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我思:《八佾篇》04礼之本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求形式的奢华,宁可节俭;丧礼,与其求得周全,宁可内心悲哀。”

【我思】

林放是一个鲁国人,更具体的是谁不知道,只记载他向孔子问“礼之本”。

礼是什么?读到现在我还没信心讲清楚,甚至怀疑单独读《论语》也还是不能理解到孔子所提倡的礼。以目前粗浅的理解,礼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具体的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八佾舞于庭、以《雍》彻等等,是一整套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系。

但林放问的是礼的本质,而不是礼的内容。孔子的回答没有扯什么宇宙万物之类的玄乎,而是以类似对比的方式,将礼从心出的本质传达出来。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的本质不在于形式上的高档、完美,而在于内心。

但到了现代,不仅礼的内容消失了,也可能是退化成了礼貌和社会上的一些潜规则,更别谈礼的本质了。

前段时间,我所在村庄里有个村民因病去世了,几个儿女回村里料理后事。丧事办理得破为隆重,又是组织乐队送行,又是安排宴席,又是叫来和尚念经超度。更夸张的是,村子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可以参加送行、宴席和守夜,一场“活动”除去正常开销,村民的“出场费”都有每人两百,多出场几次更是有至少六百元的收入。所以,一家的丧事变成了全村的“大事”,热热闹闹,以至于邻村都知道,颇有点全镇扬名的味道。而去世的村民也似乎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光。

但结束后,村民谈论最多的不是这位逝者的福气,而是子女的豪气。都住在一个村里,互相之间颇为知根知底。逝者的子女在大学毕业后就在外地,或娶妻生子或嫁为人妇,都已经在外地生根,一年难得回来一次。逝者生前有几次就医,全靠村民帮助。在医院的陪护要吗依靠护工,要吗依靠同村旁系亲戚。至于子女,是一概不在身旁的。

不能简单地认定他的子女就是不孝顺,但很多时候仪式是做给活人看的。真正享受到福利的可能还是活人居多,至于逝者,只能祝愿安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我思:《八佾篇》04礼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