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日学—潜心学习国学第9天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学习《论语》

001【原文】1.9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慎终追远矣。”

002【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003【嚼字】

终;作死、亡故讲。

慎终:指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

追:作追念、追思讲。

远:作永远、长久讲

追远:指祭祀祖先要致其敬。

民德:指民心,民风。

厚:朴实,淳厚。民德归厚,指民心归向淳

004【咬文】

慎终:慎重对待父母亡故,言指当极尽哀思;

追远:永远思念,此就父母的恩德而言;

宋·邢昺疏:“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

005【深思】

在丧礼能慎重讲礼仪,在祭祀能虔诚有诚意。社会风气就会对外重礼重人文精神,对内重仁重人性。对于忠孝的民风民俗,圣人智者们是懂得这些道理的,君子能够自觉地传承践行这些原则,士大夫及官人们坚守道德规范的约束,那么百姓就会约定俗成,这样则形成了上行下效的群体法则,也就是所谓的民风归于淳厚了。

【总结】:

总结:在父母或亲人逝世后,认真、慎重、严禁真心实意地对待丧事,同时悼念、追忆祖先的成就和功绩,饮水思源式地唤起内心的家族情感,给予自己以及子孙后代以精神的启迪并且延续下去,人们自觉地形成约定俗成的能够维护道德准则,延续孝顺父母、敬重长者的道德约束力,成为民风民俗习惯,成为社会的风气。

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认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只要做到忠与孝,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他没有提到过人死之后是否有灵魂存在的问题,而是通过祭祀亡灵,来实行教化,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 曾子对于慎终和追远的重视,是在于对死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因为生死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而人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获得借鉴,也就是古可以鉴今。历史有传承的作用,忘记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

在怀念父母的同时,对于祖上的功德亦不应有忘,要孝亲敬祖,这也就是中国传统上重视家谱和宗祠的原因所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日学—潜心学习国学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