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生命的光》读后感3

      之所以读后感3迟迟没有写,是因为最后这部分我反复的看了三遍,做了摘抄,细细品味后才开始动笔。

    《每天一分钟的力量》《对公开课的思考》《如何听课》《为谁而教》这几篇真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每一篇都让我受益匪浅。

    什么是语文? 

    "口头说的"为"语","书面写的"为"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简而言之,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核心是读。"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可能"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生动。"

      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

      用贾老师得话来概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孩子,教师须精讲,学生得多练。"课堂上要"书声琅琅"和"议论纷纷"。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读的训练,讲读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读书的过程正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读得愈熟,领会愈深。读到滚瓜烂熟,作者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语言。然而"多读"不是指简单重复读的活动,读有质量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所谓"流利",就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接近于说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所谓"有感情",就是读的生动感人,要读出重音,正常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要有适当的速度和节奏。在课堂上,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每读一次都要有明确目的和要求,每读一次就要提高一步。

      要上好语文课,还要时刻铭记:语文课上教语文,不要教课文内容。学习语言要落实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我们要"用教材"而不是去"教教材"。课堂上我们不能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播放音乐、显示图片、组织表演、播映视频上,而是要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是一种技能。掌握技能需要通过无数次的操练就想学习溜冰、骑马一样,从不会到会,从不掌握到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练习一下由失败走向成功。"课堂设计要"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给学生以启迪,能让听课者学到东西。

      我们要做怎样的老师? 

    爱事业、爱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原动力。 一个好的老师,眼中、心中是要有学生的。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温柔的教育气氛,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像加了润滑油的车轮一样运转起来,思考起来。 我们最终的努力目标应该像袁蓉老师那样"心里始终装着学生、装着课堂、装着中国语文教育。" 最让我潸然泪下的是于永正老师那句“年轻时不会教,如今会了,却老了,退休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一辈教育者的情怀“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要摇旗呐喊,还要振臂高呼。虽然不能身体力行,但是还要寄希望于带着思考教书的青年一代。为孩子,为语文,再作最后贡献! ”

    正如贾老师说:教育是一项慢艺术,但是成功的教育,其内容必须是深刻的、独特的,乃至直抵人心、无可复制的。  期待能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一位对学生有益的好老师。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攒生命的光》读后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