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怎样写?这篇文章一定要看,10年经验,教你写出满分作文!

相信在辅导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家长朋友们用一万句话都诉说不完心里的苦水,特别是督促孩子写作文,孩子抓耳挠腮想半天,也挤不出几个字来,家长看着这种情境心里憋着一股气,想要发作,奈何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写出好作文,只能作罢。

我相信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文的时候,都深有体会。很多家长甚至很疑惑,为什么孩子平时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可是一旦拿起笔写作文,就开始抓耳挠腮。为了应付作文也是“各出奇招”,写出来的东西让人哭笑不得:

就像这样:毫无意义的流水账作文,为了凑成一篇把数字从1写到100……

再如这样:全篇看下来没有重点,不知所云,找不到作文的逻辑……

更有甚者:实在写不出了就投机取巧,写网络的段子和笑话……

当然这样写作文的孩子可能是少数极个别,但是从中也不难看出,很多孩子对于写作文是完全没有方向的。

虽然从小学开始,同学们就被要求写各种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练笔,但是真正要写作文时,还是常常会遇到这些问题:

有调查结果显示:91.2%的小学生写作文有困难;其中高达89.3%的学生直接表示,厌恶、甚至害怕写作。

不巧的是,在日常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分数比例极高:

小学考试一篇作文分值30分;

初中作文分值50分;

高中作文分值60分……

作文成绩不过关,分分钟就会被别人家的孩子甩在后头!

有的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选择把孩子送去各种语文辅导班,但很多辅导班也只是在教僵化的应试方法。

最典型的做法就是直接套用“标题—故事—总结—最后升华中心思想”的框架。

最终使得孩子的文章变得:死板、生硬、缺乏想象力,连阅卷老师都直言:这样的作文给不了高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让孩子描写“眼睛”,他会怎么写呢?

“她的眼睛又大又亮,忽闪忽闪的,像是会说话一样。”?

看似没问题,但总觉缺少了一点味道,可以给个及格分,却很难打出高分。

而换一个不同的写法会怎样呢?

我的眼睛很大很大,装得下高山大海,装得下整个世界。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也装不下。

同样是写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前者普普通通,后者却赋予了文字以情感,让人读了,不禁在脑海中遐想。

可能会有家长说:那是别人家孩子有灵气和天赋。但其实真正有天赋和灵气的孩子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孩子的写作能力都是一样的。

可为什么有的孩子写得好,有的孩子却写不好呢?都是因为没有方法技巧,只要用对方法,每个孩子都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高分作文!

就拿小学最基础的写作题材:写人作文给大家聊一聊,看看写人到底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与众不同。

我们知道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

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

那怎样写人呢?今天我们就来着重讲解如何捕捉人物特色语言。

 语言描写体现人物特点

言为心声,语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我在班上给孩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县官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穷人,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狗屁。”

这里落实到最终的一个点就是,不同身份,语言不同!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哈哈大笑。我就给同学们讲,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也就是其语言要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相匹配。

刻画人物,怎样刻画,人物形象如何立得起来,都离不开我们人物的语言描写。

语言生动的例子俯拾即是,关键在于我们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积累,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达到运斤成风的地步。

比如《红楼梦》一回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幕,刘姥姥说话的语言上也体现出庄稼人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特色:

是个庄稼人罢;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这些行酒令就体现出她俗的一面,而且反映了她的生活,形象真实。

而在贾芸有难处时遇到了醉金刚倪二,倪二的一番话更体现出了他作为市井无赖的一面,让人读来真切自然:

“不妨,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同样的,同一个人不同情绪,语言也不同;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举一个简单例子:

请根据人物状态,看看同一个人物不同状态下是如何表述“吃饭了”这一句话。

● 变换对话的描写形式

如何来变换对话的描写形式呢?这里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提示语,所谓“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前的情况。

比如:康康手里拿着书,回到家里,高兴说道:“妈妈,我回来了!”那么“妈妈,我回来了!”就是说话的内容,而这句话之前的内容就是提示语,将当时康康说这句话的状态说清楚了。

例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提示语在前)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提示语在后)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提示语在后)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提示语在中间)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无提示语)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提示语在中间)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提示语在中间)

这篇小的选段,选自中学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选段中我就将提示语的四种情况给大家标注出来了: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以及无提示语。

● 神态、动作描写作辅助

神态动作也是人物描写当中的重点知识,我们通过神态动作的辅助可以让语言更为生动形象。

给大家举个例子: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通过第二段(注意绿色字体),我们就可以明显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当看到门踢坏了的时候,他生气的状态,原因就是在“谁踢坏的?”前加了“瞪着眼”三个字。而当董小天回“鬼知道”的时候,他明显是底气十足,没有意识到悔改。

特别是第二段通过语言对话,突出了董小天与高芳芳的矛盾。而且后面的李星的描写,我们也能感受到李星很害怕。这就是通过在语言描写前加入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好处了。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在提示语前多用我们的神态动作,这样可以使得语言描写更加生动。

当然单独的神态动作刻画也有必要,这里就简单给大家举个例子——关于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注意绿色字体)。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相信同学们先将如何捕捉人物特色语言的这三点语言描写技巧先抓住,怎样写人就一清二楚了,下次只要是遇到关于写人的作文是便能手到擒来,立马写出高分作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人怎样写?这篇文章一定要看,10年经验,教你写出满分作文!)