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化社会已经悄悄来临

1、

灾祸总在不经意间到来。不久前,我因梯子打滑受伤,牙齿折断,皮开肉绽,流了许多血。那一刻,我特别无助,灿烂祥和的世界里,好像只有我倒霉,我忍住了疼痛,却忍不住眼泪无声流下。幸亏有妻子在我身边,她手忙脚乱,惊慌失措陪我到医院缝针。

我们纠结着要不要告诉女儿,想起她匆忙的身影就打消了念头。她工作繁忙,不时要加班,业余还要为一家出版社翻译书籍。她每次回家,都带着手提电脑,利用空闲时间工作。当年爱睡懒觉,不做家务的女儿恍然间变了一个人。有一次女儿对我说,爸爸,我是劳动模范。听了这话,我无比欣慰,觉得女儿已经自立,不用我操心了。

想起这些,我们犹豫了,女儿回来探望一番,其实也不用帮什么忙,还要请假扣工资,花费许多时间来回折腾,不是明智之举。所以,我们没有告诉女儿,而是等伤口和牙齿全部处理完毕,第二天才拍了照片,告诉女儿伤情。女儿很吃惊,既担心又鞭长莫及,不知如何弥补,只是不停问我,爸爸你需要什么我买给你。我说不用不用。知女莫若父,有时知道对方的一片心意比物质上的满足更为重要。

亲友来家探望,总是问女儿有没有回来?我们说没有。他们几乎异口同声说,哎呀!这么不懂事,父亲摔成这样,怎能不回来看望。我解释说,是我们不要女儿回来的。话虽这么说,心里却矛盾着,平时较长时间没有看到女儿就会想念,何况身老病苦,更希望有女儿陪伴在身边。

我是幸运的,有妻女的陪伴和关心,有亲友的探望和问候。亲友送来了许多牛奶、水果、海鲜,期盼我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我心存感激又过意不去,收获了满满的亲情。

我想起了一些人,他们和我年纪相仿或者略大一些,因为各种原因过着独居生活,他们的遭遇更为令人同情。当人们谈论中国不久以后将要进入老年社会的话题时,我觉得在我居住的小镇已经率先进入老年社会了。

2、

我的家乡铜陵镇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面积五平方多公里,有五万多居民,是人口密集大镇。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因为家乡就业机会少,孩子们大学毕业后基本上都留在厦门等城市,许多家庭只剩下一对夫妻,有些鳏寡人家,只有孤零零一个人。

陈先生刚退休,妻子前几年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名牌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几年时间,结婚、生子、买房,全部完成。小夫妻算是成功人士,收入不错,但工作繁忙。儿媳妇来自中部城市,重大节假日,小夫妻要两边跑,陈先生一年只能见到儿子一两次面。几年来,陈先生一直过着独居生活,去年陈先生不幸中风,半身不遂。儿子请假回来,也只能陪伴几天,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好每月花五千元聘请保姆,吃住全包,像主人一样住进家里,全程照顾陈先生。

朋友老林和妻子住在四层楼的大房子,家境殷实。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厦门打工,顺利结婚生子,付不起高昂的费用请保姆,只能请母亲到厦门帮忙带孩子和打理家务。老林偶尔也到厦门小住,多数时间在老家,他没有什么爱好,一个人百无聊赖,窝在沙发长时间看电视连续剧。在我家乡,老林的境遇是普遍现象。我的同学亲友,基本上都是一对老夫妻守着一个家。在我居住的小区,成片的联排楼房,人气冷清,很少有几代同堂的热闹景象。

平时在街上,除了学生和小孩,看到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不像在厦门,街上熙熙攘攘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很少,这种现象正好和我的家乡相反。每逢节假日,年轻人返回家乡,镇上的几条大街停满小车,甚至出现严重堵车,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年轻面孔,仿佛家乡一下子变年轻了。

3、

我们这一代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唯一的孩子是我们人生中的稀缺资源,即便当年成功生育第二胎的家庭,也面临着父母年老无人陪伴的问题。家乡是小地方,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狭窄,孩子毕业后几乎无一例外涌入大城市。

我每次看到“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标语,就想起妻子多年来的唠叨:那时候啊!政府要是让人家多生一个就好了。妻子希望,多生一个,孩子有伴,老了也多一份依靠。多一个孩子又如何?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只要他在远方,不能在身边陪伴父母,一个和两个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还不太老,有能力自我照顾,不用麻烦子女,也不需要经济上的帮助。而对于孩子而言,一对夫妻面临照顾双方四位老人的处境,他们也难。

养老是个社会问题,现在有家居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政府养老等等,各种养老形式不断优化,然而,缺乏亲情,身边没有陪伴的养老,不是完美的人生。现在,朋友们在一起,常常讨论一个问题,夫妻双方,是先死的幸福呢?还是后死的幸福?多数人的意见竟然是先死者幸福,因为有爱人陪伴走完一生。如果一个人孤苦伶仃活在世上,老无所依,生活没有质量,虽生犹死,又有什么意义呢!

        20180404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年化社会已经悄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