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鼓励,让孩子找到归属感

叮当妈妈陪你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纪律、哭闹不止、胡搅蛮缠、不断自我否定、懒惰、精神萎靡不振、写作业拖拉磨蹭、过度黏父母,不合群......上述这些行为,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称作孩子的不良行为。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多数父母的做法是想办法尽快消除,而大多数父母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几乎可以概括为7个字:威、逼、利、诱、吼、骂、打。然而父母们的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帮助孩子消除掉不良行为,反而很可能会激化孩子的不良行为。


想要帮助孩子真正消除掉不良行为,就得理解孩子为什么会产生不良行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在潜意识中是在说:“我只是想有所归属,而我对如何获得归属感有一些错误的想法。”如果我们能透过孩子的不良行为,破解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密码,我们就知道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他们的这些种种让你着急上火的行为是在让你知道他们没有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在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失望的信念,你在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时就会更有效。

通过鼓励来帮助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当失望感被消除的时候,不良行为的动机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巧用鼓励就能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真正的鼓励并不容易,因为家长们很容易习惯性的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而不是处理隐藏在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另外也有一些家长会错误的认为,惩罚才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那么我们要怎样有效的、巧妙的运用鼓励来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呢?

第一,找准时机。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能作出非理性的回应。因此在冲突发生的时刻,孩子并不一定能够接受鼓励,此时,我们最好是友善的退出或者积极的暂停。

第二,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是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我们要记住,尊重是相互的,即使孩子很小,也是需要尊重的。可能之前我们是用强势的方式对待孩子,当我们改变自己行为时,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相信这一变化哦。

第三,改善而不是完美。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者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励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第四,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当我们关注孩子积极方面时,孩子也会往积极方面发展,这对自己和孩子都是令人鼓舞的。

第五,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做学习的好机会。很多时候,即使孩子没有生活在责难之中,他们仍然会从别的地方学到自责。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更完美,我们要反复的教给孩子,把犯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而不必自责。

相信每一个孩子接受到来自家长的鼓励时,内心都会充满动力;从而用正确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的家庭教育有所帮助,欢迎点赞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巧用鼓励,让孩子找到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