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五十二章 用民力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五十二章 用民力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具体讲了国中盛行的“浮夸风”,君主只听臣子空谈美言,不论是否得当真实;只看臣子名声,不论行事成果好坏。这就是一幅昏君之像,君主只听一面之词,只凭臣子名声,不考核不督查不参验就来定夺事物妄下结论,这简直就是虚谈误国。朝堂之风很快就蔓延到了社会之中,社风民风都随之开始华而不实,所说所讲只是花言巧言,信口雌黄,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没有实用价值,大家都在欺上瞒下。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

浮夸成风,人浮于事,不顾实事,避重就轻,妄加评论,实际问题不解决,只知道讲好听得吹嘘拍马,结果自然是“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兵强马壮、国泰民安是需要社会基础的,一是社会物质丰富,二是社会财富兴盛,而这两者的前提就是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社会有序。现在的君主只听信高谈阔论者,只欣赏美名者,根本不实事求是,那还能依法治国,赏罚分明,实虚有别。

我们自认为是“灵长类”的最高等级,可我们连最基本的好坏都分不清,我们也只是知道冷热饥饱而已。君主如果分不清臣子之言的虚实,工作的好坏,那与一只猴子又有什么区别呢。猴王还有领地意识,为了维护猴群的利益与地盘与外敌搏斗,君主却只为了自己的喜好不顾国家与民众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仁人智士只能“退处岩穴,归禄不受”,归隐山林,不问国事。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事情,治国强国需要人才,而真正的人才都跑到山里去了,留下的都是吹牛拍马之徒,君主依靠这些人何谈治国强国,国家只能陷入兵弱政乱的局面。

今天,韩非子再一次发问“此其故何也?” 兵力不免于削弱,政局不免于混乱,这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根本原因就是君主与百姓的价值观相对立了。韩非子认为“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意思是:因为民众所称赞的,君主所优待的,都是些使国家混乱的做法。民众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国家好坏的最直接感受者,是最为实际真实的体验者,而且他们的需求与要求并不高,如果他们感觉生活苦,那问题就严重了。现在国家混乱,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民众生活困苦,原因就是君主听信妄言,执行了与富民强兵相对的政策。

老百姓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知道怎么做能实现。其实,听听百姓的心里话,就能知道国家怎样发展了。现在的情况是“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意思是:现在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治国,每家每户都藏有商鞅和管仲的法典,国家却越来越穷,原因就在于空谈耕作的人太多,而真正拿起农具种地的人太少。民众所藏就是强国之法,大家在外浮夸虚谈,在家却读强国之书,只是不敢讲出来,原因只有一点君主不喜欢。

还有“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意思是: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打仗,每家每户都藏有孙子和吴起的兵书,国家的兵力却越来越弱;原因就在于空谈打仗的人太多,而真正穿起铠甲上阵的人太少。与农耕一样,强兵之策民众也知道,所藏孙子和吴起的兵书就是民众的强兵之策,同样在外不敢说,原因还是一样君主不喜欢。耕战是那个时代强国富民的良策,但君主华而不实的理政让这样的良策只能流于民间百姓的家里心里,却不敢讲出来。

韩非子最后告诉君主:“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意思是:所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奖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这样民众就会拼命为君主出力。谁都愿意拥戴为民众谋福祉的君主,谁都不愿意损害自己的美好生活,所以为民着想的君主民众自然会“尽死力以从其上”。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治国才有方向,发展才有动力。管理企业与治理国家一样,要有发展方向与经营目标,方向与目标确定了,就要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与劳动来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五十二章 用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