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楠溪江素面

永嘉楠溪江素面

      永嘉楠溪江的素面,早已声名远扬。大作家莫言来永嘉,看到挂素面,不由得就说,这便是人间烟火。但真正能懂得素面的,怀有特殊素面情结的人,那肯定是流落他乡的游子们。我便是其中之一。

离开家乡已有三十五年之久,每每看到素面,总会想起家乡无尽的记忆!

我外婆以前是“索”素面的,听我母亲说,外婆的素面“索”得特别好,麦粉挑好的,发面软硬适度,盐分也刚刚好,很多人都喜欢我外婆“索”的素面。当我小时候能记事那回起,外婆年纪大了,己不“索”素面了,但大舅妈和小舅妈就“索”素面。“索”面“索”得好,也是名声在外。所以我们家永远有好的素面吃。还有,我们老屋院子里,斜对角的婶婶家,也“索”素面,现在我能想得起“索”素面的工艺,都是小时候从婶婶家看来的。和了盐的面团一大坨,要发好,弄成一个大圆饼样,然后用切面刀划成一圈一圈的,像盘起来的大莽蛇,再把大条的面用手搓成粗面条,粗面条再交叉缠到两根竹的擀面杖上,挂在素面箱里,过好几个小时。“索”素面,必须要挑大太阳的天气,挂在素面箱里的面还是粗粗的,等要拿大太阳下晒的时候,婶婶双手拿着擀面杖,小心向两边拉伸,面条就变细细匀匀的了,好看的素面用擀面杖撑着插在高高的木架子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大家平常看到的“索”素面的壮观场景,其实要素面“索”得好,功夫全在后台。素面晒到半干,要把素面从擀面杖上拆下来,然后盘成“8”字形,再在竹帘子上晒干,才有了我们平常烧素面前一卷卷的素面。

当年,家家孩子多,条件艰苦,我们平常吃的大多是粗粮。素面是当好东西吃的。虽然大舅妈小舅妈家,还有婶婶家有很多素面,那是当副业经营的。当然,每年麦子成熟,磨了新面粉,我母亲会拿新面粉去叫舅妈或婶婶做成素面。于是,家里常年都会有素面。每当有客人上门,不管什么时候,待客的总是一大碗素面,里面放了油煎的鸡蛋皮,还有豆腐皮,浇上当地的米酒,别提有多香了。好的人家,里面还放了鲜猪肉,那就更好吃了。很多人家,客人来,面只烧一大碗给客人吃,其它人是享用不到的。孩子们馋,拖着鼻涕,围在桌子边看客人吃素面,客人那里吃得下,总是去抢了个碗,把面呀,鸡蛋呀!肉呀!大半的都夹到另一个碗里,说给孩子们吃,客人也就吃那么一丢丟,其它的都到孩子们肚子里了,所以孩子们总盼望着、盼望着,家里能来客人。

我们家,我母亲的规矩不一样,每当客人来,我母亲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素面的时候,开锅前,母亲会悄悄地和我们说,站旁边看客人吃东西不好,叫我们姐妹几个出去玩会儿再回家,我们就乖乖的出去玩了。客人能安安心心地吃下这碗素面。

话说回来,素面不总是仅仅供客人吃,我们平时也有吃素面的时候,大多是当点心吃,特别是夜宵。冬夜,晚上剥玉米粒或刨番薯丝晚了,还有就是看电影或年节看戏班子演戏结束回来,大半夜的,肚子有点饿,母亲会烧素面吃,这时的素面,一般是碧绿碧绿的芥菜烧素面,多放猪油,味道极好。过年边,家里有肉,总会放点猪肉,把肥的熬成油渣在里面,那便是人间绝味。

上面我讲的素面吃法,讲的都是汤面,素面其实还有很多吃法。有一种叫素面饭的,其实不是饭,是面。是素面上撒点水先隔水蒸熟,然后放肉丝,包心菜或盘菜丝,多放油炒,一大盘一大盘的装盘,就是我们说的素面饭,一般是办喜酒的宴席上才有素面饭。我母亲除了汤素面做得好,一手炒素面饭,令人赞不绝口。我们平时是吃不到母亲炒素面饭的,因为做起来比较麻烦。我为什么对炒素面饭这么情有独钟,是因为我爸爸那时是生产队长,每当下雨天不出工的时候,生产队里的男劳力们会聚在我们家开会或评公分。有时会集体吃一顿饭,那就是叫我母亲炒素面饭,大家吃过以后,会留下一点点,我们会尝到一小碗,那个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素面弄成拌面也很好吃,但我们小时候很少吃拌面,大多吃汤面。我有时会看到对门的大哥哥吃素面做的拌面,用猪油拌,吃得很香。

素面不仅仅是味道好!它还营养丰富,面煮透点,特别容易消化,老少皆宜。素面还有很好的寓意,让人感觉特别的喜庆。温州永嘉一带,产妇坐月子满月,要请亲朋好友邻居吃汤素面,现在为了方便,就给大家分发素面了。素面还寓意健康长寿,生日的时候,吃上一碗打上鸡蛋的汤素面,欢欢喜喜,健健康康,长长久久。我爷爷特别喜欢吃素面,年纪大的时候,饮食少量多餐,差不多每天下午四点左右,他要吃点心,是一碗汤素面,有时会打上个鸡蛋,长年累月,年轻的时候身体并不那么好的爷爷,晚年身体越来越好,平时连一个感冒都没有,一直活到96岁,无疾而终。这与我爷爷差不多天天一碗素面不无关系。

今天我想起来写这篇文章,是中午吃素面一时感触。其实,我在杭州三十五年了,已经被杭州同化。从83年到杭州,最初总吃不惯杭州的面条,一股浓浓的碱味,面条也总是硬硬的感觉,到爱上了杭州的片儿川,津津乐道于奎元馆的状元面,再到虾仁膳爆面、忠儿面、炸酱面,面面俱到,成了地地道道的杭州人。再加上自己整天忙于工作学习,又不善厨艺,家里饭菜老公掌管,老公正宗杭州人,所以,我们家素面就吃得不多了。每每回老家,总是匆匆忙忙,老家人总要让我带素面回来,我有时嫌麻烦,觉得不好带。

前些日子,回了趟老家,碰到了儿时的伙伴——“索”素面的婶婶的女儿,他们家现在还经营素面,看见我坐我妹夫的车经过他们新家的门口,她便硬是在我妹夫的后备车箱里塞了几箱素面。

        今天周末,老公加班去了,我中午一个人,拿出了上次去温州老家带来的素面。自己创新,放了几片香肠,还有荷兰豆,烧了一碗汤素面,细细品尝,汤美,有香肠的肉香,荷兰豆的清香,素面的麦香,且面条十分的绵软可口,吃得我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一缕缕乡音,一簇簇乡愁……想起了爷爷,想起了外婆,想起了舅妈,想起了婶婶,想起了儿时的伙伴和同学们,更想起了父亲和母亲。

再过半个月,又过年了,身在他乡的游子,陆陆续续将回家过年,记忆里的那碗素面,正热气腾腾!

    谢东芹原创    2019.01.20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嘉楠溪江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