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文之眼,从学习到旅行,又从旅行到学习,怀揣一颗好奇心,用包容的眼光去感知世界。学习书目:《西班牙旅行笔记》、《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的兴衰》、《地缘看世界》。旅行目的地: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3月20日中午12时,我们乘法国航空AF117号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开始了为期16天的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四国之旅,这次行程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全程无购物,游揽20多个城市,其中一段与西剧《时间的针脚》类似。
11点30分起飞,当地时间16点20分到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经转机19点起飞,当地时间21点左右到达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默罕默德五世机场。
我们直接去了宾馆,入住的是一家阿拉伯风情的海滨度假酒店,临海的小排屋,入住游客也不多。
我们订的航班时间非常好,几乎不用倒时差,酒店也非常清静,第二天起了个大早,看看这陌生国度的模样。小排屋的背后便是浩瀚的大西洋。
摩洛哥,大名叫摩洛哥王国,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直布罗陀海峡相望。面积45万平方公里,和甘肃省差不多,人口约3300万。
摩洛哥和摩纳哥虽一字之差,却毫无关系,这两个国家一个位于非洲,一个位于欧洲,摩洛哥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和多数人印象中非洲国家不同,这里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扼守着地中海到大西洋的交通要道,摩洛哥人均GDP约为2800美元,折合人民币1.7万元,是非洲经济排名靠前的国家。
但是和位于欧洲仅一字之差的摩纳哥相比,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摩纳哥,位于欧洲西南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居GDP高达18.6万美元,相当于116万人民币,是摩洛哥的66倍之多。
摩洛哥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
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阳春三月的清晨透着凉意。
酒店一出门右拐便是非常有名的迈阿密海滨大道,它是濒临大海的一条观景道,也是卡萨布兰卡最美的地方。
海滨大道有一条宽阔的车行道,晨曦之下的海滩,呈现出格外迷人的景色。
在海滨大道往南几乎到了尽头的转弯处,有一家当地知名的咖啡厅“迈阿密”,也因此命名了这座大道的名称。
临海的一侧是宽敞的木栈道,扶栏可以眺望蔚蓝的大海。栈道下的海滩上,酒吧、咖啡吧和泳池密密相连,洋溢着悠闲浪漫的度假氛围。
虽是海滨城市,却全然没有潮湿感,气候舒适惬意,从地图看纬度应该与上海差不多,不同的是它的南边是撒哈拉沙漠。
卡萨布兰卡,又称达尔贝达,有着悠久的历史。12世纪,柏柏尔人在此建立了一座城市,将其命名为安法,意为“高地”。
柏柏尔人是撒哈拉沙漠许多游牧民族的总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北非,带来了伊斯兰教。柏柏尔人是北非大陆上最古老的原住民,阿拉伯人是外来民族。
在欧洲殖民时代,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并肩作战,最终赢得国家独立,但独立后的北非国家却无一例外地成为了“阿拉伯国家”,大多数柏柏尔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15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者占领安法,并将其夷为平地。1770年,摩洛哥国王下令在安法城旧址兴建一座新城,将其命名为达尔贝达,意为“白色的房子”。
18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取得了达尔贝达的贸易特权,将其更名为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中,“卡萨布兰卡”同样意为“白色的房子”。
1907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卡萨布兰卡,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将该市名称恢复为达尔贝达。 一个城市名字的更迭,见证了古老国度的沧桑。
二战期间同盟国在这里宣布将把对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此次会议使得卡萨布兰卡名扬天下,成为世界名城之一。
正如这个城市的名字一般,在卡萨随处可见白色的建筑,搭配远处可见的湛蓝海水,整个城市非常清新美丽。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规模仅次于麦加与麦地那清真寺,同时也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
它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现任国王的爸爸)提议修建的。1987年破土动工,1993年竣工并开放。
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镶嵌出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
清真寺大殿中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夏季屋顶可以自动打开散热,只要按动电钮,屋顶就在几分钟内开启,阳光便直射寺内。
寺内有电梯可直达宣礼塔顶,堪称奢华。宣礼塔高达200米,塔顶装有激光设备,长达35公里的光束为穆斯林指引着圣城麦加方向。
寺庙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建于海上,据说是为了纪念那些从海上来到摩洛哥繁衍生息的阿拉伯祖辈。
艳阳下,透过清真寺大门剪影的大西洋。
该清真寺是摩洛哥唯一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寺庙,入寺时需脱鞋脱帽,非穆斯林不可进入主殿参观。
寺内还设有会议和演讲厅、博物馆、图书馆、经学院等。
25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大门像肃立的卫士、使进入清真寺的信徒仿佛置身于华丽的王宫之中。
圣人区其实就是一个街区,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法国人建立的,当时的目的是解决住房短缺问题。这里的建筑结合了摩洛哥和法国的风格。
19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瓜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摩洛哥。先后以不同形式殖民入侵,又是割地赔款,又是开放商埠、准入传教、最惠国待遇等等,被迫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协定,直至完全丧失了独立与主权,最后沦为法属“保护国”。
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殖民者的入侵带来了先进的欧洲文化,现在许多摩洛哥年青人也开始崇尚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三毛说以前柏柏尔人不喜欢照相,认为照相会把人的魂魄给吸走,现在他们却主动要跟我们拍照。
穆罕穆德五世是现任国王的爷爷,穆罕穆德五世广场周围矗立着许多20年代的建筑,大部分受西班牙裔穆斯林建筑和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
广场周边有很多融合法式和摩洛哥风格的建筑。
还有卡萨布兰卡市的政府部门,市政府,最高法院,邮局,公安局等。建筑虽然古老,但是一点也不显破旧。
1956年11月18日摩洛哥正式独立。先后经历了穆罕默德五世、哈桑二世、穆罕默德六世祖孙三代的三个时期,摩洛哥得以政治稳定,经济上始步入改革发展的轨道。
在摩洛哥很多地方都有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照片,国王虽是个60后,据说现在看上去已经很老了,挂的照片仍是年轻时拍的。
说起卡萨布兰卡,很多人就会想到电影《北非谍影》,又名《卡萨布兰卡》。影片讲述了二战爆发后,大量的欧洲人逃离了自己的国家以躲避纳粹的铁蹄,摩洛哥北部的城市卡萨布兰卡成了从欧洲到美国的重要中转站。
商人里克手持宝贵的通行证,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的到来使得里克与伊尔莎的旧情复燃,两人面对感情和政治的矛盾难以抉择的故事。
该片于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2007年,美国好莱坞编剧协会评选了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该片排名第一位。
故事发生在卡萨布兰卡,而根据当时的美德关系,只能在美国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拍摄。该Rick’sCafe咖啡馆是一位酷爱电影的美国人仿照电影场景建造的“仿真品”。我们的行程不入内,据说咖啡馆一个小厅里,不停地放映着电影《卡萨布兰卡》以及电影的主题曲:《时光飞逝》。
乱世浮萍的爱恋在《卡萨布兰卡》曼妙迷人,“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 因同名电影与歌曲,这座城市又被烙上了永恒的爱情印记,让卡萨布兰卡多了一丝浪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