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撑起正确的价值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46年前,她从东北到云南支边,成为一名教师,从此,她扎根当地教育40余年。

2001年,她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儿童之家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此后,她除了上课,还要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3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8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了解她事迹的人说,这是一个人撑起了一所学校。

央视新闻曾这样报道过她:无儿无女,身患20多种疾病的云南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用自己的医药费资助孩子们上学。她说:“不后悔,值得,换来了多少孩子们有学上,我会和他们战斗到我的最后一口气”。

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尊敬,无私奉献的人,却依旧招来了一些人的谩骂。

某社交平台有个提问“如何评价一手撑起一个学校的张桂梅校长?”

某清华大学毕业的网红是这样评价的:

“张桂梅就是个没生过小孩,不知道养育子女的伟大和辛苦,自己断子绝孙,又拼命洗脑女学生的xxx”。“张桂梅不仅仅是过誉了,她的错误的极端思想,根本不应该得到任何的宣传。整天想着去县城、去北上广,这是大错特错的。”

而这样的言论,并不是个例,还有博主说:

“张桂梅不配,这是歧视男性,应该把张桂梅从宝座上拉下来。”

看到这些言论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

教育活出自我的人,竟然受到了如此恶毒的攻击。她全身病痛站在泥潭里,双手托举起女孩们让她们飞向天空,而这些人却像坟墓里的僵尸,想把她拖进地狱。

骂张桂梅不生孩子、极端,歧视男性,为什么这些人不去做哪怕一点点回馈社会的事情?我还是那句话,想告诉他们:

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教育落后,你就像张桂梅一样去改变它;如果你觉得任何地方不好,那就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它。

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说过:

“世界上有太多人会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邪恶的事情啊。如果我们的社会都是恶人在刻薄善人,那我们的社会,终将没有好人。”

众所周知:读书不是唯一的路,却是人生最好走的路。因为读书真的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学生们拼了命地去中考、高考,不就是因为那是教育体制下相对来说最公平的事情吗?

考上211、985、甚至清华北大,不能说你一定会成功,但是,它能决定你的下限,你至少不会过得比一般人差。

所以说,上学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事情。而且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考学,它还会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一个人做事的底层逻辑。

但是,它却不能决定一个人做人的价值观。

那么,支撑起一个人价值观的底层基础是什么?

有三个层面: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价值观逐级提升也就是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分配比重逐级提高的过程。

具体什么意思呢?

个人层面

当一个人力量很微小的时候,他会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的个人层面上,这种行为很正常,“爱人者先爱己”,一个人只有先会爱自己,才会去正确的爱别人。

比如,学生的力量就是比较小,他们会在竞争中努力通过考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值得指出的是,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只是把重心放在了个人层面,而并不是说,在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就可以是零。基本的道德观、做人底线、爱国情怀必须得有。

社会层面

当一个人通过努力,有了一定的积累,自身能量得到提升后,他可以把自己的重心向社会层面偏移。

说白了就是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一个人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利他”的事情时,他的进步是飞快的,他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大。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都是喜欢做“利他”的事情的,想想看,你无偿地去帮助一个陌生人,哪怕是指路、搭把手、为人说了句公道的话时,虽然你没有获得任何报酬,但是你的内心是非常喜悦的。

国家层面

人自古都有着群体意识,比如“归属感”、“荣誉感”。

比如,黄帝、炎帝、蚩尤各部落都有着自己的图腾,黄帝图腾是龙,炎帝图腾是牛,蚩尤图腾是牛和鸟。

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这些称号都是群体意识的体现。

所以,当一个人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就会慢慢上升至国家层面。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在了国家层面上,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位伟人,国家希望你为国效力,但是首先你要爱自己、爱小家,甚至造福了一方热土。

千万不要自己啥也不是,就天天喊口号,爱祖国、爱人民,口号喊得再多,不去做就等于零。

有的人会说,我的梦想是造福全人类,我只会为了最高梦想而奋斗。

正常情况下,如果不是从个人、社会、国家、全人类,这几个方面逐个层级实现价值,想着直接跳到最终一个层级的人,他大概率是个嘴炮。

试想,一个不爱小家、不爱父母的人,怎么可能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全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实现自己的价值。

“逐渐”是一个不断积累能量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会承载的过程。没有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层级的逐渐提高,假如真的直接给你一个国家级的重任,这会直接压垮你的价值观,因为你能力不够,也承载不了。

价值观被压垮了会怎么样?

会造成价值观扭曲,甚至崩塌,会被自己当前低层次意识左右,往往会做出偏执的事情。

比如,文章中那个诋毁张桂梅清华大学毕业的人,他的价值观就是扭曲的、偏执的。

我们从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在央视《开讲啦》综艺节目中的讲话中,从侧面可以看出这个问题:

如果你问我,十年前回国有什么目的?我想影响一批青年人,我想培养最优秀的创新型青年才俊。虽然回国的念头产生于1995年,但一直到2007年,我才在清华培养第一个博士生。我花了12年做准备我常常心理不平衡。为什么不平衡呢?我这一届,清华有2251位本科生,毕业后,有一千六七百都去了美国,现在大部分还待在美国,我没有准确统计数字。我们这么多极其优秀的中国学生到了国外,能脱颖而出的非常少。

考上清华北大的人,花着国家资源、享受着国家的红利,最后却去为他国做贡献,甚至反过来对抗自己的国家。这不是价值观的扭曲是什么?

所以,我们应该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逐级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这个过程是支撑起每个人价值观的底层基础的必经之路。

我们全国都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是分三个层面的。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对照一下自己,你能做到哪个层面的事情?如果你能使国家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你将成为一代伟人。

最后说一点认知误区:

学历、职位与品德没有直接关系。

从学生时代开始,很多人就认为,一个人学习好,地位高,品德也就好。一个人学习不好,地位低,品德也就不好。可事实证明:

高学历有的认知程度的确高,也会比较有素质,但是也不乏精致利己主义者。低学历者,很多会体现出敦厚、善良的品行,但是也不乏穷山恶水的刁民。

就如,那些考上我国最好的学府,吃着祖国的饭,却骂着娘,无论你的学历再高,身份再高,也难于掩盖你丑陋的品行。

所以一个人,当你实现了个人层面的积累,就自动进入了社会层面,你就应该多想着去帮助他人,造福社会,如果你的价值观依然停留在个人层面,那么,你就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就会将本应该属于社会,属于他人的利益占为己有,比如,以公谋私的行径。

看到这里,这篇文章本应该结束了,但是,我想了想,还是要多说一些,给予人希望。

很多人说,这个社会不公平。

不公平的本质原因在于,这个社会的分配模式不是按照价值观道德水平分配的。

人是有欲望的,所以,难免会造成不合时宜的利己主义,我并不反对利己主义,只是反对不担当责任的利己主义,只想着享受权益,却不承担责任的人。

但是,我们把时间轴拉长一些会发现:

这个世界客观上存在着公平的机制。

佛家说:

一切福祸得失,皆是因果

儒家说: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道家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儒释道三家都讲到,冥冥之中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公平法则,无论你的身份如何、地位如何,你做了什么性质的事情,就会带来这个性质的结果,而且一视同仁。

所以,你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有所收获。

当你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正确的价值观,你一定会收获富足的果实,你的人生将无比光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支撑起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