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偶遇几年不见的朋友,简单聊过之后,感觉TA好像和以前有些不同,究竟哪里不同,一时又说不上来。
这大概就是对那句出自电影《卡萨布兰卡》的台词「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最直观的感受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或许可以从俄罗斯心理学家巴普洛夫那里寻得答案,他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心理学将「暗示效应」描述为:人或环境以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些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人是社会性动物,群居是我们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基于这一属性,我们不可避免地身处各种关系中。
以自己为圆心画一个圈,圈内是我们的亲密关系,向外关系依次弱化,对我们的影响呈递减走向。
无论圈内圈外那些具体的名字如何变化,这个结构都将一直伴随我们。
处于圈内的亲密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伴侣、亲子、朋友……其暗示作用对个体影响最大。
如何思考亲密关系
这里以伴侣关系为例。
✦ 成长型思维模式
听说一对伴侣从没吵过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羡慕?怀疑?试着拒绝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别羡慕不吵架的伴侣,也别懊恼自己和伴侣间时常讲急眼,试着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个问题。
受成长经历、文化教育、周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观念意识、眼界格局各不相同,身处亲密关系中的双方,产生摩擦是正常的情况,不妨想想:争论中是不是有一些平时难以言说的信息,揭示着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如果有,它就是一次以争吵为形式的有效沟通,双方通过争吵,交换有效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亲密关系,相信通过磨合,这段关系会变得更合拍、顺心、舒适……
亲密关系中,纷争是走向和谐的中间站点。
✦ 抱着学习的心态
身处亲密关系中的双方,不会吝啬向对方传授经验,不要羞于请教,这是学习的好机会,大到分析问题的思路,小到生活小诀窍,在彼此分享中,收获满满。
✦ 生命旅程里的合伙人,彼此成就
伴侣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为彼此共同的家,出一份自己的力。比起带着亏欠心费神地算计着谁欠谁更多、谁比谁付出的多,更有效的做法是:节省有限的注意力,用来自我提升,目标紧盯:我能如何让这个家变得更好?
从这几个方面思考,不断产生或接收这样的积极暗示,会收获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除伴侣关系外,这些思考方向也可以迁移到别的亲密关系中。
位置稍远的社会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同学、同好、合作伙伴……其暗示作用对个体的影响受距离、频次、作用力等因素制约呈递减走向。
如何思考社会关系
✦ 分清主次
明确那些现阶段不得不身处其中的关系,不让其占用自己过多的注意力,以能保持平衡为判断标准。
应在能使彼此共同成长的关系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并不断垂直延伸下去。自我精进有两方面显而易见的好处:
◎ 「专业能力+协调能力」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
◎ 「常量+变量」,游刃有余地面对复杂多变的互联网时代
✦ 远离「噪音」
不喜欢聊八卦,可周围的人热衷聊明星八卦、家长里短,怎么办?
保持距离,去找不聊这些话题的圈子。
喜欢阅读和写作,可周围没人看书更没人写作,怎么办?
创造条件,去找阅读和写作的圈子。
那么,该如何寻找这些合心意的积极暗示呢?
✦ 主动出击,顺藤摸瓜
拿阅读来说,如何在书海中找到自己喜欢阅读的类型?
可以利用阅读网站,从分类中寻找,对于感兴趣的书名,查看多个网站综合评分,决定是否阅读;
也可以在专业网站上看书单,结合书籍综合评分,挑到高质量、合心意的书;
还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找到同好,得到推荐书单;
另外,看看同作者不同的作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甚至,可以在读过的书籍末尾找到延伸阅读推荐。
只要有心,一定能将自己放进合心意的积极暗示中。
✦ 吸引力法则
《秘密》的作者朗达·拜恩在书中对吸引力法则进行了如下描述:
振动频率相同的事物,会互相吸引且引起共鸣,每一种思想都有一种频率,当我们在重复思考一个想法或这个想法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时,我们就是在对整个宇宙发出带有磁性的信号,这种信号会将频率相同的事物吸引过来。
当我们有意识地将自己放在积极暗示中的时候,可能也发出了一种带有磁性的信号,相信这种信号会被频率相同的事物接收,使我们长期处在积极暗示中。
人是唯一能够接受暗示的动物,我们和周围的人或有意或无意地时刻进行着暗示交换,彼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方,我们不知不觉被改变,它可以导向更好的地方,也可能导向更深的黑暗。
一段好的关系,能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依靠的就是这种积极暗示的力量,重视并利用这种力量,让自己和关系网中的个体都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