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

《孟子·尽心下》第二十四章。

这章看似条理清楚明白,说理甚是清晰,但是往往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命是命、性是性,性命分离,说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这五官或者说五根之于五尘境界,和后面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这个五常之于五伦关系。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说那个是生理上的身体跟外尘境界的接触,说仁之于父子,这个五常是在五伦关系当中的相处。要知道不管是说五根五尘境界还是说五常五伦关系,那都是以我们自己这个人来探讨、来说明。说性说自己;说命说自己;说性命、五根、五常、五伦、五尘,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这个人而展开的探讨。如果把它条分缕析分别开来,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这个不是那个,看似分得很开,其实一旦格式化之后,他就不能够万法归一。归到哪里?归到自己身心性命当中来。

我们看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跟这个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眼看、耳听、鼻嗅、舌尝、舌头尝味,跟我们父子、君臣、宾主这种种关系,那岂不都是错综复杂,本来就重叠混合为一。比方说仁之于父子,我们跟父母或者子女相处的过程当中,父母或者子女他们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眼中之色、耳中之声,鼻嗅舌尝,有人说舌尝对吗?中医看病,一个人来到他的面前望闻问切,这个望闻问切,望不是目之于色嘛;闻不是鼻之于嗅嘛;问岂不就是在交流、咨询最近生活各种各样;切,那就是身体在把脉。要知道一旦靠近的时候,你的气味、你的脸色就已经在医师的接触范围之内,这时候他就好像仁之于父子,要知道医者父母心。真正的医生看病人就好像以父母之心来看待子女,那岂不就是仁之于父子。这个“仁”恻隐之心,如何恻隐?他就在感通感应当中。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技术,当然更根本的源头在于他的恻隐之心,那就是仁。我们说医生是仁心仁术,仁术基于仁心,有仁心,那个仁术就是仁心所发挥出来的。这个时候你看病人就是医生的目中之色、耳中之声,鼻嗅身体感触,这个望闻问切诊病的过程完成而后对症下药,这岂不就是性命都在其中嘛!当病患身体健康,而后碰到医生感恩戴德,我这条命就是你给的,你是我的再生父母,这里就涉及到性、命,命、性。

我们看在前面半段说五根缘虑五尘境界,所谓性也,什么是性?生之为性。自然的它是一种生发的生生不息地向外缘虑遍及一切境界的。周、遍、咸,周流不息,遍及一切境界,所谓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咸就是全部无缝对接,跟一切境界无缝对接,这就是性。当以色身而呈现的时候,这个时候性在命中,因为有性,所以这个命就有了生理上的呈现,就有了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可以闻香,可以尝味,这个很难讲,怎么讲呢?讲不清楚。我们就想到还是那个故事孔子要到楚国去,看到一窝小猪仔饥肠辘辘趴在老母猪的肚子上吃奶,但是它们刚开始不知道这头老母猪已经死了断气了,只是那个形体没有丝毫的变化,小猪仔饿了不知道,一起共进午餐,小猪仔趴着老母猪的肚子上吭叽吭叽一起吃,但是其中有一只突然间感觉到不对劲浑身一激灵,嘴巴离开母猪的乳头,而后一激灵拔腿就跑,其它的也在瞬间都感受到,这一窝小猪仔四散逃开。明明就是他们的妈妈,它们为什么前一秒还在一起共进午餐,后一秒就惊慌四散逃窜出去,为什么?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所以使其形也。

这说明形体当中这个躯壳当中有让这个躯壳活泼灵动,真正能够跟其他的生命互动交流,能够互动交流的是什么?是他的性。性是什么?性呈现成可以交流可以有一个承载工具跟外界交流的时候,那就是有命。那个猪已经没命了,为什么他没命了呢?因为它的性灵或者我们说灵魂它已经走了。当灵魂离开那个躯壳的时候,就意味着那个躯壳它就没有了命,没命了其实是没性了,是性离开命就不在了,命不在了那个就变成了一具尸体、一个躯壳。当小猪在发现那头母猪没命了,它们就四散逃窜惊慌失措,哪怕前面这个形体就是它们亲爱的妈妈,但是也是惊恐害怕赶紧逃跑。能够让躯壳变得可爱,变得能够交流活泼、有温度,所谓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这个地水火风显现为这个躯壳的呈现,有地坚硬性,有水是流动性、湿润性,有火是有温度,有风它有呼吸。我们常说四大调和,身体健康;四大不调,身体生病;四大分散,那就是要死了。

为什么会四大分散呢?因为没有那个性去摄持那个身体的时候。我们这个身体活着的时候不比死了的时候多一样东西,但是当死了也就是这个性命离开了,性离开了命就没了,当命断了,那个摄持这个身体的它就不存在,它就变成了躯体。当我们要眼看色、耳闻声、舌尝味、鼻闻香,所谓五根或者五官在追逐五尘境界,你说是两个孔洞在发生作用还是形体内在的那个性在发生作用呢?我们看人真的是眼根有眼中之性;鼻根有鼻中之性;耳根有耳中之性,性是相通的。性是能够周遍咸、周流不止,遍一切境界,咸就是全部的能够贴合互动,这是性具备这种能力。

当这个性在躯体当中,它自然地呈现为这个躯体能够跟外界环境互动的时候,口之于味,目之于声,眼之于色,而后他就呈现为另外一种我们人情上的,我们更加感觉到有温情的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这个“仁”岂不就是一种感动感通的这一种感嘛!这个“义”是自然的调理良知良能,进退取舍一切不离道义;“礼”,位阶长幼尊卑井然有序。这一些能够自然呈现的时候,所谓忠信仁义,仁义忠信乐善不倦,这是称之为天爵。所谓天爵也就是天性所赋予自自然然就呈现出来的。在父子之间他自然有亲,在君臣之间他自然有义,君臣之义也是基于父子之亲,这里边它是一个我们吃一种食物叫馄饨,那个馄饨馄饨,北方叫馄饨,总而言之把各种的蔬菜各种东西剁碎了,用一个皮儿包起来放到锅里一煮,煮熟了各种滋味具足,其实人又何尝不是一个馄沌呢!

在混沌之时元气充满具备一切可能,一旦呈现为人,呈现为猪,呈现为鸡鸭猫狗各种形象的时候,又有那个形象的它又有一种性。性命之性,而后呈现为人要有人性;呈现为狗要有狗性;呈现为老鼠有老鼠的性,老鼠天生会打洞,这个狗天生会看门,猫天生会抓老鼠,所以狗有狗性,猫有猫性,人有人性。这里边又都是有一个性充实那个躯体当中,有那个躯体又呈现出的这一种生命的轨道又千差万别。即便在人当中,姓张的、姓李的、姓王的,他又有他的姓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旦呈现为人的形状呈现在某一个地方的形状的时候,他又有了某一些地方的特色。从本性上来说几乎是我们说佛佛道同、法性平等,呈现出一切物象所谓林林总总森罗万象的时候,每一个相又有他各自运行的轨道,各自的运行轨道又给他背后的那个性是相吻合的。错综复杂,光怪陆离,但是万法归一,一切复杂的形象又都归到那个法性或者叫佛性,或者叫本性上去。

这一段明静的体会没有办法说的很完整说不出来,为什么?只要一说出来就挂一漏万,说得又会漏洞百出,没有办法给它说得很圆满。“混沌”纯粹是一个混沌的时候,看不出有任何的表象,它又一切都具足,一切都具备。呈现为人的时候能看能听,有君臣父子,有一切境界有一切的过从往来,这个时候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这里边看似两个背反,其实它就是呈现为性,从性上说无限生发,从命上说要有不断地收摄,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岂不就是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你不能够无节制地去追逐,这个时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就是命,这个就是要有所节制,命就要有所收摄。如果没有收摄,一味地生发,那也不行。

这个时候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五根追逐外尘境界也就是合情合理合法。在父子、君臣、宾主上面呢?这是理当如此、本该如是,本来就是这样,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不能说:我的命不好,孝顺这一方面就算了吧。不管贫富贵贱孝是一样的,悌是一样的,你有钱多供养,没钱少供养,更加的贫困一起吃粗茶淡饭一起过生活,哪怕做乞丐去讨饭,他也能够尽孝。我们看乞丐到外面去讨饭,讨回来自己先不吃,先拿回去给老人吃,老人吃剩下的自己再吃,这个乞丐一样在尽孝,跟皇宫贵族锦衣玉食去尽孝,在孝道上说没有区别。这是什么?有性焉,这个跟命运穷通贫富没有关系。这是什么?这是性,这是平等的。换句话说,仁义礼智是平等的,这个在一切人一切众生来说它都是通行的,当然条件上可能有好坏有贫富,但是在性上来说它是无区别的。

这里说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一反一正正好就证明人人各就各位,各行其道,又都能够循道而趋,自自然然各得其所,那岂不是每一个人就在他的位阶上能够尽心之性又能够存心养性,即便不行,动心忍性,所以人人皆可以明心见性。这一点真的是无比的精美庄严,说不明白,那就这样吧!

祝福大家国庆节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