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壁障重塑本真

图片发自App

拆除壁障  重塑本真

          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

        北大校长王恩哥曾经说过:我们这一生一定要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另一个是图书馆。运动场可以让你拥有健康的体魄,书本让你可以高雅的生活。感谢工作室,让我重新拾回书本,活得越来越明白。

        可以这样活——拆掉思维的墙,让自己改变

        当我第一眼看到《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时,我喜欢封面上的古色古香的方正砖墙,宛若徽派建筑中的红瓦灰墙别墅散透着浓浓的文化的气息;犹如秦砖汉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拆掉的破洞,又给人注入了新的能量,使我看到墙外缤纷的世界、触摸到悸动的力量。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视觉的色彩撞击,及我所熟悉的俞敏洪、毕淑敏等的名字映入眼帘,让我更多了一份迫不及待的期望……几个星期里,捧着书本阅读——感触——思考——记录,经历了困顿迷茫——拆除壁障——重塑本真——幸福起航的过程,让我对自己以前思维的桎梏有了很深的了解,明白了只有拆掉思维里的那堵墙,才能看到与别人不同的世界,才能跳出框架,才能豁然开朗于心间,重塑本真自我!

不做yesbuter——拆掉犹豫的墙,让自己坚定

        一度很迷茫。九八年毕业参加工作,那个时候,正是教育的严冬,工资拖欠,军心动荡,生活在一片抱怨声中的我,再加上毕业就背负外债寒酸透顶的我一直想出门,可是坚信考学不易现状终会改变的父母强烈反对我外出。拉锯战中,零一年结婚,我的心依旧漂泊。零三年有了孩子,我外出打工的想法不死,就这样既不能脚踏实地,也没有决然离去。虽尽力站稳课堂,但没有研究教学,直到零七年,我连级都没定,就这样空落落的郁郁寡欢的把日子过得一团糟。其实外出也许就是一咬牙一跺脚,但我终归没有迈出去这一步也许梦想渐渐地被“安全感”“舒适区”所俘虏,也有对渐变渐好的教育春天的期盼。只是那段时间足不出户的我没有导师的鼓励,也没有团队的引领,瞻前顾后中我就这样徘徊中沉沦,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止步不前。

        人生总会有几个转身才会活得更清楚明白:2015暑假,胡文华校长让我参加了骨干班主任培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区级研讨,会上结识了一群优秀的教师,他们幸福的工作,他们高昂的激情、不凡的成、诗意的生活震醒了也感染了我,那一刻我漂泊的心有了归属。我决定抛开一直以来困顿与恐惧,幻想和犹豫。抛弃旧的心智模式开启新的心智模式来面对。面对现实,明白方向,坚定脚步,从投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把十来年蹉跎的时光补回来。有领导的期望,有团队的引领,有队友的鼓励。所以我读书,我写作,我尝试,我利用网络,我参与研讨,我追求进步,经验带着我,我带着孩子,一起努力,一起疯长。

开启真爱模式——拆掉责备的墙,让爱铺展

        好些时候,我们不自觉的留给孩子的是批评指责或是都是以爱的名誉让他朝着你认为正确的路上走,稍有不从,彼此不快乐。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试着改变,换一种语言去表达、换一种方式去对待、换一种心境去感受、换一种眼光去认知,少点责备,少点伤害,也许原本晦涩的天空变得明朗了、原本讨厌的人变得可爱了、原本狭隘的心变得博大了……

        周一下午第三节依旧是班会课,我照是踩着铃声向班里走去。廊檐下隔壁班一女孩飘然而过的同时随手把吃卷馍的塑料袋抛在了我的班门口。目睹此景,我张了张嘴却终究没有喊出来,俯下身子,捡起垃圾捏在手中站在班级门口等待着上课的铃声。没想到,正在齐读课堂诗句的孩子们却发生了小小的骚乱:有眼睛逡巡地面的,有弯腰捡起纸片的,有瞪大眼睛诧异观看的。没想到我手中的一点垃圾竟然做出了无言的引领,让孩子们都不安起来。更没有想到的是隔壁女孩怯怯的来到我的身边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本想慷慨陈词一番道理,但灵机一动微笑着说出口的却是:“说啥对不起,享受着你们辛苦劳动换来的干净整洁的校园,我也早想做点什么,老长一段时间的关注,终于有了这次捡拾垃圾的机会。并且,这也许是你这辈子给我的唯一的一次机会,不是吗?”也许是我的幽默诙谐,化解了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她笑了笑说:“老师,请相信,真的不会有下一次了!”

        我微笑着挥了挥手,做了个让他回班的姿势。看着她蹦蹦跳跳的回了班级,我也坚定的走上了讲台。

        幸好,我和孩子的好心情没有被垃圾影响到。

      在我的日志里,我不止一次提到明,因为留守和疏于管理,积久成性缺点颇多的他总是管束不住自己,天天进办公室,各位老把他数落的一无是处,见面就是一句话:“今天又cao别人的事儿吗?”“今天又偷人家东西吗?”呼来喝去中孩子麻木了,无所谓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孩子到了我的手里,几次说教无果的情况下我开始思考改变:接下来的每次谈话我不再提及他过去的种种不是,总是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放大表扬,这时候我看到了他脸上的微笑。当我把“今天又cao别人的事儿吗”变成“别人今天cao你的事儿吗”的时候,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羞赧。我把“今天你又偷别人的东西吗?”变成“说说你今天又做了哪些快乐的事儿”的时候,这些可以让他感觉到生活是美好的,老师是认可的。这种愉悦的心态有助于他的人际交往。笼在脸上的羞赧是懊悔自责的表现,自责是前进的动力。转动的眼珠是努力寻找幸福的象征,寻找是改变的动力。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多月,这个孩子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从那以后,尝到甜头的我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尝试着改变,终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当讲解重点时,我变“你们听懂了吗”为“我讲明白了没有”,孩子就会多了一点努力;为当孩子违反纪律时,我变“给我一个说法”为“给班规一个说法”,孩子就会多一份责任;当两同学发生矛盾相互指责时,我变“说说他错在哪里”为“夸夸他的优点”,孩子就会多一份体谅;干活的时候,我说“我们一块干!”孩子会抢过我手中的笤帚,我说“除了某班我们出操最整齐”孩子们立马不服气;我说“再不要熬夜背书了,老师心疼”第二天检查保准比想象的好……

        面对孩子,我们只管用心去爱,少一点批评指责与命令,多一点感情的作料,会收到惊喜的效果,不管是严厉的爱还是温润的爱,更不要以爱的名誉去伤害,因为童心不可欺,孩子眼睛贼亮呢!

点燃激情——拆掉没兴趣的墙,让自己多尝试

……

简单前行——拆掉功利的墙,让心灵更纯净。

……

还我本真——拆掉世俗的墙,做回真正的自己

……

        曾被颠覆过:一直确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金子是在矿物质里面的,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金子,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其实我们都是金子,想发光还有个复杂的过程。

        曾被感动过:心灵不断地被书中古今中外的故事主角所触动,老有所成,老也不成但依旧努力。感动于详实的案例,丰满的形象,睿智的看法,犀利的观点。

        也曾冲动过:居于乡野不能见大场面的我,想立马尝试恐惧保险箱的效果!

        也曾兴奋过:站好三尺讲台,度好有缘之人,这是我一辈子的幸福!

        也曾醒悟过:原来成功的模式是用来学习与借鉴,而不是复制…只要你继续前行,你就在成功。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书里的精髓一点点的融入我的血液中,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我的思维重新冲刷了一遍,就像副标题一样,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最后,我想说,其实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建墙更重要。人们经常羡慕别人功成名就,抱怨自己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我们离成功会越来越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除壁障重塑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