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提问难倒3000名校长,郑强教授:你们只记得富豪明星

浙江大学原校长郑强教授发飙了!

他在参加衡水中学活动时,面对3000多位中国名校校长,问了一个问题:中国唯一一个获得国家六项最高奖的人是谁?全场竟无一人能答出来。

郑强教授生气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悲哀,我们记得全国首富,把这些老板像英雄一样挂在校史馆,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位共和国的功勋,我就是把照片拿出来你们也不认识!”

大家都津津乐道着马云、马化腾,津津乐道着肖战、王一博,却不知道有位国家功勋程开甲。

程开甲是英雄,是值得你我都记住的人。

01家里大妈的一顿棍子

程开甲,生于1908年。祖上是江苏省吴江县远近闻名的丝绸大户,他打小就生活在条件优渥的环境中。家人把他送进私立小学后,小开甲异常贪玩,二年级竟然连续留级三年。

有一次,程开甲一个人拿了钱跑到上海玩,花光了钱,露宿街头,被家里人接回去,大妈让他跪在列祖列宗的灵牌前,用木棍狠狠教训了一顿。后来在大妈的严格管教下,程开甲才把心思从贪玩转移到学习上。

也是程开甲天资聪慧,他的学业开了挂。1937年,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同时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最终选择了被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后来,程开甲又远渡重洋去了英国的爱丁堡大学求学。

在爱丁堡大学,他有幸成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玻恩教授的学生。玻恩教授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帮助他确立了研究方向。那个时候,读书、搞科研成为程开甲最高兴的事情。

02电影院里的一部片子

程开甲离开祖国到英国时,中国的大门正被日寇的铁蹄踢开。弱国无外交,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也倍受冷眼。有一次,程开甲和几个留学生在海边游泳时,竟然被当地人鄙夷“脏了他们的海水”。

程开甲满腔愤懑,可是他又深深地知道:这不是一个人的屈辱,而是一个民族的屈辱!从那时候开始,程开甲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回这份自尊。

1948年,刻苦攻读的程开甲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和哲学双料博士学位,并且成为英国皇家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按照这样的路子,接下来的程开甲应该是在欧洲继续走他的学术道路的。

1949年的一天,在苏格兰的一家电影院里,程开甲看到一部英国新闻电影,讲述的是英国军舰紫石英号在中国的长江里,阻止我军前进,还向解放军开炮,结果被中国解放军一炮击中。

这一炮,击落了一百年来扣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同时也结束了我国的百年耻辱。程开甲看到片子里解放军的雄风,长出了一口恶气,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件事情对程开甲触动很大,他看到了祖国独立、民族富强的希望。也燃起了要科技报国的火花。1950年,他婉拒了玻恩教授优厚的待遇,诚意的挽留,毅然回到了自己千疮百孔的祖国。

很多年后,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了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回来,他回答:不会等着别人把祖国建设好了才回。

什么爱国?此举便是。

从此,程开甲就开始了他英雄的一生。

03矢志报国的一辈子

回首新中国的艰难岁月,我国不断被西方国家“核威胁”,也导致了我国的外交环境陷入劣势。1960年年初,苏联在一夜之间撤走全部专家,还冷冷地留下“再有二十年,中国也造不出原子弹”的嘲讽。

面对他们留下的一堆破铜烂铁,我国痛下决心,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大炮仗”,造出自己的“争气弹“。

就像程开甲在日记上写的: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是什么?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药方是什么?科技救国。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程开甲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由理论研究转入应用研究;

1958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成立核物理教研室,程开甲再次服从组织安排,开始探索新的领域;

1960年,一纸调令,程开甲被调入中国核武器研究所,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被记入了国家绝密档案;

1961年,正当程开甲在原子弹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绩时,上级又一次安排他转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核试验技术。一脚踏进“死亡之海”罗布泊,一直到1985年,程开甲隐姓埋名了20多年。

回忆过去的岁月,他这样写道:回到祖国后,我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我的工作,一再从零开始,但是我一直很愉快,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比起如今某些一做研究就讲条件的年轻人来说,仰视程开甲,应该是汗颜。

在60年代的中国,人们都是“谈核色变”,从事核研究,简直就是“与魔共舞”。

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地下核爆炸的第一手资料,程开甲决定到地下爆心去考察。

当时,考察原子弹爆心,在我国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那里的辐射量谁也说不清,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由于当时中国条件落后,资金不足,程开甲尽量用最少的核试验次数获得最准确的数据。

倔强的程开甲坚持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手套、安全帽,带着大家爬行在刚刚开挖的平洞里。平洞很窄,有的地方还不到80厘米,核爆中心辐射很厉害,温度也非常高,人进去后,就像进了“桑拿房”。

作为总指挥,程开甲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等其他工作人员把数据收集上来。可是,他却坚持亲自到一线检查工作。30多次核试验,他都会在第一时间爬进平洞里,到核爆炸中心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对于程开甲的选择,很多人不解,当年他在英国前途光明,为什么要回国?他回答:“在国外成就再大,也是外国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为人民奉献,为自己的国家奉献。

04中国的“核司令”

“核司令”的称呼原因有二:他曾经担任我国核试验基地的副司令员;他为了中国核事业终其一生。

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巨响,戈壁滩荒漠上空升腾起巨大的火球和蘑菇云。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次成功,让全世界看笑话的人失了望,也让当年弃我们而去的专家们傻了眼。

这一声响,震惊了全世界,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也真正获得了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那个年代的核试验基地可以说是极其艰苦。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罗布泊马兰红山的核试验基地,夏季常温在40度左右,饮用水又咸又涩,整个戈壁滩荒无人烟,寸草不生。而程开甲和他的同事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了20多年。

20多年里,作为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成功主持和解决了包括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空投、首次地下核试验,竖井实验等等多方面的30多次核试验。

在学术领域,他白手起家筹建了包括爆炸力学、光学、核物理、电子技术、放射化学理论研究,防护安全和技术保障等一系列的科学资料。

即便到了晚年,他仍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建立起一套超导机理的研究理论。已到耄耋之年的程开甲在电脑上打出英文书稿,让女儿帮他校对,最后整理出版了20万字的专著,给人类献上了最后一个大礼包。

92岁时,程开甲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白发苍苍的他走上讲台,语气坚定地说:“我今年已经92岁了,我终于可以说,我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国防科技事业。

在《感动中国》的颁奖词里这么说程开甲: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是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05记住英雄,是全社会的感恩

不得不高调炫耀一下程开甲的荣誉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八一功勋奖章;

改革先锋;

人民科学家。

以上荣誉一个人一辈子能拿到一个就很了不起了。在中国,加上逝去的,能拿到以上奖项的人屈指可数,而程开甲一个人竟然把这些荣誉全都拿到了。他是中国唯一一个集六大荣誉于一身的共和国功勋。

他还培养了10名院士和40多位将军,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储备了丰厚的人才库。

但是,放眼全中国,试问诸君,中国又有多少人知道“程开甲”这个名字?

2018年11月 17日,程开甲在京去世,享年101岁,虽然上了热搜,却被一堆娱乐消息挤在了十名开外,令人寒心。

英雄不需要被神话,但需要被记住。

正如郁达夫所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道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

程开甲,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毕生投身国防事业,研究出一系列国之重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原子弹的守护,也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和平时代和大国地位。

他,难道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吗?

站在领奖台上,程开甲这样说:“我只是一个代表,代表所有为核事业奉献过的科研人员来领奖,功劳是大家的。”

纵然老先生谦逊如此,纵然他们一生奉献,从不索取。但是,当我们欣赏万家灯火,共享人间安宁时,是不是也应该仰望苍穹,追忆英雄,感恩那些为我们开拓平安,披荆斩棘的他们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提问难倒3000名校长,郑强教授:你们只记得富豪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