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中几个基本原则的体悟

以前看育儿文章,要给孩子自由和爱,或者有些文章所说的在12岁前对孩子宁严勿宽,以及延迟满足等等,感受是实操起来常有困难。2018年下半年孩子入学,有幸与孩子同学的妈妈李萍熟悉了。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清晰知道自己如何与孩子相处了。

以下是我的体会和感悟,算是理明法透后的实证收获吧。

1 第一个基本原则:界限清晰

与孩子之间的界限清晰,详见我曾经写的文章——三屁原则

我的事,关你屁事。

你的事,关我屁事。

老天的事,关我们屁事。

明确哪些事是孩子的事,哪些事是我的事,哪些事是老天的事。

孩子的事,给孩子足够多的自由,让他自己去实施,同时也包括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尽量不包办、不帮助孩子做事。对于我的事情,同样,也不允许孩子去控制和干涉我,我的事,我说了算。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常给孩子强调,让他自我保护,如果不保护好自己,摔疼了、受伤了、生病了,最难受的是他自己,父母没办法帮助他减轻疼痛和难受。孩子平常摔跤、生病肚子疼时,也是教机,问他摔疼了、肚子疼叫妈妈和爸爸,疼痛会减少吗?该疼的还是他自己疼。所以孩子存有一个念,知道要保护自己,不会保护自己的人是笨蛋。这是我们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

过年回老家,孩子在小河边的桥上以及养鱼的泥潭边玩耍,见到的亲友很担心,让我们看好小朋友,掉下去孩子会被吓住,会受凉。我们嘴上答应说可以。

但在这件事上,我和他爸爸心中有数,孩子会自我保护。至于他因为意外掉到小河里或泥潭里,以我们的能力,完全可以跳进去捞他,最多是吓一跳或者受凉感冒,那样更会让孩子体会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清晰地知道后果,也愿意承担这样的后果,因此,放心地让孩子玩。事实上孩子玩得开心,也没有掉下去过。

当然这个原则的应用也不可极端,我们带小朋友爬山,也走过悬崖。这时我们拉着他的手一起走,而不是仅仅让孩子自我保护。因为如果意外掉下去,我们没有能力去救他。我们做父母的本份之一就是保护和抚育孩子,也正如他万一掉下小河,我们有责任第一时间下去救他一样。

这些事情表现在外人的眼中,我们对孩子很不负责,太过宽松。

这个原则我们应用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中、包括自己穿衣服、洗澡、自己走路,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的事,无论做得再差,只要他肯去做,我们都很鼓励。至于我们的事,以及涉及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的事情,那就对他很严格,不是他说了算了,需要我们遵循第二个原则

2 第二个基本原则:家庭次序,父母说了算

家庭中的次序就是长幼尊卑,说白了,老子当家,小朋友要围着父母转,而不是父母围着孩子转。

过年我们开车从老家回来,路上开了两天,其间爸爸有点累,想换成我开。孩子哭泣着说:不要妈妈开车,妈妈坐后面陪我玩。我们很坚决,不是他来控制我们的言行。跟他说一两次道理:爸爸开车很久了,很累,而疲劳开车很危险,会发生事故。妈妈开车,这样爸爸可以休息会儿,等爸爸精力好了再继续开车,妈妈再回后座陪你玩。之后不管他哭,我和他爸爸果断换座位。

孩子在后排大哭,不要爸爸抱,一直说要妈妈抱。我一边开车一边重复他的话,我知道你要妈妈抱。渐渐地孩子不哭了,之后跟爸爸玩各种游戏玩得很开心。我开了两小时后再问他,我一直开下去,你和爸爸玩?孩子说OK。

这就是家庭次序,不是和孩子商量,而是直接告诉孩子我们的决定。这也是我理解的对孩子严格的含义。

以前看一个新闻,说一个大肚孕妇含泪打掉孩子,因为她的大孩子以死相逼让妈妈不能生二胎,这样的故事都是让孩子做了父母的主,孩子是家庭中的老大。

孩子不知道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做父母告诉他。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他转的,我们需要遵循社会规则,而这些规则正是保护我们的。

在开车路上,孩子蹲在后座,手放在前排两座之间玩两瓶矿泉水。明显影响了爸爸开车。我们告诉他,这样影响了爸爸开车,有危险,请你拿开,如果不拿开,妈妈就要动手拿开了。孩子开始哼哼地哭了:我不要,我就要在这里玩。等告知他第三遍时,我直接把他的矿泉水拿走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拿开矿泉水的时候,我发现他手上没有力量。这个小的细节让我知道,孩子在我们告知他原因和说明道理时,其实就已经懂得道理了,所以他拿瓶子的手上是没有力量的。但还是想试探下大人的底线,会哼哼地哭,并继续玩。如果我们妥协了,就又变成了孩子是我们的家长了。

在这个原则上,我们对孩子有时很严格。包括他自己的事自己负责上我们也是如此。你的事你自己做。

3 最重要的原则:父母的心到位

在这三个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父母的心到位。教育是心的教育,心对了,做什么都对,心不对,做什么都错。心到位了,对界限清晰、家庭次序的执行和操作才得心应手,否则又是很困难。

我给孩子爸爸做拍打,孩子过来非要我陪着他玩。我问他妈妈在干吗,现在有空吗?他还是要求非得跟妈妈玩不可,让妈妈不要给爸爸拍打。他不仅哭,也动手来拨拉我的手,影响了我的事。

我跟小朋友说,如果你再干扰我,我就要请你出去了。孩子试探我,我起来把他拉到卧室门外,然后果断锁门,孩子在外面大哭并捶门。我只是平和地听他在门外哭,直到他说不再打扰我为止,我才开门让他进来,进来后他坐在我们旁边哼哼着看我拍打,但不再干扰我了。等我做完事,我抱住他并陪他玩耍。

要是以前,我在执行清晰界限和家庭次序这两个原则时,会起各种杂念,比如听到孩子在门外大哭,会起的念头是:孩子会不会缺爱?我这样会不会对孩子太残酷了。这种内在的纠结和担心让我和孩子都受害。

而现在的做法,正是在告诉孩子,如果妈妈在做事,你又需要妈妈,那你要学会等,妈妈拒绝了你,也是在告诉你,你未来可以拒绝别人来打扰你,你的界限也是很清晰的。孩子会不会缺爱?当然不会缺,因为我做这些时,能量场是平和的,我在内心并没有对孩子有任何批判和不接纳。我允许孩子大哭(你的界限内),只是不允许孩子打扰我工作(我的界限内)。

有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各种公共场所时,会提前告知孩子在各种场合下的规则。因此孩子的环境觉知力不错,善于观察。但这位妈妈心态有问题,不是把规则当成对自己和孩子的保护,而是有颗害怕犯错的心。所以外在显示孩子有礼貌,但内在孩子由于接受了妈妈这种害怕的心态,也对外界有害怕,呈收缩状态。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也明白,孩子的内在是很清净的,并不仅仅是接受语言,孩子最能接受的是大人的脑电波。所以,不是我们让孩子做了什么,也不是孩子做了什么?而是我们有颗什么样的心?

跟孩子出去玩,有时孩子想花钱玩车、或者买点吃的什么。有时我们很乐意花这个钱,有时我们并不乐意花这个钱,就直接告诉他,妈妈不愿意花这个钱,妈妈感觉太贵,不值这个价,妈妈感觉这个东西是垃圾食品,妈妈不想买。当我跟孩子讲这些时,我尽量做到真实地面对我的内心,真诚地说出我自己的想法。真诚比什么都重要。

当我能真诚面对自己时,我也能真诚面对孩子,也在跟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

有次跟孩子去外地爬山,第一天他走了4公里,第二天12公里,第三天11公里,第四天是走平路有近8公里,连续几天走路,他感受腿有些疼。第四天晚上我们吃完饭,回宾馆有2公里,我告诉孩子说妈妈想散步回去,他说我们坐车回吧。我再次跟他说,你有这个钱吗?妈妈有钱,但不愿意花,我想走路回,在路途中买点水果吃。孩子很自然地跟着我们走,走走停停,时不时坐下来在马路牙子上休息,挺好的,我们就这样慢悠悠地散步回去了。

心对,是个很不好说清的内容,的确又是最重要的。我的有位老师说,你要心清净,清净了自然知道怎么做了,否则各种杂念乱飞。诚然也,但我又没法用语言表述说了,语言太苍白了。

只能说到这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教育中几个基本原则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