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干预――孩子们那些尿床挤眼的小毛病

李松蔚老师在《难道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里讲到:

在家庭治疗中,有一个手段叫做“悖论干预”,是一种极高明的干预手段,说穿了其实不值钱。每个人天生就会,不是吗?你想让孩子放下一个东西,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也不做。你不去管他,他自己就会丢下那个东西。人们没办法永远带着个东西,大人尚且嫌烦,更何况是孩子。孩子丢三落四的,除非那个东西真的很宝贵,是他的宝贝。

你有没有把问题变成孩子的宝贝?

三个月前,我女儿突然尿了几天床,第一次尿完后她显得很害怕,跟我说,“湿了,湿了。"我安慰她说:“没关系呀,洗洗晒晒就好了。”后面几次就不害怕了,尿了两三次就不再尿了。白天姥姥因为衣服脏了训她的时候,她就举一反三说:“没关系呀,洗洗晒晒就好了。”

从她还在月子里时,尿了床我就从不批评她,小孩子尿床再正常不过了。虽然她还那么小,似乎什么都不懂,但是我一直相信,孩子从出生起就什么都懂。她是通过大人说话的语气,音调,神态,内含的感情来“听”懂大人的意思的。我也一直认为,尿床了换个床单就好了,最严重的就是换个床垫子。床单床垫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当然是孩子重要,所以我从不批评责怪孩子。

就像孩子打破了碗,我也是这样想:碗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得出答案孩子重要,就不会责备孩子。而是借机跟孩子说:碗是瓷的,瓷这种东西,很容易碎,碎片就像小刀子一样,会割伤脚,所以拿的时候要小心,万一碎了就不能乱动了,等妈妈把碎片收拾完了你再走。

读到李松蔚老师的悖论干预,我发现,我无意中也是做到了悖论干预。

用尿床的例子来说,如果孩子尿床后,大人盯着尿床这个行为,睡前催孩子去尿尿啊,半夜起来把尿啊,批评教育谈心啊,等等,越盯越容易把尿床这个行为固定下来,变成一个真正的问题。

不把问题当成问题,就是悖论干预。

就是像我那样,不把尿床当成一个问题,尿吧,洗洗晒晒就好了,咱家有很多床单可以换,孩子的尿床问题反而不知不觉就好了。

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老是嗯嗯清嗓子,还眨眼睛,大人们都说这习惯可不好啊,赶紧改!亲戚们见到我也说,邻居们见到我也说。我心里很着急,心想在他们心里我是个很差劲的孩子吧。我想做个好孩子,可是我越着急越担心这个毛病会伴随我一生我就越是觉得嗓子里不舒服,越是嗯嗯嗯清嗓子,眼睛也眨的更厉害。

后来大约是大人们觉得说了也没用,也可能是懒得说我了,总之没有人再提这回事,我自己慢慢也忘下了,竟不知不觉的好了。

如果你觉得那是个问题,因它而焦虑,你就把这个问题固化下来,变成真正的问题。

前面说了悖论干预就是不把问题当成问题,可是我还是担心,焦虑怎么办?

教你一个办法,当成过渡期。

过渡期嘛,允许孩子过渡一下,给她时间和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悖论干预――孩子们那些尿床挤眼的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