作偈评唱道:
痴人面前休说梦,生铁团上须有缝。
明明说与却佯聋,只管外边闲打哄。
这一天,一个僧人问善会禅师道:“会处即不问,不会处请师一言?”
什么是会处?什么又是不会处?
如果你不会处不会,那么你的会处也是不会处。因为对于禅宗而言,学生要想拿到毕业证书,毕业考试必须是100分的满分。哪怕你考了90分甚至是99分,同样是不及格,同样是拿不到毕业证书的。
对于佛理和禅道都非常精通的善会禅师自然是明白这些的,所以他开示道:“户挂凋林,影中辨取。”
对于“户挂凋林,影中辨取。”乃至于对于这个公案的最佳理解,还是北宋丹霞子淳禅师所作之偈颂:
威音那畔不能行,撒手还家懒问程。
寝殿无人空寂历,满窗惟有月虚明。
这一天,善会禅师来到教室里给大家讲道:“忽有人问,老僧报道百草头上罢却平生事,根株亦不留。老僧当位坐,坐处不停囚。阇梨,殿上识得天子,屋里识得主人公,有甚用处?须向闹市门头识取天子,百草头上荐取老僧,方是偻儸汉。金乌不挂风云影,水鸟那能度九天。明月夜藏钩,不知落谁手。”
在善会禅师的这段开示中,“百草头上荐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这句话,是最为江湖中人所欣赏赞叹的,所以历代的禅师们也对此作出了许多精妙的评唱。
五代云门宗掌门人文偃禅师评唱道:“虾蟆钻你鼻孔,毒蛇穿你眼睛,且向葛藤里会取。”
北宋保宁仁勇禅师评唱道:“百草头上分明显露,为甚不荐、闹市里终日相逢,为甚不识?未开眼者且莫错怪夹山。虽然如是,干保宁什么事。”
清初观涛大奇禅师评唱道:“夹山好事不如无,云门祸不单行。虽然如是,驾与青龙不解骑,又怎怪得山僧。”
这一天,善会禅师来到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善会禅师讲道:“我十二年住此山,未曾举着宗门中事。”
话音刚落,一个游方僧人便站起来问道:“师父是不是说过‘我十二年住此山,未曾举着宗门中事’?”
看到有人踢场子来了,善会禅师不动声色的道:“是。”
这个僧人听后,立即上前毫不犹豫的就把善会禅师坐的禅床掀翻在地。
善会禅师看到此人颇有几分禅客本色,便没和他继续过招,而是回方丈室去了。
第二天,善会禅师带领着寺院僧众外出劳动。来到田地里,善会禅师叫人在地上挖了一个深坑,然后叫侍者把昨天那个掀翻禅床的游方僧人喊了过来。
善会禅师指着深坑对这个游方僧人道:“老僧十二年说无义语,今请上座打杀老僧埋向坑里,便请,便请。若不打杀老僧,上座自着打杀埋向坑里始得。”
面对善会禅师如此别出心裁的挑战,这个游方僧人顿时满头大汗无以应对。
于是,这个游方僧人立即回到僧僚,收拾好自己的行装,然后悄悄的离开了夹山寺。
在古时候,禅师们相互交流勘辩乃至于踢场子,那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但是,像善会禅师这样用生命来做赌注勘辩对手的情况,却是非常之罕见的。
所以善会禅师和这个游方僧人交锋的事情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在江湖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宋朝禅宗第一高手圆悟克勤禅师评唱道:“夹山浊时头尾皆浊,这僧清时始终俱清。后人不会,尽云这僧怕被打杀潜然而去,殊不知绵里有针。这僧好即好,只是少一转语。待道若不打杀老僧上座自着打杀埋向坑中始得,只近前两手擘开云:猫。”
明朝无趣如空禅师评唱道:“夹山这汉贼过张弓,当时待这僧问,何不曰我向来无此语,唤侍者立时摈出,亦不失乎有前无后。乃无端掘坑,不曾埋这僧,却自埋却了也。”
明末清初的位中净符禅师评唱道:“夹山掘个坑子,尽大地人乞命有分。其奈这僧别有条软套索子,不惟自得全生,且能绊倒夹山。如今还有为夹山扶起者么?”
这一天,善会禅师把自己的一个学生叫到了方丈室,然后对他道:“你年纪虽小,却在我这里待了许久了,不过你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看来你应该到江湖中去闯荡一番才是,这不仅可以增加你的阅历,更能使你四处拜访明师体悟禅道。”
看到师父要求自己行走江湖,再加上自己确实感觉在夹山寺没有什么真东西可学。于是这个学生立即拜别善会禅师,然后来到了江湖上闯荡。
不过,这个学生在江湖中闯荡了几年,也拜访过非常多的禅师,但是这个学生不但没有学到真功夫,反而处处看到禅师们在传唱着善会禅师的禅语。
这个学生猛地醒悟过来,原来自己的师父才是真正的高手啊。
于是这个学生赶紧回到了夹山寺。
见到善会禅师后,这个学生把自己在外面的听闻告诉了善会禅师,然后对善会禅师道:“师父啊,你有如许奇特事,何不早向我道?”
善会禅师平静的道:“你蒸饭时我给你点火添柴,你给大家上饭菜时我替你把钵盂摆放好,请问甚处是孤负你处?”
这个学生一听,不由得当下就从这里体悟到了禅法大意。
善会禅师的这个开示,充分体现了其禅法之精深高妙。没有对于佛法禅道深入骨髓的了解和体悟,那是绝对不能如此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说出这种话语的。
要知道,禅师的这种平实却意味无穷的话语,比那些玄之又玄巧之又巧高之又高的话语,更能打动人心,更能使人有所领悟。
所谓无独有偶,善会禅师的这种开示,在他的师爷辈禅师天皇道悟开示龙潭崇信时也用过。当时天皇道悟对龙潭崇信道:“汝擎茶,吾为汝吃。汝持食,吾为汝受。汝和南,吾为汝低首。何处不是示汝心要?”
看来,对于这种平实中蕴含无限禅机之开示,在他们石头宗那是有光荣传统的啊。
对于这个公案,南宋痴绝道冲禅师作偈评唱道:“汝蒸饭时吾着火,汝行益时吾展钵。寻常恁么老婆心,自是你侬机不活。机若活,夹山本无奇特事,百川倒流闹聒聒。”
这一天,善会禅师的一个学生来到湖南长沙石霜寺庆诸禅师这里参访。
一进门,这个学生便对着庆诸禅师道:“不审。”
庆诸禅师道:“不必阇黎。”
这个学生马上道:“与么则珍重。”
说完后,这个学生马上就转身离开石霜寺了。
对于此处的不审一词,在红尘洗梦看过的众多现当代的书籍和资料中,绝大多数的解释都是错误的。不审,不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不知道不清楚不察觉的意思。此处的不审,是五代、宋朝期间,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
这个学生见到庆诸禅师的面便问候对方,不料庆诸禅师一句话就截断了众流。众流虽然截断了,可是也就把对方的生机给切断了。对于某些学生而言,“死去活来”后,才能真正的从禅宗的学校毕业啊。
既然庆诸禅师截断了众流,也就切断了对方所有的念头,同时也就切断了对方任何进步的阶梯。
既然你要截断众流,那我也礼尚往来截断众流呗,于是这个学生自然马上就告辞而去。
随即这个学生又来到了湖北鄂州市之岩头参访全奯禅师。
这个学生同样一进门就对着全奯禅师道:“不审。”
作为德山宣鉴门下最为优秀的学生之一,全奯禅师自然是有非同一般的绝技在身的。看到有人进门就问候,全奯禅师马上用嘴嘘嘘了两声。
全奯禅师虽然只是嘘嘘两声,不过却是锋芒毕露让人无法前进无处措足,更是让人无可应对。
看到全奯禅师露出了杀人刀,这个学生依旧对着全奯禅师道:“与么则珍重。”
说完后,这个学生也是转身就走。
不过,就走这个学生刚转身迈步的那刻,全奯禅师对着他道:“虽是后生亦能管带。”
看来,全奯禅师对于这个学生的作略还是很认同的呢。
回到夹山寺后,这个学生向善会禅师汇报了自己到庆诸禅师和全奯禅师处的经历。
第二天,善会禅师照例来到课堂上给同学们上课。善会禅师在讲台上坐好后道:“昨天那个从石霜、岩头处回来的学生站出来,把你到他们那里的经过给同学们讲一讲。”
这个学生自然马上站了出来,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这个学生讲完后,善会禅师望着大家道:“大众还会么?若无人道,老僧不惜眉毛道去也。”
随即善会禅师郑重的对着同学们道:“石霜虽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岩头亦有杀人刀,亦有活人剑。”
看来,善会禅师对于全奯禅师的禅宗功夫那是非常肯定的呢。
对于这个公案,明末清初的位中净符禅师评唱道:“石霜岩头已有夹山发放了也,兹置弗论。若夫这僧亦不妨许伊是个俊俏衲子,只是不合向夹山手里纳败缺。当时若解慎初护末,待道如法举前话,便好掀倒禅床,教夹山这汉要做盐铁判官也未得在。”
禅宗打破权威呵佛骂祖,从丹霞天然禅师焚烧佛像开端,然后德山宣鉴和临济义玄接继其风,从而使这一作风在江湖中掀起了惊天骇浪,从此后禅宗江湖中就一直流传着这种常人看来离经叛道的独特传统。
在前辈和师兄弟们的影响下,善会禅师也是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独立特行之传统的。
这一天,善会禅师来到教室给同学们上课道:“三乘十二分教是老僧坐具,祖师玄旨是破草鞋,宁可赤脚不著最好。目睹瞿昙犹如黄叶,汝若向佛边举法,此人未有眼目在。”
看来,善会禅师和前面的那些大宗师一样,还是非常强调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公,不可向外寻觅的。
这一天,一个僧人参问善会禅师道:“从上立祖意教意,师父此间为什么言无?”
看来,这个学生对于善会禅师把佛法经典和禅宗旨意统统扬弃掉有点不理解呢。
善会禅师道:“三年不食饭,目前无饥人。”
这个学生对于善会禅师的开示还是不能领悟,所以他接着问道:“既无饥人,我为什么不悟?”
善会禅师一针见血的道:“只为悟,迷却阇梨。”
接着善会禅师又作偈颂一首来开示这个学生。颂曰: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释迦摩尼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不过,释迦摩尼却从不认为自己有法可授别人有法可得。所以,他在《金刚经》中频频讲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但是,在绝大多数参禅悟道之士的眼里,他们是认为有个可以让他们悟道之法的,所以他们一个个穷经皓首,一个个四处参学八方求教,以期能找到这个悟法。
可是,如果你不能跳出这个思维,跳出书本经典和老师言句的固囿,那么书本上那些看似正确无比的理论和言句,以及老师嘴里那些看似高深玄妙的开示,恰恰就会成为一根根迷惑人的手指,让你在各种手指和眼花缭乱的手势间迷失自己,从而不能得见真正的明月。
要想透过迷幻的手指见到真正的明月,那就扬弃掉那些所谓的迷法和悟法、祖意和教意、饥饿和温饱等等所有的念头,真正的做到饥来吃饭困来眠。这个时候,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自然会在你头顶当空而照辉耀八方了。
在中国禅宗史上,虽然在善会禅师前面的禅宗高手们也提及过这个问题,但是直言“悟法迷人”者,善会禅师当是第一人。
善会禅师的这则偈颂平白如话却又蕴含着深刻的佛理和高深的禅意,所以在江湖上传唱甚广,至今不衰,并且被禅师们在各种教案中频频引用。
善会禅师不仅佛理精深,而且禅宗功夫高妙,并且其禅语也是非常的富有诗情画意且深蕴佛理禅机,所以历来受到了参禅悟道之士甚至是文人墨客的高度好评。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善会禅师在禅宗江湖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则极富文采的禅语。
这一天,有僧人问善会禅师道:“请问师父,如何是相似句?”
善会禅师道:“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说完后,善会禅师关切的问这个僧人:“还会么?”
这个僧人摇了摇头道:“不会。”
善会禅师马上接着道:“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在这个公案中,僧人所问的问题一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善会禅师的答语。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虽然是两个对话中的答语,但是在历代的禅客眼里,他们大多数都是把它当作一首完整的禅诗来看待的。
而且这首禅诗通篇用常见的景象来入诗,既富有诗情画意,更富有强烈的动感。诗的前两句之用语更是叠字连用,非常的巧妙,更是非常的见功底。就算是放入唐宋诗词中,也不会逊色半分。
所以这首诗偈自从诞生后,就受到了从禅宗江湖到世俗社会的广泛喜爱和好评。
自然,非常多的参禅悟道之士就在自己的作品中频频的引用善会禅师的这个句子,甚至于翻新善会禅师的这个句子,以至于从宋朝开始直接今天,很多的书籍和资料中,标注这首诗偈的作者就出现了不同的人名。所以,我们现在首先要确认的就是,这首诗偈的作者是夹山善会禅师。
在这则公案中,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是回答如何是相似句的。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是善会禅师看到僧人不会从而作出的进一步的开示的。
但是,因为善会禅师的禅语非常的富有文采,而且极具禅意,并且前后两句话连起来也正好可以合成一首完整的诗偈。所以善会禅师的这种无意中极具巧妙的开示进入宋朝后,就引起了很多禅师的高度关注和刻意模仿,从而导致很多的禅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一个个都在绞尽脑汁刻意说出非常富有诗情画意且蕴含禅意的句子出来。
进入明清时期,这种风气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有的禅师甚至在上课前,就提前绞尽脑汁想好诗偈词句,然后事先和信得过的学生或者信众在私下演练,先是学生如此如此提问,然后禅师如此如此作答,然后再拿到课堂上去实施。从而使得自己表面上看起来不仅禅法高深,更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进而赢得不知情的学生和信众的热烈追捧。
自然,在这种事先安排好的操作下,这个禅师以及禅师所在的寺院和宗派,就会获得极大的声誉和很多的利益。
不过,这种刻意制造的禅语,已经脱离禅之本意了,自然是经不起高手的推敲的,也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和淘汰的。明清时期禅宗每况愈下,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个因素是和善会禅师本人无关的。
这一天,一个僧人问善会禅师道:“如何是夹山境?”
如何是夹山境?表面看来是问境,实则是在问法,更是以此来勘辨对方的禅宗功夫。
看到有人勘辨自己来了,善会禅师平静的道:“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
在夹山上,有青嶂岭和碧岩泉,皆是风景秀丽鸟语花香之地。
在山中,有山岭、有树木、有草丛、有鲜花、有泉水,而且人烟稀少,自然,这种地方一定会成为所有动物的天堂。
你看那猿猴刚抱着孩子回到树林后去了,鸟儿却又衔着鲜花停落在了碧岩泉前面。由此可见这里的动物们那是多么的怡然自得啊。
而外在景物表现出鸟语花香怡然自得,其实这恰好是一个悟道禅师内在心境的完美体现。
这种心境,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过体验的。比如你在心情特别好的时候吃饭,你会觉得这些饭菜非常的可口。但是你在心情特别糟糕的情况下去吃这些饭菜,你会觉得吃什么都不是个滋味。饭菜没有任何的变化,而入口的味道却有天壤之别,那只是因为你的心境迥然不同了啊。
所以,在善会禅师的眼里,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鸟语花香,自己就是如此的怡然自得。
不但如此,禅,是活泼泼的,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如果禅是一潭死水,是一成不变的规矩和模式,那么这个禅也就不是禅了。
所以在悟道的禅师眼里,内在的世界和外在的景象,一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所以,在善会禅师的眼里,树木葱郁,鲜花盛开,猿猴跳跃,鸟儿飞翔,泉水流动,风鸣树响,猿啼鸟鸣,一切都是如此的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切都是如此的让人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一切,难道不就是佛性生动活泼之体现吗?
而且,禅,并不在那些虚无缥缈之处,并不在那些故纸堆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动声色乃至于活灵活现的体现着佛法禅道呢。如果还不能领悟,那就仔细看看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吧。
不过,看到这里,如果有人认为这就是禅的极致,这就是禅师的最高心境,却又有失偏颇了。
禅,固然是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但是,如果有人认为禅只是动只能动,却又被动(活)所固囿了。禅,不但可以动,同样可以静,更是可以动静相宜的。
所以,在善会禅师的眼里,除了鲜花盛开,猿猴跳跃,鸟儿飞翔,泉水流动,风鸣树响,猿啼鸟鸣这些动的事物外,还有相对不动的地、不动的山、不动的树木。乃至于猿抱子归青嶂后,也是归于平寂归于不动了。而鸟衔花落碧岩前,也是在动中暂时的停落不动了。
所以,善会禅师所描绘的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乃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宜,动静合一的完美情景。这种情景,不是大宗师,那是无法体悟到,更是无法说出的。
而且,禅,并不是单调的,就如我们的生活,从来都是五颜六色五光十彩的。
禅,是不会脱离生活脱离万法而孤零零独立存在的。所以,禅,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所以在善会禅师的口中,禅,也就表现出各种丰富的色彩出来。所以,清水绿水、青嶂碧岩、葱郁的树木、各色花朵等等,就一一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这既表现了禅的生机,也表现了禅的丰富,更深刻的表达了“万紫千红总是春”之禅意。
而且,就文学艺术性来讲,善会禅师这句诗偈对仗非常工整,用词精准而巧妙,完全做到了情景交汇情景相融,完全做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宜,并且含义隽永,把深刻的佛理禅意不动声色的蕴含在所写的景物中。这种句子,纵使唐宋时期的那些大诗人之佳句,也不过如此。
所以善会禅师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之禅语一经面世,就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称誉和热烈追捧。
江湖中那些参禅悟道之士除了在各种场合频频引用或者化用善会禅师的这句禅语外,更是对这个公案作了非常多精彩的评唱。
北宋后期的泐潭景祥禅师作偈评唱道:
古镜重磨又一新,一回出匣一惊人。
石头城下风雷吼,老老禅翁把要津。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第一高手大慧宗杲禅师作偈评唱道:
境话会来犹未是,却问而今作么生。
清凉元自鼻头直,夹山依旧两眉横。
元朝中峰明本禅师作偈评唱道:
哭月狂猿攀古树,啸风猛虎踞悬崖。
人间别有通霄路,不必行从这里来。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十一月初七,在夹山寺说法十二年之久的善会禅师忽地把自己方丈室的大门点燃了,大家看见后,一个个都是惊讶异常,但是却又不知道师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善会禅师看着围在周围的学生伤感的道:“苦哉,苦哉,石头一枝埋没去也。”
原来师父是在担心后继无人,从而使得石头宗的禅法在自己手上断绝了啊。
不过,把自己方丈室的大门点燃,然后布置考试题坐等学生应对,这种传法方式实在是古今罕见的呢。
看到师父出题了,夹山寺佛学院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洛浦元安马上站了出来道:“听也埋没去,自有青龙在。”
洛浦元安禅师是个拥有两家佛学院毕业证书之人,这不止是在当时,就算在整个中国禅宗史上也是个非常特殊的情况。
元安禅师未到夹山寺佛学院学习之前,曾经在威震天下的义玄禅师主持的临济禅院学习多年,不仅受到过义玄禅师的多次表扬,并且还获得过义玄禅师颁发的三好学生证书。
从临济佛学院毕业后,元安禅师游方到了夹山,不过在和善会禅师的交锋中却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即便元安禅师使出令江湖中人闻喝色变的临济喝,也同样在善会禅师手中败下阵来,并且被善会禅师打得口服心服,从而放下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架子,转而进入夹山寺佛学院学习深造。我们由此也可看出善会禅师的禅宗功夫那是异常高深的呢。
而元安禅师本来就有临济佛学院的毕业证书,其禅宗功夫自然是不错的。现在又有善会禅师的悉心教导,自然在夹山寺佛学院里,其学习成绩那就无人可及了。而且就算是在江湖中,元安禅师的禅宗功夫,那也是第一流的水平。
看到元安禅师出来接招并自比青龙,善会禅师马上逼问道:“青龙意旨如何?”
哪怕你的学习成绩再好,在传法的最后时刻,作为师父依然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元安禅师平静的道:“贵人不借衣。”
尊贵之人自然是无需假借他人的衣物披在自己身上的。所以元安禅师贵人不借衣之语,充分表明了他完全独立自在,且能作为青龙上天入地翱翔寰宇之自得与自信。
善会禅师一听,不由得对元安禅师的答语非常的满意。他望着元安禅师高兴的道:“苟如是,即吾宗不坠矣。”
看到自己后继有人,善会禅师于是赶紧就和学生们一起把火扑灭了。
火灭后,善会禅师马上作偈一首示众,偈曰:
大江沉尽小江现,明月高峰法自流。
石牛水上卧,影落孤峰头。
荒田闻我语,如同不系舟。
既然自己后继有人,石头宗的禅法自然也不会在自己手中断绝,那自己也就没什么好牵挂的了。
于是善会禅师马上就把所有人都召集拢来道:“吾与众僧话道累岁,佛法深旨各应自知,吾今幻质时尽即去,汝等善保护如吾在日,勿得雷同世人辄生惆怅。”
说完后,善会禅师便端坐在禅床上,到了夜里,善会禅师便在禅坐中圆寂了,享年七十七岁。
善会禅师圆寂后,弟子们便在当月的二十九日,在夹山上建造墓塔安葬了善会禅师。
朝廷得知善会禅师圆寂的消息后,也敕于善会禅师“传明大师”之谥号,并且韶州刺史金夔还特意为善会禅师墓撰写了碑文。
善会禅师在夹山寺弘法一十二年,声势浩大,并且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夹山境”之禅风,而且其嗣法弟子众多,依《景德传灯录》之记载为二十二人,其中的洛浦元安、韶山寰普、天盖山幽禅师、黄山月轮、上篮令超、盘龙可文、洪州同安都是在江湖中颇有名气之人物。
所以,善会禅师在当时的禅宗江湖中,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坐镇一方的江湖大佬。
而善会禅师创建的夹山寺,不仅在善会禅师手中名震江湖。进入宋朝后,当时大宋禅宗第一高手圆悟克勤禅师于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主持夹山寺,并且在夹山寺中以方丈室之匾额“碧岩”为名,撰写了号称禅门第一书的《碧岩录》,更是使得夹山寺名满天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禅宗祖庭。
进入明末,闯王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其去向一直是个历史悬案。不过江湖中都在秘传李自成兵败后,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杀,便来到了夹山寺出家为僧,化名为奉天明玉和尚隐居于寺。这就更为夹山寺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和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